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古城韶州,千年历史名城。唐代宰相张九龄开凿大庾岭,从高大险峻山梁、荆棘丛中辟出梅关古道,从此南北交通平坦通畅。唐代茶圣陆羽,沿着梅关古道进入岭南考察,在《茶经》八之出篇中记下了“南岭茶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是岭南茶的发源地在韶关的权威历史记载。

说起韶州茗茶的历史,离不开三个县区:仁化、曲江和乐昌。
仁化白毛茶: 绿茶之最,宫廷贡品
茶是山的恩赐。仁化县的丹霞地貌举世闻名,红山镇黄岭嶂,山高雾漫,气候湿润、昼夜温差大。所谓“高山云雾出名茶”,仁化白毛茶,茸毫披露,清新馥郁,具有独有的芬芳特质。仁化白毛茶之记载,最早见于明代,明嘉靖《仁化县志》云:“茶有白毛、黄毛两种,黄岭山窝产白毛茶,时称白茅茶。”可见当时的白毛茶的芽之大,茸毛之长’。仁化白毛茶,曾是清代嘉庆年间的宫廷贡品。其余两样是兰花、香菇,并称仁化“三件品”。
建国后,1958年仁化全县茶园9.67公顷,产量4.55吨,到1978年茶园扩大到41公顷,产茶35.1吨。近年来,迎来了白毛茶发展的黄金时代,红山、闻韶、城口、长江、扶溪、丹霞等山区乡镇,共兴办了8个白毛茶场,经改进茶叶采制工艺,使仁化白毛茶芽硕、茸白、汤清、兰香、味醇五大特点得到保持和提高。
仁化红山镇茶园
曲江区罗坑樟市:千年古茶树,让茶香成永恒
广东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8813.6公顷,是韶关市的绿色生态屏障,是瑶山鳄蜥等珍稀动植物及其栖息地,海拔高达1587米的船底顶,清澈纯净的罗坑水库,兼具山水之灵气,富含负离子的原始森林。
罗坑生态有机茶园
这里是罗坑茶的原产地。清代道光年间《英德县志》有专述,“茶产罗坑……香古味醇,如朴茂之士,真性自然殊俗”;光绪、宣统年间的《曲江志》、《韶州府志》称罗坑茶“色红味醇,经宿不变,功专消暑”。
在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8813.6公顷的森林里,数百年的野生古茶树群落藏在茶岩顶、雪花山、奖公山、桐木坳、大坝山、庙背山、龙潭山、芦溪的深山老林中。苍翠的树干长成十几米高,它们就这么深深地扎根,深深地吸收天地精华,倔强地躲过重重自然灾害,一站百年。
罗坑野生古茶树:罗坑黑哥摄
2017年-2018年,韶关市南岭茶叶产业带研究课题委托华南农业大学和韶关学院的老师学生们,对罗坑和樟市的野生古树茶进行野外调查,请当地健步如飞的瑶胞作为向导,在丛山峻岭的沟壑中找到了一千多颗古茶树。研究人员对每颗茶树进行测量拍照、编号钉茗牌、记录古茶树信息和数据,采集土样、叶样和古茶树标本进行科学分析,建立了罗坑古树茶数据库管理系统。这是迄今为止,广东省境内唯一经过科学考察认定的百年野生古茶树群落。
罗坑野生茶调查照片:华南农业大学秦新生摄
八十年代,罗坑是广东省土产进出口公司的出口茶叶基地之一。2000年以来,一个个现代化的茶企在罗坑镇成立,进而成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罗坑镇茶文化旅游节举办了七届。经过十年的努力,千年罗坑茶在广东省占有重要一席之地,茶香飘四方。
罗坑生态有机茶园:罗坑黑哥摄
乐昌沿溪山白毛尖:源起明代,味清而香
乐昌市九峰镇,除了黄金柰李远近闻名之外,更有悠长历史的沿溪山白毛尖,从明朝创制,到近代蓬勃发展,为韶州茗茶的代表之一。明末清初屈大均在《广东新语》载:“乐昌有白毛茶,茶叶微有白毛,其味清凉。”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乐昌县志》载:“茶即茗,郭璞曰:早采为茶,晚采为茗,色有毛茶,古老茶、果子茶等,白毛茶产于大山中,叶面有细白性凉……白毛茶,叶有白毛故名,味清而香,为红茶、绿茶所不及,大山处处有之,以瑶山所产者为最。”
乐昌沿溪山茶园
乐昌白毛茶以野生或半野生状况分布在山区密林之中。1943年,我国闻名茶叶专家罗博柔教授在乐昌九峰山发现野生大茶树,其芽梢披羽毛,命名为乐昌白毛茶。
1927年,陶铸参加广州起义后不久,回湖南搞兵运工作路过乐昌沿溪山时,喝了几碗当地老百姓泡的白毛茶后,爬山涉水30公里仍不口干舌燥。于是沿溪山白毛茶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新中国成立后,为发展白毛茶和充分利用沿溪山得天独厚的种茶地理环境,造福百姓,1956年,时任中南局第一书记兼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铸在乐昌视察时指示,创办沿溪山茶场,垦荒种茶。其后,他不仅于1956年、1958年、1963年三次亲临沿溪山茶场关怀和指导沿溪山白毛茶的生产与发展,而且还从广州指派茶叶专家与农艺师到茶场指导生产,由此沿溪山白毛茶得到大面积种植发展,至今已有65年的历史。
据统计,2019年韶关市茶叶种植面积7.07万亩,总产量为7196吨。沿溪山白毛尖、仁化白毛茶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另有25 个茶叶产品入选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从千年历史中走来,《茶经》记载下的“其味极佳的韶州茶”,从散乱种植到千亩茶园,从小农手作到现代化的龙头企业,“韶州茗茶”品牌于2020年10月30日诞生,是韶关茶叶走向光明坦途的重要标志和节点。
“韶州茗茶”logo
阳春三月,清明节前,韶关大地,连绵的南岭山脉之间,春寒料峭引发的云雾中,一片片茶园郁郁葱葱,嫩嫩的叶芽从茶树枝上吐出,给茶农带来满心的欣喜。
清晨,采茶姑娘们纷纷上山采茶,头戴草帽、身背茶篓,穿梭其中,掐采最细嫩的叶子,运到加工厂,经过摊青、杀青、揉捻、干燥、精制等步骤,成为杯中的香茗。
从农历二月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茶旺季即将开始。“韶州茗茶”鲜爽甘醇,香飘四方,馈赠八方来客。
本篇分享“韶州茗茶”的历史,后面将陆续分享”韶州茗茶“的地理环境篇、品种篇、以及即将上市的春茶品质篇。
【统筹】武哥
【编辑】巫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