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把犀利的匕首——评杀人喜剧《凡尔杜先生》 (作者:孙渝烽)一把犀利的匕首——评杀人喜剧《凡尔杜先生》 (作者:孙渝烽)

作者:光影音画赏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一把犀利的匕首——评杀人喜剧《凡尔杜先生》 (作者:孙渝烽)</h1>

一把犀利的匕首——评杀人喜剧《凡尔杜先生》 (作者:孙渝烽)一把犀利的匕首——评杀人喜剧《凡尔杜先生》 (作者:孙渝烽)

1947年问世的喜剧影片《凡尔杜先生》,是卓别林投向丑恶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一把犀利的匕首。在《凡尔杜先生》这部影片中,卓别林从现代美国社会取材,把法国“蓝胡子”杀老婆的故事搬上银幕。在这里,卓别林对资本主义社会已不是以前那样的轻微的嘲笑,而是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凡尔杜先生是法国一家银行的职员,他是一个善良而忠厚的好人。30年来他一直是勤勤恳恳地工作,天天数着别人的钱。可是在1930年经济萧条时期,他失了业。他妻子是个残疾人,孩子又小,一家生活立即陷于困境。最后为了维持这孤苦无告的家庭的生存,他选择了一项职业——杀人谋财。

这种买卖的方式是特殊的。他到处寻找那些头脑简单的有点财产的中年妇女或老处女,追求她们,跟她们恋爱,和她们结婚,然后就找机会谋杀她们,获取她们的钱财。这笔买卖他做得很认真,也还顺利。他谋杀她们,使她们不感到任何痛苦,在他得手拿到钱财后,便回到自己家里,度过一些安静日子,直等到饥饿又逼迫他出门,于是他又再度走上这条无可奈何的谋生之路。这样的谋生,使他内心十分痛苦,整天提心吊胆。凡尔杜的妻子摩娜并不知道他在干什么生意,只是深深地为他的精神状态担忧。但凡尔杜先生要生存下去,又实在没有别的生路。

凡尔杜先生这个善良的人也象许多被迫做残忍事情的人一样,内心十分痛苦,也并未真正地丧尽天良。有一次他预谋要杀拉塞妮,当他知道被害者是一个残废军人的遗孤时,同情和善良使他放弃了原定的计划。他热情地接待了拉塞妮,给她吃喝,给她钱。拉塞妮这个刚从监狱出来、饥寒交迫又无处栖身的人,对生活早已陷入绝望。凡尔杜的关怀和帮助,才使她有了重新生存下去的勇气。可是,深受生活折磨的凡尔杜,痛苦的人生经历使他明白他所生活的这个社会,是个绝望的社会,以后他又和拉塞妮相遇时,就对她说:“……别过分相信了,你要学会无情才能活在这无情的世界。”

当拉塞妮知道凡尔杜先生的妻子、孩子都在危机中死去了,她为这个善良的人痛心。凡尔杜先生却说:“这样,……他们只有更幸福,离开了这动荡、恐惧的世界。”“在家破人亡以后,我好象从梦里醒过来……我象活在梦境里一样,活在地狱……。”凡尔杜的这段话是对这个人吃人的社会最辛酸的血泪控诉!

当妻子、孩子死去以后,凡尔杜的一切丧失殆尽。他在痛苦的深渊里挣扎,浮生虚度,使他不愿再生存下去了。当警察追捕杀人犯时,他把自己这个无望的生命交了出来,他被关进监狱。在审判他的法庭上,他在坦然认罪的同时,无情地揭露了这个不平的社会:“……至于说做杀人魔王,不是受到提倡的吗?这世界不是以杀人为唯一目的正在制造毁灭性的武器吗?把那种轻信的女人和无知的孩子炸得粉身碎骨吗?而且做得是那样的科学。哈哈,相比之下,我真是小巫见大巫啦。”

在这里,卓别林通过凡尔杜之口,辛辣地控诉了军火商、垄断资本家为了利润在战场上屠杀着千百万生命:“许多大生意就是杀人的历史……战争、冲突,这都是生意,杀人如麻是英雄,否则是凶手,杀人越多越没有罪。”在一小撮垄断资产阶级统治下的社会里,这些杀人的真正罪人又有谁来控告他们呢?!

今天,我们观看这部33年前拍摄的影片,从思想上得到的教益或是在表演艺术上得到的欣赏都是很强烈的。人们将会记住这位敢于向不合理社会制度投掷匕首的斗士——卓别林!

(原文刊载于 1980-9-19 《解放日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