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Seriously,为什么我们容易被骗?

Seriously,为什么我们容易被骗?
Seriously,为什么我们容易被骗?

旁氏骗局的创造者 Charles Ponzi 对你微微一笑

骗人这件事,当然要从骗钱的说起。

人类第一次有记载的金融泡沫,可能出现在 16 世纪中期。当时,郁金香被引进到西欧,人们开始对这种植物产生了狂热。到 17 世纪初期,郁金香成为了奢侈的代名词,一些珍品卖到了不同寻常的高价。

17 世纪 30 年代初期,针对郁金香的投机狂热开始了。人们疯狂地高价买卖郁金香球茎,期待着这个小小的花苗能给自己带来丰厚的利益。1637 年 4 月,荷兰政府终于叫停郁金香交易,据传,荷兰因此一度陷入经济萧条之中。

Seriously,为什么我们容易被骗?

这就是著名的“郁金香泡沫”传说。

这也是后来的诸多庞氏骗局能成功的本质所在:创造投资者的预期,实际上,就是欺骗投资者。

这种所谓“投资”和很多人买包买表的心态很像,总说包和表能“保值”,实际上他们就是在期待有下一个傻子为这个骗局买单。

那么,为什么人们这么容易被骗?反过来说,为什么说谎这么简单?

Seriously,为什么我们容易被骗?

到了 21 世纪,

Charles Ponzi 的传记依然在不断再版

有一个理论叫做默认真实理论(truth-default theory),得名于它的核心概念——人们在交流时,总是对自己接受到的信息默认为真的状态。即,我们总是倾向于相信别人说的话,当信息模棱两可时,我们更倾向于用这些信息来证明对方是诚实的。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 人们之间的互相信任是社会文化发展起来的基础。依靠信任,我们搭建了文明,搭建了工业体系。从整个人类社会来说,信任给我们带来太多好处了,相比之下偶尔被骗所带来的损失,就显得不值一提。

因此,撒谎非常简单,因为人们天然是信任的。

但同样地,也是因此,撒谎也是一件恶劣的事情。一个成功的谎言,它必然从受骗者身上利用了什么东西。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谎言的 5 种“利用”,帮你搞懂骗子都利用了什么原理在行骗,以及如何识破谎言。

Seriously,为什么我们容易被骗?

回想你还在上学的时候,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两个调皮的同学。这一天你百无聊赖地走在教室的走廊里,想着自己的事情,这个同学突然拍一拍你的肩膀说:“嘿,你鞋带开了。”

你的第一反应一定是低头去看鞋子,接着你就会听到这位同学的笑声。啊,你明白了,这又是一个他的无聊小玩笑。

但是你低头的那一刻,确确实实是上当了,他想玩耍的就是你那一瞬间的信任。从这个小小的谎言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明白:每一个成功的谎言都有一个最基本的操作,那就是利用信息的不对称。

“鞋带开了”是你走路时的缺失信息,你的第一反应当然是相信,或者至少是去确认。到达了这种程度,这位同学的玩笑就成功了。

同样的谎言还有拉着你一起倒霉的“我有一个赚钱的门路”,想要抹黑某人的“我听说这个人很不检点”等等。撒谎的人摆出一副知情者的姿态,让你产生你们之间有信息差的错觉,你天然地就会好奇,好奇扯开了信任的口子,这就是你上当的第一步。

Seriously,为什么我们容易被骗?

越权威的信息源,越容易玩弄信息差,

BBC 在 1957 年愚人节播出了这条

“意大利面条树大丰收”的新闻,

引发数百名观众致电咨询如何种植

因此,要防范骗局,第一步一定是确认信息源。面对投资、理财相关的信息的时候,我们不去好好确认和研究,损失就会更大。

Seriously,为什么我们容易被骗?

人们在情绪澎湃的时候,理智是很脆弱的,这是因为人们的注意力范围和处理信息的通道有限。试想一下,当你情绪激动的时候,是不是有时候连话也说不好?这就是因为情绪占用了我们的认知通道。

因此,在利用信息差的基础上,利用强烈的情绪去行骗,也是一种常见的情景。

Seriously,为什么我们容易被骗?

