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影视:《大象席地而坐》

作者:Slark
影视:《大象席地而坐》

2018年2月16日,一部长达230分钟的电影在柏林电影节放映,获得第68届柏林电影节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2018年11月17日,该片斩获第55届金马奖最佳剧情长片,最佳改编剧本,观众票选最受欢迎影片。2020年5月6日,这部《大象席地而坐》(下文简称《大象》)获得第3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亚洲华语电影。

遗憾的是,该电影导演胡波(笔名胡迁)已于2017年10月12日离世。

影视:《大象席地而坐》

《大象》讲述了什么故事?

电影改编自导演胡迁《大裂》中的一个同名短篇。电影内容缩短到极致就是一句话:四个失意且各怀心事的人听说满洲里有一只大象,成天坐在那里,于是他们决定从河北前往满洲里看象。

哪四个人,他们是怎样遇见的?

影视:《大象席地而坐》

黄玲(左) 韦布(右)

韦布为了帮好友摆脱校园霸凌,失手将霸凌男孩推下了楼梯进了ICU。男孩哥哥便是小混混于城,他害怕于城来报复,便到处躲藏,想去满洲里看传说中的大象。

黄玲是韦布的同学。她和母亲关系恶劣,却渐渐和学校副主任产生了不正当的感情,二人的绯闻传遍了学校。在濒临崩溃之际,她同意跟随好友韦布一起去满洲里。

影视:《大象席地而坐》

于城(右)

混混头子。他睡了朋友的老婆,被回家的朋友撞见,朋友一时受刺激跳楼了。他觉得不是自己的责任,隐瞒事实的同时想去满洲里避避风头。

影视:《大象席地而坐》

王金

王金是韦布的邻居。子女以学区房太小住不下为由,想送他去敬老院。老人机缘巧合被卷进了韦布与于城的争端,再加上对子女的失望,便前往满洲里,去追忆他当年当兵的地方。

世界是一片荒原

韦布在教导主任办公室门口,遇见了一个孩子,这孩子对他说:“世界是一片荒原。”这个富有超现实主义的情节其实道出了这部电影的一个内核,荒原。

影视:《大象席地而坐》

荒原,英文:the Wasted Land.

这是著名英国诗人T.S.艾略特于20世纪初写作的一篇长诗,全诗大量用典,意象频繁,隐喻颇深,整体晦涩难懂,评论者多认为本诗将矛头指向一战后的欧美国家人民深陷集体困境:精神空洞,信仰缺失。

影视:《大象席地而坐》

T.S.艾略特

在本片中,荒原就是四位主角所处的精神困境。四人年纪从老到少,都面临着人生中的彷徨与无助。这种精神困境是来自于多方面的,有家庭因素,有校园暴力因素,有爱情因素,四个人不同程度地做出了自己的抗争,但最终结果都是深受打击,迷失在了同一片荒原上。

影视:《大象席地而坐》

逃离

四人迷失于荒原之上,空虚与迷茫吞噬着他们的内心,此时,一个突然出现的来自远方的消息就格外令人向往。

满洲里有一只大象,它**的就一直坐在那,可能有人老拿叉子扎它,也可能它就喜欢坐在那,然后所有人就跑过去,抱着栏杆看,有人扔什么吃的过去,它也不理。

四人知悉远方有一只奇异的大象,它被困住,但它并不理会周围的世界,于是四人决定前往满洲里看象。

这是四人的一场“逃离”,英文:RUNAWAY.

影视:《大象席地而坐》

爱丽丝·门罗

这是诺奖得主爱丽丝·门罗的一部代表性中篇小说,用破碎、扑朔迷离的碎片化叙事推动剧情走向,讲述了卡拉因为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而感到恐惧并决定逃离丈夫,但两次逃离她最终都选择回到了丈夫身边的故事,表现出成长过程中的迷惘、无所适从。

四人为了虚无缥缈的一只大象选择前往满洲里,实际上是因为对于现实的逃避,他们迫切地希望离开这个地方,希望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好像一切就会变好,就可以有新的开始,找到自己的救赎。但是现实并不总是遂人愿,那些缥缈的憧憬,有时也只是一个自我安慰的由头,使我们的生活还勉强过得下去罢了。

影视:《大象席地而坐》

踢毽子

汽车一直在开,我们也来到了影片的最后,汽车在茫茫黑夜中停下休息,一行五人(王金带上了自己的孙女)下车踢毽子解乏。此时从远方、黑夜深处中传来大象的嘶鸣,响彻耳际,回音不绝,众人伫立不语。至此,影片结束。

韦布们找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吗?

与其这样问,我觉得可以换个方式。

我们找到了我们想看到的结局吗?

这很难说,但至少胡迁在电影的最后给我们留下了希望。说来奇怪,我常常可以从一些灰暗与绝望的情绪中汲取力量,来面对新一天的生活。

生活,而不是生存。

非常有意思的是,电影中并没有提到大象为什么会席地而坐,实际上在同名小说最后,主角在大象踩死他之前发现,这大象后腿瘸了,单纯站不起来而已,于是“几乎笑了出来”,被大象踩死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