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都曾是多年春晚小品王,赵本山广收弟子,陈佩斯却只收学生不收徒

作者:郑捕头

《金牌喜剧班》还在热播,坐在C位的金牌导师陈佩斯,入情入理的点评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有人还给他的点评专门编辑了视频集合,在网络上受到赞誉。

都曾是多年春晚小品王,赵本山广收弟子,陈佩斯却只收学生不收徒

要知道,如今已经六七十岁的陈佩斯,当年可是赵本山出现之前的春晚小品王,而且小品这种舞台喜剧形式,也算是他和朱时茂在三十多年前首创的。

都曾是多年春晚小品王,赵本山广收弟子,陈佩斯却只收学生不收徒

然而将陈佩斯和赵本山进行对比就会发现,两人有着太多不同,尤其在收徒弟这件事上,陈佩斯并没有赵本山那样的执念。

都曾是多年春晚小品王,赵本山广收弟子,陈佩斯却只收学生不收徒

陈佩斯也办班组织学员学习喜剧理论和表演,但陈佩斯更愿意把他们当作学生而不是徒弟,他也没有像赵本山那样成立大型演艺集团来聚拢人才。

那么,陈佩斯的喜剧吸引力那么大,为什么不像赵本山那样广收门徒呢?

01

其实确切来说,陈佩斯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过徒弟。当年他曾经发掘了一位表演人才叫姚建国,后来给他改名为姚二嘎。姚二嘎并非表演科班出身,但陈佩斯和看中他的表演才能,拉着他一起演过《少爷的磨难》等作品,还很高兴地破格收他为徒。

都曾是多年春晚小品王,赵本山广收弟子,陈佩斯却只收学生不收徒

要知道,相声界讲究收徒,小品界其实的没有这种先例的,可见陈佩斯对姚二嘎的认可和喜爱。然而就在姚二嘎开始被业内接受的时候,他却染上了不好的习惯,2002年突然去世,这让陈佩斯痛心疾首。他本来就没有广收门徒的习惯,这一下就更坚定了不收徒的决心。

02

不过不收徒不意味着不传授表演知识和理念,他因为后来做舞台喜剧比较多,在这方面有很多实践和理论,也是为了吸纳人才,他就办了大道喜剧培训班,给愿意学习喜剧表演的学生们上课。

都曾是多年春晚小品王,赵本山广收弟子,陈佩斯却只收学生不收徒

不过对他们来说,这并不是像本山集团和德云社那样的师徒关系,而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来学习不需要磕头拜师,学成之后也可以单飞,陈佩斯说自己将来养老也不需要他们来出力。

也就是说,陈佩斯更愿意把自己多年的宝贵经验传授给年轻人,至于他们将来是不是一直追随自己,并不重要。

03

另外除了陈佩斯自己坚持的现代教育理念,小品和相声及二人转的区别,也是重要原因。

二人转和相声都有着比较悠久的历史,学生从一张白纸到上台表演,需要多年的系统学习,更包括贯口和二人转舞台上的各种绝活,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演员需要扎实的基本功。

都曾是多年春晚小品王,赵本山广收弟子,陈佩斯却只收学生不收徒
都曾是多年春晚小品王,赵本山广收弟子,陈佩斯却只收学生不收徒

相对来说,小品表演还是相对“速成”的,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和传统规矩的束缚,所以培训班也不像相声和二人转班社那样,需要多年的培养和练功。既然时间上的打磨不同,老师和学生相处的形式和时长不同,也就没有必要像二人转那样结成固定的师徒关系。

都曾是多年春晚小品王,赵本山广收弟子,陈佩斯却只收学生不收徒

04

陈佩斯是一个比较通透的人,很多事情都看得比较明白。他肯定明白师徒关系并不适用于自己的喜剧培训,而且还有可能成为彼此的束缚和负担,有这层关系还不如没有。

都曾是多年春晚小品王,赵本山广收弟子,陈佩斯却只收学生不收徒

另外,并不是说有师徒关系就肯定彼此尊重、融洽,没有这种关系就意味着缺乏感情,时代不一样了,很多所谓规矩也需要变一变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