天天看点

外出郊游踏青 遭遇隐翅虫不要拍打

最美人间四月天,正是踏青好时节。不过,此时也是一些小虫开始活跃的季节,野外踏青小心别被它“吻”到。近日,市民张先生在扫墓时被“蚊子”叮了一下,没想到几天后皮肤竟开始溃烂,到医院一检查才知道,原来自己是被隐翅虫伤了。

4月6日,张先生回老家庐山市扫墓,因为起程较晚,到达墓地的时候,天色已经有点黑。张先生摆好祭品,正在祭拜先祖的时候,突然感觉脖子上有东西,便顺手拍了一下,也没当一回事。没想到第二天起床,脖子后面一圈都红肿了,因为没有明显的痛感,他也就没有放在心上。但是第三天,张先生脖子后面的皮肤竟然开始溃烂,还有黄豆般大小的疱。张先生赶紧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被毒隐翅虫毒液伤了。

无独有偶,前两天,市民户女士驱车带着家人去鄱阳湖边踏青,回来第二天,才发现孩子脚部被隐翅虫“袭击”,起了大量脓疱,幸亏就诊及时,没有留疤。

浔阳晚报记者采访时了解到,隐翅虫多在每年3—9月繁殖较快,白天多栖息在潮湿的草地、稻田和菜园等;晚上多在明亮有灯光处成群飞行。现在正是隐翅虫出没的时候。所以说出门郊游踏青一定要小心防虫。另外,因为隐翅虫的虫体各段均含有毒素,身上的毒液属强酸性,有致病作用,而我们一般面对小飞虫时往往会拍打,或驱赶,导致虫子受惊吓后分泌毒液。但大部分虫子爬行时是不会释放毒液的,只有当隐翅虫被拍击或碾碎后,皮肤接触到毒液,才会导致隐翅虫皮炎的产生。

记者 叶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