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来自北纬22°36′的人间美景

“西双版纳”系傣语,“西双”即十二,“版纳”是一千亩之意,即一个版纳系一个徵收赋役的单位。

西双版纳即为十二个版纳:版纳景洪、版纳勐养、版纳勐龙、版纳勐旺、版纳勐海、版纳勐混、版纳勐阿、版纳勐遮、版纳西定、版纳勐腊、版纳勐捧、版纳易武。

来自北纬22°36′的人间美景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

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与泰国、越南近邻。位于西双版纳的澜沧江纵贯南北,出境后称湄公河,流经缅、老、泰、柬、越5国后汇入太平洋,誉称为"东方多瑙河"。

看世界地图你会发现在西双版纳同一纬度上的其他地区,几乎都是茫茫一片荒无人烟的沙漠或戈壁,惟有这里的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像块镶嵌在皇冠上的绿宝石,格外耀眼。

来自北纬22°36′的人间美景

西双版纳的居民以傣族为主,而傣味菜在云南菜系中独享盛誉,傣味菜以糯米、酸味及烘烤肉类、水产食品为主,多用野生栽培植物做香料,具有独特的民族风味。

喃咪

喃咪是傣语,其实是一种多种材料拌合的酱。喃咪的种类有很多,“南泌布”(螃蟹酱)、“南泌帕”(菜子酱)、“南泌南诺”(酸笋酱)等近10种,“南泌帕”(菜子酱)是最受欢迎的。一般把喃咪与一些煎炸食物一起食用,如果再配上当地的小酸果,那滋味太美妙了,酸味刚刚好。

来自北纬22°36′的人间美景

香竹饭

香竹饭是具有浓郁傣家特色的名吃,把米饭放在竹筒里用火烘烤而成,又称竹筒饭。

酸笋煮鱼

酸笋煮鱼是傣族的一道名菜。酸笋采用的是夏天破土而出的嫩竹,去外壳切成丝,加入盐巴、辣子等腌成酸味。在油锅里翻炒几下后加入适量的水,水煮开后方可放入鱼肉一起炖煮。酸笋与鱼搭配,可以去掉鱼的腥味,同时也能提鲜。酸香可口,非常开胃,可以说是来西双版纳必吃的菜品。

来自北纬22°36′的人间美景

芭蕉花炒肉

西双版纳有许多可食用的花,比较出名的有芭蕉花,有着一股特有的清香,可做出五花八门的菜式,包烧,煮,蒸,炒等等。是当地餐桌上常见的一道菜。

油炸青苔

在西双版纳有一种永生藻类食物,它就是青苔,油炸青苔是当地有名的菜肴,傣语称为“改英”。把青苔从江河湖泊中捞起洗干净,压成薄饼,撒上些许盐、姜片、水,调成姜汤,经过长时间的日晒后成为青苔片。剪成一小块一小块之后放入油锅炸至金黄捞出就能吃了。又脆又香,对人体有清凉解毒的作用。

来自北纬22°36′的人间美景

柠檬凉粉

消暑的良品,具有傣族风味,取自西双版纳的青柠檬,个头小小的,外皮青绿,汁多味酸。和爽滑的米粉搭配在一起,清凉爽口。

菠萝紫米饭

菠萝紫米饭是西双版纳的特色美食。既是一道主食,也是一道菜品,制作比较简单。需要一整只的菠萝,去掉柄和过长的尖叶,并切掉顶端的菠萝盖,取出菠萝心,将紫糯米浸泡7小时后放入菠萝壳里,盖上菠萝盖后煮到香气扑鼻即可。

来自北纬22°36′的人间美景

西双版纳的傣族热情好客,民族风俗鲜明,其中,酒是傣族的一种古老风俗,在明代就有咂酒之俗,酒已成为宴客必备之物。

近现代以来,饮酒更是普遍嗜好,男子早晚两餐多喜饮酒少许,遇有节庆宴会,必痛饮而后快,且饮酒不限于吃饭时,凡跳舞、唱歌、游乐,必皆以酒随身,边饮边歌舞。

来自北纬22°36′的人间美景

所饮之酒系家庭自酿,傣族男子皆善酿酒,全用谷米酿制,一般度数不高,味香甜,但也有度数较高的,如西双版纳迦旋寨出产的一种糯米酒,含酒精成分在60度以上,酒味香醇,倾人杯中,能起泡沫,久久不散,称为堆花酒,远近驰名,被誉为“十二版纳”之佳酿。

傣族的酒与歌舞,是密不可分的,不仅是一种生产生活方式,还蕴含了诸多的民族文化内涵,正如诗中的描述:五彩斑斓服饰绚,角楼典雅小吃鲜。澜沧江畔情歌起,抢婚民俗成笑谈。反映了灵动热情的民族特点,让人流连忘返。

来自北纬22°36′的人间美景

西双版纳,是理想而神奇的乐土,从雨林到佛寺,从舞蹈到节日,从傣寨到贝叶经文化,一切都那么充满魅力,令人向往:

在这里

普洱茶成了国饮,杨丽萍把孔雀舞传到了世界

有孔雀公主召树惇王子的爱情故事

澜沧江直穿景洪城,竹楼雨林交相辉映

来自北纬22°36′的人间美景

有人说,西双版纳神秘非常:古佛寺流光溢彩令人遐想,水般温婉的傣族舞姿动人,僧侣诵经鸣鼓,村民虔诚赕(dan)佛(傣族向庙宇奉献财物以求消灾赐福的一种祈神仪式),热带雨林苍翠包容万物,奇异美食的天堂。

总之,西双版纳的风情万种,景色宜人,包罗万象,只有去过的人才能体会。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