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百年循迹——走过你来时的路”系列报道②敢于抗争、投身革命的中共宿迁县委第一任书记马仑

宿迁网讯(记者 顾园园/文 肖伟伟/图)繁花满树,春光逶迤而来,眼下的宿豫区大兴镇的怀仑社区正是这样一番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是一片红色的热土,中共宿迁县委第一任书记马仑就诞生于此,宿迁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马庄支部也诞生于此。谈起这段历史,社区里的老人、孩子都能说上几句。

近日,宿迁日报社全媒体报道团队追寻马仑的足迹,探寻他短短27年,却又跌宕起伏的革命人生。

主动要求进步投身革命

马仑(1903—1930),又名马怀仑,字君侠,宿迁县大兴集马庄(今宿迁市宿豫区大兴镇怀仑社区)人,1903年8月15日出生于地主家庭。少年时期,他就有着强烈的正义感,好打抱不平。

在中学读书时,马仑非常喜欢阅读进步书刊,对旧社会丑恶的社会现状和政治制度非常不满,对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十分同情。1923年7月,马仑考入徐州省立第七师范学校读书。

1926年秋,马仑毕业回到宿迁,任洋河小学教员。他的同学蔡少衡是地下党员,从武汉回来拜访他,带来一本书,名叫《国家与革命》。红色封面上的“革命”二字,吸引了马仑的目光。他想拿来看看,可他的同学低声说:“这是苏联革命领袖列宁的著作,你必须与封建家庭决裂,和劳苦大众站在一条道上,才有资格看它。”马仑点头说:“我早就恨透了军阀官僚、土豪劣绅,我要脱离我的阶级,和劳苦大众心连心。”

1927年冬,经蔡少衡、蔡贡庭介绍,马仑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马仑弃教从事农民运动,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同年年底,在大兴成立了宿迁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马庄支部。在马仑等同志领导下,宿迁县东部党组织和农民协会发展很快,仅2个月时间就发展农协会员300多人、党员20多人。

当选中共宿迁县委第一任书记

1928年1月,中共江苏省委派张原石从上海到宿迁传达中共江苏省委指示:“农民协会组织起来,要搞农民运动。”并迅速筹建中共宿迁县委。1928年2月,蔡少衡、蔡贡庭、马仑三人在宿迁黉学(今宿迁中学附属钟吾初中所在地)开会研究成立宿迁县委。同年3月,中共宿迁县委在大兴马庄正式成立。马仑任书记,马良之、蔡少衡、管伯良、张用琪、胡俊三等任委员。

为贯彻中共江苏省委“开展抗租、抗息、反高利贷斗争”的指示精神,马仑想到革命要先革自家的命,才有资格发动群众。1928年5月某天早上,他发动农民协会会员和贫苦农民到自家打谷场上,对他的庶母(外号杨三)进行说理斗争。马仑揭发其庶母放高利贷盘剥贫苦农民,其父马成义出面干涉,指责农民协会是“儿子斗老子会”,会场顿时哑然无声。马仑见状,拔出手枪,对天鸣放两枪,正义凛然地说:“减租减息是上级的指示、大家的决定,你敢违抗,我人认得人,枪认不得人!”其父慑于形势,怯然退去。斗争会迫使其庶母交出契约,并同意减租减息。马仑当场宣布:“不论何人,过去所放利债,今后一律本利无归!”马仑的大义灭亲,大长了佃农士气,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1928年冬天,丁嘴中共地下党员任义才问马仑:“外县农民的事,我们管不管?”马仑说:“天下农民是一家,怎能不管?”于是,任义才把表兄王步云在泗阳地主家做长工、年底不给工钱的事说了。马仑拍案而起:“地主老财竟敢这样欺压农民!”当即通知大兴、三庄、陆集、丁嘴等地的农协会员,聚集近千人,前往穿城找地主单明志说理。单明志闻讯惊慌失措,急忙托人向农民协会求情,并表示出钱认错。

此外,马仑还发动农协会员200多人,联名以“十大罪状”控告在地方为非作歹、仗势欺压百姓的堂叔马成谦父子。中共地下党员蔡贡庭以宿迁县农协组织部长身份,向司法机关提出公诉,于是拘捕马成谦之子马良凯下狱,罢免马成谦在地方上的职务。