长泽雅美主演的《行骗天下 JP:浪漫篇》里,

“利用情绪”就无处不在

一种能被利用的情绪是喜悦。

早些时候,电信诈骗有一种套路,就是用电话或者短信告诉受害者,“你中奖了”,“你被某某节目组挑中参加节目了”。人们对令人喜悦的消息总是更容易接受,我们的大脑天然就欢迎这种消息,我们甚至会去希望这个消息是真的。这就给骗子们大开方便之门。

然而,最经常被骗子们使用的情绪,其实是恐惧。

想象那些被骗的父母,当他们接到诈骗电话听说“你的孩子出车祸了”,或是“你的孩子被公安拘留了”,他们是非常恐慌的。尤其当他们没有这方面的信息的时候,比如这时候恰巧就联系不上小孩,他们很容易就照着骗子的说法去转账汇款等等。

还有很多人应该都接到这样的电话:

“你好,请问你是某某女士/先生吗?”——准确地说出你的姓名;

“我们发现你在某某学校就读期间,注册了一个学生账户。”——准确地说出了你的学校,和一件你似乎确实做过的事。之前说过,当信息模棱两可的时候,我们通常会认为它是真的;

“现在需要你关闭该账号,否则会影响你的征信。”——用一件你确实在意的事情,引起你的恐慌。

人们在恐慌的时候,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解决这个“问题”。有了恐慌,也有了解决这个“问题” 的动机,人们很容易就照着提供这个信息的人所说的方法去行事了。

因此,这时要做的,就是去觉察自己的情绪。情绪是个好东西,但是这种时候,它们只能影响你的判断。

先别着急喜悦或者恐慌,冷静下来,再去寻找信息源和进行判断。当然,如果这时你无法抽身去确认信息,那么你可以多和骗子周旋一会儿,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再进行判断。

Seriously,为什么我们容易被骗?

我在问朋友们“最容易被什么欺骗”的时候,超过半数的人都说“温柔的大姐姐”,语毕还要加一个哭脸的 emoji,为了显得恨自己不争气。

这类“漂亮的大姐姐”可能是最危险的。你也许听说过“美女骗子”伊丽莎白·霍姆斯的故事。她一手创立了血液检测公司 Theranos,声称只需少量血液便能进行血液检测。当然,这是一个骗局。在她的游说下,公司市值一度到达 90 亿美元,她登上《财富》人物杂志,与总统谈笑风生。2018 年这项技术被提出质疑,她也因为诈骗罪获刑。

Seriously,为什么我们容易被骗?

爱穿黑色高领针织衫、

被称作女版乔布斯的伊丽莎白·霍姆斯

在我们许许多多不争气的思维定势中,有一种叫做“晕轮效应”,它是指我们对其他人的认知总是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然后再根据这个印象自顾自地推测他们其他的特质。

也就是说,我们会预测温柔漂亮的人,都是好人。当一个人给我们留下了温柔漂亮的印象,我们就会自顾自地推测她也拥有其他美好的品质。因此,当这个人遇到为难的事情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会更倾向于帮助她。而被骗的你,就是在晕轮效应里如沐春风了。

Seriously,为什么我们容易被骗?

经典骗局电影里,这类角色总是必不可少,

比如《美国骗局》里被邀请入伙的脱衣舞娘女主

要打破思维定势,首先要对思维定势警觉。当我们知道了我们有晕轮效应这样的思维定势的时候,我们就要对看见这样的人——产生对 ta 的预判这个思维线索进行打断,把信息停留在已知、可确认的层面,不要对它过度延伸。

Seriously,为什么我们容易被骗?

前段时间有一种骗术一直被提起,被称作“杀猪盘”。骗子们一般都盗用其他男性好看的照片,发在自己的交友账号上,然后疯狂地“右划”所有女用户,坐等女孩儿们上钩。

一旦有和女孩子说话的机会,他们会很热情,会说很多甜言蜜语让女孩儿们觉得自己是特别的,也会柔声细语地呵护她,让她感觉自己被爱、被需要。他们甚至会花上一周、一个月的时间去获得女孩的爱情和信任,和她们确立“恋爱关系”,最后再抛出一些博彩网站,骗她们投资。

这种骗术就是利用了女孩儿们的情感需求。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需求,有的人想要爱,有的人想要性,有的人想一夜暴富。有人会说当我们有欲望的时候就有了弱点,虽然这部话并不让人完全赞同,但是在面对骗局,尤其是这种精心布置的骗局的时候,我们的需求确实会成为我们的弱点。

Seriously,为什么我们容易被骗?

