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金羊网评:青年人要在学习百年党史中长志气、强骨气、厚底气

作者:新华社客户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亲切的勉励、深情的寄语,鼓舞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以长志气、硬骨气、蓄底气的姿态,在新的征程上奋力奔跑,为党和人民建立新功业。

要在学习百年党史中彰显自强不息的志气。何为志气?志气来源于情怀,一个没有家国情怀的人谈不上志气。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志气是指干事的决心和勇气。志存高远,方可行稳致远。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儿时就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铮铮誓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少年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正是靠着自强不息的民族志气,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苦难挫折中求索、在自力更生中奋起、在锐意进取中成功,以舍生忘死的气概在烽火硝烟里挺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面向未来,当今时代正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风云变幻更考验青年一代的政治判断力,考验青年一代的忠诚决心。青年一代要通过学习百年党史涵养民族志气,汲取精神营养,时刻把对党忠诚放在首位,坚定不移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要在学习百年党史中诠释百折不挠的骨气。骨气是自信,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没有骨气,软骨头永远挺不起民族的脊梁。自信何来?自信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源于党的领导,源于百年的艰苦奋斗,源于今天的建设成果。建党一百年来,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的抗争精神薪火相传,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的奋斗精神铸就了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这种骨气,是红军战士“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的革命精神;凭着这种骨气,我们战疫情、斗洪峰、化危机、应变局;靠这种骨气,中国在短短几十年完成了数亿人摆脱贫困的宏伟工程;凭着这种骨气,中国造出“两弹一星”……面向未来,青年一代要通过学习百年党史涵养民族骨气,要奉献担当,读懂中国人与生俱来的骨气,保持一颗赤子之心,矢志不渝改革创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发光发热,在实干作为中坚定“四个自信”,忠诚于党,报效国家,以“小我”之奉献成就胜利之“大我”。始终做国家守护者、建设者。

要在学习百年党史中增强未来发展的底气。回望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发展成就,蓄积起一个发展中大国的雄厚实力。与100年前相比,中华民族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均GDP超过一万美元;人民当家作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辉煌成就更是彪炳史册,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稳步起航;科技实力显著增强,奔月、探火、天宫取得巨大成就……这样辉煌的成绩单足够亮眼,足以让人自豪,足以令人鼓舞,为未来发展夯实了基础,增强了自信,增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底气。面向未来,青年一代要通过学习百年党史,增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底气,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增强本领,要不断超越自我,把握时代发展之规律,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的能力。青年一代要厚植人民情怀,在服务人民的实际行动中拜人民为师,在解决老百姓的“急难盼愁”中和群众交朋友,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绽放青春之花,于实干奉献中厚植人民情怀,在服务群众中历练业务水平,在基层实践中磨炼能力本事,实现不负人民、不负韶华的人生价值。

新时代的青年一代处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期,既是历史的亲历者,也是参与者,更是建设者与贡献者,未来中国什么样,要看中国青年人是什么状态。青年一代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从学习党史中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不断增强“四个自信”,不断增强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扬起青春的风帆,让中国扬帆远航。(金羊网 文/陈觉)

编辑: 宝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