1929年2月,宿迁小刀会暴动,马仑率领运东各乡农民协会会员,配合小刀会进攻县城。失败后,马仑家中被抄,他潜赴上海,由中共江苏省委介绍到松江以教书作掩护,开展党的地下活动。

遭敌人暗算英勇牺牲

1930年5月,马仑由松江回宿迁参加中共宿迁县委。7月,县行动委员会成立,李干成任书记,汤涤非任总指挥。马仑参加党的行委和军委工作。由马仑、徐怀云、赵雪门负责组建红十五军第三师。

军委当时主要任务是抓武装、搞枪支,准备开展睢宁、宿迁、邳县、泗县、泗阳五县大暴动。根据省行委指示,要求各地将民间武装列为兵运工作范围中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县委、行委派人与县西南各路民间武装取得联系,让县委游击队队员和民间武装人员住在一起,采取共同行动。

为了扩大武装力量,1930年7月下旬,军委研究决定,将中共耿车区委委员佟锡金手下的武装收归红三师编制,由马仑等人去做工作。马仑到佟家,谈及借枪之事,佟锡金拒不同意。佟原系恶霸地主,不服从组织领导,紧要关头有可能叛变,县委决定将其处死。

7月22日,马仑带人上门将佟击毙,收缴部分枪支。佟锡金的亲家、匪首王存江知道后,立誓要为佟锡金报仇。佟锡金死后没几天,一天晚上,马仑率领的游击队在汤家群墙(今宿迁经开区境内)。这时,匪首王存江、王振邦派匪徒100余人,赶到汤家群墙,约马仑他们一起到三棵树以东某地去攻打地主碉堡,谎称可以得到许多枪支。

马仑等信以为真,欣然同意,便拉出队伍和他们一起行动。不料,刚到汤家群墙北200米的一块山芋地边,王存江暗示亲信准备动手,忽然一声枪响,匪徒三五人围攻游击队一人,先夺去枪支,后开枪射击。马仑当场牺牲,时年27岁。和马仑同时遇难的还有徐怀云、赵雪门等15位同志。

在马仑的影响下,他的家族先后多人参加革命,有3人牺牲。

革命者是杀不完的。英雄的宿迁儿女,继承马仑同志的遗志,踏着他的血迹继续前进,终于赢得了宿迁的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江苏省民政厅追认马仑为革命烈士,并在马陵公园及大兴镇立碑纪念。

红色精神在家乡传承

在如今的怀仑社区, 家乡人民传承马仑的革命精神,将红色基因根植于血脉之中,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建设美好家园。

在怀仑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红书房”里,记者看到这里有很多红色书籍,“我们经常组织社区党员在这里学习,搞读书会、党史知识竞赛,每当说到马仑烈士的事迹时,年轻党员都会展开激烈讨论,思考年轻人怎样才能像马仑同志一样,在新时期做一名优秀的党员。”怀仑社区党委副书记盛佑峰说。

今年春节期间,怀仑社区开展了“理论‘年货’送到家,老少结对共学习”冬训活动。社区的老党员们向入党积极分子、年轻党员讲述马仑的事迹以及自己入党的故事,利用结对共学架起老党员与党组织密切联系的桥梁,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促使他们充分发挥余热,传递正能量,一如既往地走在追梦队伍的前列,让党员冬训走深走实。

马仑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家乡人民没有忘记他。宿豫区大兴镇通过积极走访、了解革命历史,充分挖掘怀仑社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和内涵,规划建设马仑纪念公园,打造辐射5公里范围的“党性教育圈”,进一步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激活党建阵地“红磁场”效应。目前马仑纪念公园主体建筑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装修设计,预计三季度竣工投入使用。

“每一段真实的历史故事、每一座矗立着的红色建筑,背后蕴藏着丰富、鲜活且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资源。”宿豫区委宣传部部务委员蔡妍介绍,宿豫区以“党课+电影”形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以红色电影、本地的红色人物故事为抓手,广泛开展电影党课进社区、进村居、进学校、进企业、进商圈、进家庭活动,解读红色电影、讲述党史故事。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贯彻落实好党史学习教育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马仑的一生只有短短27年,却在宿迁党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天,我们依然要追忆英雄的时代,仰望历史的天空,弘扬革命烈士民族精神,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文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