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瑞典电影制片人英格玛·伯格曼逝世十周年。
伯格曼的电影名气不小,但对于我国的普通电影观众来说难度大,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文化差异,伯格曼的电影是沉浸在"二十一"文明中,伦理意识的反思,如果没有西方文化的基本概念就很难进入;为了让他的故事和图像"非凡",以便隐形,伯格曼必须强迫观众的"眼睛"进入一个他们可能从未关注或思考过的区域,并将他们拉入一个近乎陌生的环境中。然而,正是这种形象的"非凡"性质让一些观众望而却步。
潘的专著《艺术之美与灵魂的思想:英格玛·伯格曼的电影研究》(以下简称《伯格曼研究》)是一本关于伯格曼电影的研究专著,从西方文化和欲望伦理的两个主要方面对伯格曼的电影进行了全面的解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伯格曼及其作品的意义。

维尔京斯普林斯
伯格曼电影的文化背景
《伯格曼的研究》一书指出,伯格曼电影的文化背景来自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它们代表了人类文化发展的两种倾向,一种是温暖、波浪形、享受酒神生活的文化,另一种是辛苦劳作、背负着原罪、被压抑的宗教文化欲望。伯格曼电影中对这两种文化的呈现,不是单向程度的存在,而是两种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例如,在电影《处女泉》(Virgin Springs)中,父亲既是上帝的信徒,也是在得知女儿被谋杀后开枪的叛教者。对于缺乏西方宗教文化观念的中国观众来说,对人物如此矛盾的刻画可能很难,在《伯格曼的研究中》一书中,作者详细解释了为什么父亲坚持要女儿独自去森林深处的教堂做祭祀仪式,难道他不知道这是不安全的吗?这是因为,正如信徒的父亲一定知道圣经中亚伯拉罕的故事一样,亚伯拉罕是应神的旨意牺牲了他的儿子,在他要夺走他儿子生命的那一刻,神显明了他的灵,拯救了亚伯拉罕儿子的生命。因此,信神的父亲并不相信女儿在献祭仪式上会出什么意外,即使发生意外,神也应该帮忙。但女儿在森林里遇到了三个邪恶的牧羊人,他们共同强奸并杀死了处女。父亲知道他很生气,杀死了三个牧羊人。这里对宗教的批评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牧羊人有特殊的含义。神父和主教都是伯格曼随后的电影《冬日之光》和《呼唤与耳语》中的反面角色。
我们能说伯格曼的作品完全是反宗教的吗?伯格曼研究告诉我们,伯格曼不能以一种简单化的方式被理解,在维尔京斯普林斯的故事中,父亲尽管是一个叛教者(三个男人),但最终建造了一个教堂,他的女儿死了,因为无人居住的思想最终需要一个家。"从某种意义上说,伯格曼,一个看似不守规矩的牧师的叛逆儿子,将这种高尚的灵性投射到艺术中,肯定了宗教的意义,"潘在他的书《伯格曼研究》中说。"也就是说,伯格曼并没有简单地纠缠于反宗教的鲜明主题,而是有一个更深层次的思考:在宗教对人性的压制之后,死亡的印记被解除后,灵魂的面貌究竟是什么?"这是伯格曼电影的另一个重要主题:对酒神欲望的放纵。
《还在镜子里》
被欲望折磨的灵魂
没有对上帝和宗教的敬畏,人类的欲望就被喷了出来,我们从伯格曼的生活和工作中知道,他显然是对宗教的批判,但他没有明确表示欢迎或反对欲望的宣泄,在这种宣泄中,他既有人性的舒张快乐,也有不道德和拖延的痛苦, 而痛苦的表达似乎占据了大部分空间。酒神的欲望在形象中无处不在,但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却是痛苦的深渊。
首先,在追求自己的欲望时,人们常常面临无法控制的疯狂。在电影《狼的时刻》中,画家约翰在追逐老情人的幻觉中,终于失控杀死了妻子;
其次,虽然上帝对人类思想的权威已不复存在,但在人类中,为控制他人的欲望而进行的斗争从未停止过。伯格曼在他自己的电影《假脸》中专注于这个场景,在电影中,一个沉默的人控制着喋喋不休;在"秋天奏鸣曲"中,这是一个母女控制和反控制;而在《木偶人生》中,正是妻子的控制让主人公疯狂到杀死了他的妻子。
同样,这是同性恋和的标志。伯格曼 1960 年的电影《镜中静谧》展现了兄妹之间的关系,无论伯格曼的电影意图如何,伯格曼在问题上已经相当大胆和前卫,因为同性恋和在许多国家法律中是严格禁止的,在社会伦理的背景下是禁忌。伯格曼在他1960年代至1970年代的电影中多次探讨了这个主题,涉及木偶生活中的同性恋以及呐喊和耳语中的同性恋。在其他电影中也有关于两者的隐喻和影射。
如何解释伯格曼电影中这些"性格出格"的人类心理和行为的表现,是一个难题,这也是伯格曼的电影引发许多不同观点和争论的主要原因。《伯格曼的研究》指出了理解伯格曼电影的捷径,从西方文化的源头看人类心灵的现象,虽然原罪在希伯来文化中已有千年的历史,但毕竟人类是理性的动物,希伯来文化在原罪的消失并不等于希腊文化对酒神的渴望, 两者一定是在精神上日本神灵的约束和控制下平衡。"虽然,人类文化的理想状态,即两种文明之间的平衡,从未达到过,"伯格曼说。然而,怀着不同文化的梦想,伯格曼凭借自己的艺术,继续思考尼采曾经思考和实践的"双喜"文明融合的主题。对于伯格曼来说,两种文明的融合是通过一种独特而神秘的方式实现的,太阳艺术与宗教氛围的兼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