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豆瓣8.8《红气球》:希望会出现在转角处一、运用色彩来还原客观世界、表现主题思想二、细节艺术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三、运用镜头语言发挥艺术魅力,引发情感共鸣

作者:愚记谈娱乐

《红气球》是由法国导演艾尔伯特·拉摩里斯1956年自编自导的一部奇幻短片,帕斯卡·拉摩里斯主演。该片荣获了第9届戛纳电影节短片金棕榈奖、第2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第10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特别奖,在豆瓣该片斩获了8.8分的高分,是一部满载荣誉、口碑极佳的佳作。

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孤独瘦小的小男孩,在上学路上看到路灯上挂着一只红气球,小男孩爬上路灯拿下了红气球,从此红气球和小男孩作伴,不管是上学还是玩耍,红气球一直紧紧的跟着小男孩,让小男孩不再孤单。

可是红气球遭到了来自小男孩校长、家长、同学的驱赶,纵使这样小男孩也一直对红气球不离不弃,用自己微弱的力量保护着他,可惜红气球还是被其他小孩给损坏了,在小男孩伤心欲绝的时候,全城所有的气球都来到了他的身边,带着他飞向天空。

全片一共只有34分钟,故事非常的简单,但却蕴含着丰富的意蕴。“红气球”作为一个带有强烈象征寓意的道具一直贯穿全片,向观众传递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希望会出现在转角处。本文将从色彩应用、细节艺术、镜头语言为大家解读此片。

豆瓣8.8《红气球》:希望会出现在转角处一、运用色彩来还原客观世界、表现主题思想二、细节艺术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三、运用镜头语言发挥艺术魅力,引发情感共鸣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一、运用色彩来还原客观世界、表现主题思想</h1>

色彩是最有感染力的视觉语言,影片运用色彩蒙大奇,将灰色、黑色、红色、蓝色等色彩交叉组接,来表达不同的寓意,深化影片主题,为影片添上了一层梦幻般的色彩。

1、灰色调,交代故事背景,揭示客观环境

灰黑色的房屋、青色的砖瓦、黑色的汽车、灰黑色的衣着,从外部环境到人民的生活用品都是灰色的,给人一种压抑的氛围,引发观众思考。

影片用灰色、黑色、青色三种灰色调的色彩,来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还原当时的社会环境。影片的色彩结合影片上映的年代,可以对法国当时的社会现状略知一二,1956年的法国还处于一个内忧外患,动荡不安的局面,一切都处于一个百废待兴的阶段。

豆瓣8.8《红气球》:希望会出现在转角处一、运用色彩来还原客观世界、表现主题思想二、细节艺术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三、运用镜头语言发挥艺术魅力,引发情感共鸣

2、红色,创造情绪意境,表现象征意义

红色贯穿影片始终,影片以“红气球”命名,象征着希望、勇敢、激情、顽强。用鲜红的红色气球点亮人们心中的美好,给观影者带来生机和信心,营造一种积极正面的乐观情绪。

这一抹红色生存在灰色调的环境下,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反差,红气球的出现像是打破了某种压抑,是一种情绪的释放和展现,是当下人们的积极思想和乐观精神的表现。

豆瓣8.8《红气球》:希望会出现在转角处一、运用色彩来还原客观世界、表现主题思想二、细节艺术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三、运用镜头语言发挥艺术魅力,引发情感共鸣

3、彩色,折射影片导演的内心世界,揭示影片主题

五颜六色的气球飞向小男孩,小男孩抓着气球飞上了天空。影片的最后导演用彩色结尾,表达了导演的浪漫主义思想,透露导演对五彩世界的渴望,气球升起的时候也是对希望即将来临的美好期许。

希望是漠漠沙海中的一片绿洲,昭示着新的生命;希望是茫茫狂涛中的一盏明灯,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希望是生命的发动机,源源不断地输送着能量;希望是困难时坚韧的拐杖,是忧愁时鼓舞人心的乐曲,是绝望时振奋人心的强心剂;

以超现实色彩表达来结局,揭示了影片主题,代表着当下人们在压抑困顿的现实中对美好的渴望、自由的向往、对未来充满着希望。

豆瓣8.8《红气球》:希望会出现在转角处一、运用色彩来还原客观世界、表现主题思想二、细节艺术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三、运用镜头语言发挥艺术魅力,引发情感共鸣

<h1 class="pgc-h-arrow-right">二、细节艺术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h1>

电影是细节的艺术,电影的成败是由细节来决定的,随着时间的流逝,观众或许会忘记电影的情节,但却会对有代表性的细节铭记于心,该片的细节把影片的主题展现得淋漓尽致。

1、动作细节,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小男孩小心翼翼地爬上栏杆拿下红气球,每次松开红气球时都会和它进行交流、总是会回头看着红气球,这几个动作可以看出,这个小男孩心思缜密,把气球当成是朋友一样用心对待。

小男孩与红气球在相识和相处的过程中,有很多细节的动作,将小男孩的心理活动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这些动作表达了小男孩的性格,塑造了他纯真善良的人物形象。

豆瓣8.8《红气球》:希望会出现在转角处一、运用色彩来还原客观世界、表现主题思想二、细节艺术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三、运用镜头语言发挥艺术魅力,引发情感共鸣

2、场景细节,渲染气氛,烘托主题

深褐色的学校大门、风中飘扬的黑白红国旗、穿着红色衣服的学生、蓝色的气球、褐色的街边小店,小男孩拥有了红气球之后,氛围变得轻松许多,激发了观众的好奇心,也点燃了观众心中的希望,代入感很强。

