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美国精英们居然要被团灭了冷战时期,明面上的竞争冷战之后,暗地里的较量

作者:看电影杂志

“你们真是大错特错了。”

这是俄18岁青年对美国CIA特工詹姆斯说的遗言。

枪声还是如约而至,“我们做的错事可不少了”。

詹姆斯不觉有错,因为他们本是为保护美国利益而存在。

何况这是藏匿于美国境内的俄国情报点。

更不可能放过任何一个可疑人员。

美国精英们居然要被团灭了冷战时期,明面上的竞争冷战之后,暗地里的较量

▲还要烧了这座房子,抹去痕迹

或许,他们都没有料到,最后死去的这个少年,会给他们惹上更大的麻烦。

但即使知道了,估计还是会一枪崩了少年。

经历过44年的美苏冷战,至少在电影中,美国精英们从没有放弃过这个假想敌。

<h1 class="ql-align-center">冷战时期,明面上的竞争</h1>

其实,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苏之间错综复杂。

美国史学家西格尔曾指出:

当时的美国,一方面把苏联视为意识形态敌人,另一方面又想从与苏联的大宗贸易中获利。

1939年,[妮诺契卡]就把这种爱恨融入其中。

美国精英们居然要被团灭了冷战时期,明面上的竞争冷战之后,暗地里的较量

▲葛丽泰·嘉宝饰演苏联冷面女干部妮诺契卡

以巴黎,意喻奢华的资本主义,生活在其中的花花公子里昂,对妮诺契卡一见钟情。

可妮诺契卡的反应却是:

“我不把你的轻浮归咎于你个人,因为你是这个行将就木文化的不幸产物。”

不过,很快这位女干部便流恋巴黎,以至于被召回莫斯科后,整日以泪洗面。

嘲弄着苏联激进的理想主义。

到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布咨文。

将“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指导思想。

冷战开始。

核武器、太空竞赛、互派间谍……能较劲的地方,两国都不曾停歇。

50年代,核武器成为两国倾力发展的对象,世界陷入对核武器的恐慌。

尤其是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这种感觉更甚。

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就想要做一部以冷战核事故为主题的恐怖片。

本来读过70多本关于核战争的书籍后,库布里克认为核战是很严肃的话题。

但在改编小说《红色警戒》时,他总觉得荒诞多于严肃。

于是,一咬牙,[奇爱博士]成了一部黑色喜剧电影。

美国精英们居然要被团灭了冷战时期,明面上的竞争冷战之后,暗地里的较量

▲作战室像极了蘑菇云

电影中故事的起因,也带着库布里克的些许讽刺。

美国将军杰克怀疑苏联人的思想毒害美国人民,便携带核弹头进攻苏联。

仅仅是怀疑,就想炸了人老窝,未免有些太过了。

奇爱博士的出场,以及最后的高呼,更是将库布里克对战争思考暴露无遗。

而1961年,加加林成为首位进入太空的人,使苏联在太空一役超出美国。

美国人就想招啊,这不,想到抓鱼人,研究它强大的生存能力。

美国精英们居然要被团灭了冷战时期,明面上的竞争冷战之后,暗地里的较量

▲[水形物语],故事发生在1963年

理查德将军也道出抓捕鱼人的原因:

“在我们同苏联人的太空竞赛中,这能让我们占上风。”

即使,连鱼人被谁救走,这些美国大兵的第一反应也是苏联游击队。

美国精英们居然要被团灭了冷战时期,明面上的竞争冷战之后,暗地里的较量

▲不说就折磨到死

有人说,[洛奇4]的出现,算是“冷战”影片的高潮。

因为与洛奇对打的苏联大力士,邪恶、愚蠢。

也是那一时期,美国电影中经典的苏联人形象。

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可不管是苏联,还是之后的俄罗斯,仍在美国电影亮着红灯。

<h1 class="ql-align-center">冷战之后,暗地里的较量</h1>

1989年,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执导[深渊]。

美国核潜艇蒙坦娜号受到撞击,沉船。在搜救过程中,队员看到不明物体在船四周晃荡。

美国精英们居然要被团灭了冷战时期,明面上的竞争冷战之后,暗地里的较量

▲这是那个不明物种

可军方科菲中尉,打心眼认定这是苏联人的阴谋。

甚至取下核潜艇上的核弹头,打算与苏联特工决一死战。

1997年,哈里森·福特主演[空军一号]。

讲总统马舍尔在俄发表完演说,返航途中,在座驾空军一号上,遭遇俄罗斯恐怖分子的绑架。

美国精英们居然要被团灭了冷战时期,明面上的竞争冷战之后,暗地里的较量

▲加里·奥德曼饰演绑匪头头

敲黑板,美国总统被绑架了。

好在马舍尔是越战老兵,不向恐怖主义低头,更是靠一身好武艺完爆对手。

此时,俄国人在美国电影中的身份变了,不再是利益的争夺者。

而是恐怖分子、黑社会头子、无良的石油巨头等形象。

[飓风营救3],俄罗斯的黑帮大头目导致布莱恩前妻的死,还栽赃嫁祸。

美国精英们居然要被团灭了冷战时期,明面上的竞争冷战之后,暗地里的较量

▲终被打倒

[伸冤人],一个雏妓受控于俄罗斯黑帮,于是,麦考尔单枪匹马营救她,内心的正义感,也被点燃。

美国精英们居然要被团灭了冷战时期,明面上的竞争冷战之后,暗地里的较量

▲这是boss

[一触即发],俄罗斯富豪,一肚子坏水,被海军陆战队员认为,利用金融向美国发动潜在的恐怖袭击。

美国精英们居然要被团灭了冷战时期,明面上的竞争冷战之后,暗地里的较量

▲贴上“阴险狡诈”的标签

至于[22英里],一直看得迷迷糊糊。

美国精英们居然要被团灭了冷战时期,明面上的竞争冷战之后,暗地里的较量

▲比如这群人的出现,好像跟整件事扯不上太大关系

马克·沃尔伯格的角色,再时不时来个连珠炮,听得头要炸。

本以为剧情会按照预定的那样:

CIA特工们护送污点证人李诺尔到达飞机点,然后告知硬盘密码,取回铯材料即可。

插一句:铯材料是用来制造核弹的。

没想到,结尾一个大反转,原来那群人是来为那个俄国小伙子报仇的。

“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原来是个有权有势的女人。”

什么铯材料,都是幌子,只是为找到守望小组(所谓的精英小组)的位置。

美国精英们居然要被团灭了冷战时期,明面上的竞争冷战之后,暗地里的较量

▲啪啪打脸

而李诺尔,三面间谍的身份也随之曝光。

这回,美国精英们这回面对俄罗斯大手子算是栽了。

只留下独苗詹姆斯对着李诺尔的照片,无声喊着“博弈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