1994 年的愚人节,艺术家乔伊·斯卡斯

就抓住当时人们对灵媒的崇拜需求,

拍摄了一则电视广告,假装成“大师”

利用需求,和利用喜悦非常像。因为一个人或一件事能够提供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的时候,我们大脑自动的第一反应就是接受。我们太希望它是真的了,大脑甚至会帮助骗子来四处寻找证据证明这个事情是真的。

很多不合法的博彩行业能够骗到钱也是这个道理。当骗子给予一个对金钱有强烈需求的人虚假的希望以后,尤其在一开始还技术型地给予他一些蝇头小利,这个人就会放下所有理智趋之若鹜了。

破解这种骗术比较困难,因为我们很难判断我们遇见的究竟是“机遇”还是骗局。通常利用我们需要的骗子,也会花较长的时间去获得我们的信任。这对我们提出了一个比较高的要求:在“事态渐佳”的时候,依旧保持对信息的甄别和判断。

Seriously,为什么我们容易被骗?

还有一些骗术,它是基于行骗人和被骗人的关系才能成立的。

比如说,父母是最好骗的人。他们爱我们,自然也会相信所有我们说的话。甚至有时候,从你身上要到什么,他们都觉得开心,即使它是一句谎言。

这也是传销团队能够骗到钱的一个原因。身陷传销团队的人,首先被要求去迫害的就是他们的亲人。人们总是倾向于觉得亲近的人不会欺骗自己,因此当亲人们说起某个投资项目、某种理财方法的时候,我们总是倾向于相信他们。

Seriously,为什么我们容易被骗?

日剧《我的危险妻子》中,

夫妻间的骗局不断反转,

令该剧收视率一度达到 10%

还有一种基于关系的骗术,是基于权力关系。当一个人处在权力上风向的时候,他说的话就自带权威感,而权威感给人们的感觉就是值得信任的。比如老板在给初入社会的新人们画大饼的时候,新人们同时基于老板的权威感,和他们本身对行业和公司的信息缺失,很容易就被老板忽悠到。

权力,本身就是指一种能够影响别人的能力。即使你不是身处高位,当你的微博拥有足够多的粉丝,或是你这个人本身就拥有足够多的拥趸,你的影响力大了,你的权力也就更大,你的发言就会被更多人相信。这也是为什么拥有社会影响力的人发言需要谨慎的原因。

其实破解这种骗局是比较简单的,当我们跳出这个关系去思考这件事、这些信息的时候,事态就比较明朗了。你可以想想,如果是一个陌生人向你提供这些信息,你会信吗?如果没有这层关系、这种身份在,ta 说的话还可信吗?这么一转变思维,谎言可能就不攻自破了。

Seriously,为什么我们容易被骗?

权威除了来自人,也可能来自大品牌、大企业。

图为腾讯在 2018 年愚人节上线的“鹅脸识别”

总之,要破解骗局,需要我们时刻保持一个醒觉的状态。因为我们天生的默认真实状态,每个人都处在一个非常容易被骗的情况里。

经常有人在被骗以后质疑“人性”,但实际上,欺骗我们的人也处在一个很不适的状态中。除了默认真实状态,我们还有一种默认诚实状态。大脑成像研究发现,我们说真话的时候,脑中没有一个区域比我们说谎的时候更活跃。说实话,是我们的第一反应,撒谎的人必须要逆着这自然的规律来行事。

因此,诚实和信任,是一种最天然、最舒服的状态,是我们的“人性”。这就使得愚人节这种节日显得非常叛逆和俏皮,在这一天我们可以在玩笑的范围内,去撩拨信任这个沉重的砝码。在这一天玩得开心,也算是人们对天性的一种自娱自乐吧。

参考文献:

1/ Levine,T. R. (2014). Truth-default theory (TDT) a theory of human deception anddeception detection.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Social Psycho

2/ Verschuere,B., Spruyt, A., Meijer, E. H., & Otgaar, H. (2011). The ease oflying. 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on, 20(3), 908-911.

3/ Ford, C.V. (1996). Lies! Lies!! Lies!!! The Psychology ofDeceit.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iatric Press.

Seriously,为什么我们容易被骗?
Seriously,为什么我们容易被骗?
Seriously,为什么我们容易被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