整部片子的色调是灰色调为主,但是在小男孩遇到红气球之后,电影的色彩多了起来,整个影片的基调变得欢乐和轻松了起来,红气球带来快乐和美好的作用突显,其代表着希望和生机的象征寓意也由此烘托。

豆瓣8.8《红气球》:希望会出现在转角处一、运用色彩来还原客观世界、表现主题思想二、细节艺术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三、运用镜头语言发挥艺术魅力,引发情感共鸣

3、物件细节,揭示人物的命运变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面包,在这部影片后半部分一共出现了三次,是故事发生转折的重要物件。

第一次是小男孩甩掉想抢夺红气球的熊孩子们时出现的,它的出现让小男孩忘记了危险。此时,面包是一个“引子”,暗示着红气球的灾难即将开始;

第二次是几个熊孩子们站在橱窗前盯着面包看,和前面小男孩站在橱窗看面包相呼应,引出矛盾冲突。

第三次是小男孩走进面包店买了一个面包开心的吃着面包走出来,小男孩现在手里的面包替代了手里的红气球,暗示了红气球的命运。

这个物件是剧情冲突的一个导火线,是情节发展和人物关系冲突的一个爆发点,这个不起眼的小物件来决定了红气球的命运,为影片增添了一些戏剧效果。

豆瓣8.8《红气球》:希望会出现在转角处一、运用色彩来还原客观世界、表现主题思想二、细节艺术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三、运用镜头语言发挥艺术魅力,引发情感共鸣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三、运用镜头语言发挥艺术魅力,引发情感共鸣</h1>

电影是视觉和听觉的艺术,影片人物语言的弱化,加强的镜头语言的表效果,导演巧妙的运用镜头语言,将人物环境的真实性和故事的荒诞性结合起来,给观众带来震撼的视觉盛宴,让观众置身其中,引发情感共鸣。

1、全景镜头,交代环境,渲染整体气氛

阴沉的天空,灰暗的建筑,一个小男孩出现在了镜头中,他在画面中间停留了一会,陪着狗玩耍,紧接着他走下了楼梯,从梯步走下来时,他看到了一个红色的气球挂在电杆上,小男孩小心翼翼的爬上电杆拿下红气球,故事由此展开。

紧接着,导演将小男孩置于灰色调的街景和建筑的全景之中,小男孩带着气球跑步到学校,通过这个孩子在沉重的环境下奔跑的镜头,把人物置于环境中,交代故事背景,还原1956年巴黎的社会环境,烘托出一种悲情的氛围,引起观众的共鸣,调动观众的情绪。

豆瓣8.8《红气球》:希望会出现在转角处一、运用色彩来还原客观世界、表现主题思想二、细节艺术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三、运用镜头语言发挥艺术魅力,引发情感共鸣

2、中景镜头,展现人物关系,表达人物情感

小男孩放学后,天空下起了雨,没有带伞的小男孩,为了不让红气球淋雨,在回家路上一直找陌生人蹭伞,为红气球打伞的有:拄着拐杖的老人、优雅美丽的女士、虔诚的修女、卡其色长袍的男子,导演用几组中景镜头记录小男孩和他们的点滴。

这组镜头除了展现了陌生人之间和谐友好的关系以外,也表达了在悲情的大环境下,人们炽热的情感,对美好的渴望和向往,为整个影片增添了温暖的色彩,也表现了希望在转角处的意蕴。

豆瓣8.8《红气球》:希望会出现在转角处一、运用色彩来还原客观世界、表现主题思想二、细节艺术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三、运用镜头语言发挥艺术魅力,引发情感共鸣

3、近景镜头,调动观众情绪,引发观众共鸣

导演用了两个近景镜头来表达,大悲到大喜的过渡,来表现影片主题:不管身处怎样的逆境,希望总是会出现的。

第一个近景镜头:红气球被熊孩子打中了,从一个鼓鼓的气球慢慢焉气了。导演用近景镜头记录了红气球被破坏,气满满流逝的过程,让观众有种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感觉,让人压抑和难过。

这个镜头是全片的一个转折点,把全片的氛围推向到一个悲伤的顶峰,把观众的情绪彻底调动起来,为故事转折做一个情绪铺垫。

豆瓣8.8《红气球》:希望会出现在转角处一、运用色彩来还原客观世界、表现主题思想二、细节艺术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三、运用镜头语言发挥艺术魅力,引发情感共鸣

第二个近景镜头:在红气球被破坏之后,全城所有的气球都飞了起来,全部飞到了小男孩的身边,这个时候,导演再次用了一个近景镜头,记录小男孩置身于五颜六色气球时的表情变化,让影片的整体氛围变得豁然开朗了起来。

影片通过这两个近景镜头,来体现剧中两位主角的情绪变化,让观众去感受他们的故事和情绪,感受他们的悲伤和喜悦,在大起大落之间去领略希望在转角处的主题。

豆瓣8.8《红气球》:希望会出现在转角处一、运用色彩来还原客观世界、表现主题思想二、细节艺术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三、运用镜头语言发挥艺术魅力,引发情感共鸣

售票员不让小男孩上车、他就带着红气球跑步到学校;长把小男孩关小黑屋、红气球就一直跟着校长;母亲把红气球丢了,结果它一直在窗外没走;熊孩子们破坏了红气球、全城的气球都来到他身边安慰他;

小男孩和红气球的经历,反映出了人一生会遇到的困难和波折的历程,导演通过这个故事,向观众传递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轻言放弃,希望就在转角。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