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日出时让悲伤终结——马莱斯音乐哲理

原标题:日出时让悲伤终结——马莱斯音乐哲理

音乐是为了什么?

视频剪自影片《日出时让悲伤终结》

导演:阿兰·柯诺

(以下文字来摘自网络,有修改)

音乐家桑德·哥伦布沉浸在丧妻之痛中无法自拔,带着两个女儿远离繁嚣,过着避世的隐居生活,唯一不在生活中停止的是对妻子的思念和由此而化出的音位创作。

后来,一个金色头发的俊美男子来到了桑德的家中,他叫马莱斯,来向桑德学习大提琴和音乐。因为对自己的音乐天赋充满信心,更让马莱不能忍受在父亲的鞋店中碌碌一生。未来必是要和他朗俊的面容一样光明才对,而桑德告诉他的那些暴风中的低吟,画笔中的韵律,那是从太阴沉的人生中渗出来的,他不需要这些。他需要的,是凡尔赛宫庭乐师的头衔,是众人的炽热的仰望,是纸醉金迷的绚丽人生。

马莱斯接受凡尔赛授衔的消息让桑德震怒,他把马莱斯的提琴摔碎,师徒的决裂并没有让马莱斯停下追逐功名的脚步,他走的更快更顺了,因为他得到了比科隆更适合他的老师——科隆的大女儿玛德琳。他们的开始,必也是真的相爱,所以马莱会做《梦中的女孩》,不过,当他的衣着越来越光鲜,当他的妆面越来越厚,他们的爱情,也注定苍白如彼此容颜。只不过, 女人因为心碎而憔悴,男人则是在飘渺的浮华中忘记了最初。

十年后,功成名就的马莱斯,走到玛德琳的床边,曾经的翩翩少女,此刻瘦骨嶙峋,眼神中放射着绝望的期待和狠毒的诅咒。他为她最后一次弹奏了《梦中的女孩》,当窗外载着他的马车驶远,玛德琳颤抖地走进房间,拿出分手后他托妹妹转交给她的舞鞋,用粉红色的鞋带结束痛苦的人生。

玛德琳的自杀,让马莱心有所动。于是,每一个夜晚,他都偷偷来到桑德的小木屋,躲在窗沿下聆听老师的喃喃低语,一如若干年前他和玛德琳躲着偷听桑德的弹奏一般。

最终有一天,桑德打开门,注视着马莱。他问马莱:“你懂了吗?音乐是为了什么。”十年前,马莱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他赶他走,并因此失去了女儿。十年后,这个在夜雨中等待,眼噙泪水的男人,已经懂得了,如雷的掌声只是瞬息,暴雨中的低吟才是永恒。

日出时让悲伤终结——马莱斯音乐哲理

桑德拿出乐谱,马莱终于看到了他日思夜想的乐谱《悲哀的坟墓》,只是此刻,他已不复狂喜,指尖轻触暗哑的乐谱,沉默无言。一灯如豆的小屋中,师徒俩相对而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