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彩色旅图·三色善摄|荡口出大师,华君武钱穆钱伟长故居都在水乡寻古吴文化 游荡口古镇

作者:彩色港

<h1 class="pgc-h-arrow-right">寻古吴文化 游荡口古镇</h1>

▓ 三色灯|文并摄

荡口古镇在无锡,外地人知道的不多,网上可以查到,在江苏的常见旅游广告中却难觅其踪影。问问当地人,老人们有知道的,但真正去过的不多。朋友向我推荐,说不错。我以为也是徒有“古镇”之名的小村子,仅存几间旧瓦房而已,后经朋友一再鼓动终于前往。

彩色旅图·三色善摄|荡口出大师,华君武钱穆钱伟长故居都在水乡寻古吴文化 游荡口古镇
彩色旅图·三色善摄|荡口出大师,华君武钱穆钱伟长故居都在水乡寻古吴文化 游荡口古镇

荡口镇距无锡主城区不远,十余公里的路即使在假期也不拥堵,停车场很大,不论时间长短,一律5元,很是实惠。更令人意外的是,古镇游览不要门票,这在江南古镇游览中不多见哦。

古镇虽然修了新牌坊,但沿街建筑风格未变,仍留淡淡古风余韵,进镇就是水码头,江南水网特色浓郁。早年间,江、浙乡镇间的陆路运输并不发达,社会经济运行主要就是靠水运。荡口镇地处苏州、无锡、常熟的中间,于是成为有名的水陆商业码头,故有“银荡口”、“小苏州”之美名。现存的荡口水面就不小,各码头首尾相连,可想当年的繁华与辉煌。

彩色旅图·三色善摄|荡口出大师,华君武钱穆钱伟长故居都在水乡寻古吴文化 游荡口古镇
彩色旅图·三色善摄|荡口出大师,华君武钱穆钱伟长故居都在水乡寻古吴文化 游荡口古镇
彩色旅图·三色善摄|荡口出大师,华君武钱穆钱伟长故居都在水乡寻古吴文化 游荡口古镇

荡口镇,古名丁村,相传是东汉孝子丁兰故里,属吴文化源头区域。古镇名气不在商贾之道,而是古吴文化熏陶下的尚德理念、中华文化造就的名人大师以及古吴文化的载体——“义庄”。

所谓“义庄”,是农业社会中的公益事业,通常是富有的人拿出钱或捐赠出一定的田地来办,包括学校、公田、祠堂等,推行普及教育,救济孤寡等善举。据介绍,荡口古镇繁荣时拥有十大义庄,华氏老义庄是江南地区保留最完整也是最大的义庄,被誉为“江南第一义庄”。义庄的代表人物是乡贤绅士,这是当时社会基层稳定的主要支柱,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些年农村少了他们,社会最终是吃亏的,好在现在已经意识到了。

义庄存在靠尚德理念,这是古吴文化的精华,以“让、孝、义”三德为核心,主张“以义为利”,行义为善之风广受社会赞誉。

彩色旅图·三色善摄|荡口出大师,华君武钱穆钱伟长故居都在水乡寻古吴文化 游荡口古镇
彩色旅图·三色善摄|荡口出大师,华君武钱穆钱伟长故居都在水乡寻古吴文化 游荡口古镇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之下,荡口镇里几个名望大族培育出了一大批历史名人:明清两代华氏共出进士25位,已查证有华氏9人的著作被收入《四库全书》;中国活字铜版印刷的发明人华燧;明代大收藏家华夏;出使朝鲜的翰林院大学士华察(华太师);清代琵琶演奏家华秋萍;清末数学家华世芳;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科学家、数学家华蘅芳;《歌唱祖国》的词曲作者王莘;漫画大师华君武;国学大师钱穆;杰出科学家钱伟长……古镇至今还保存着他们的故居。江浙富庶多出名人,但一个不大的水乡小镇,竟培育出这么多大师级人物也是不多的。“讲礼义,崇教育,尚孝德”,乡里间形成的淳朴民风和教育氛围大约是最重要的原因了。

彩色旅图·三色善摄|荡口出大师,华君武钱穆钱伟长故居都在水乡寻古吴文化 游荡口古镇
彩色旅图·三色善摄|荡口出大师,华君武钱穆钱伟长故居都在水乡寻古吴文化 游荡口古镇

江南古镇自然少不了水,少不了船,少不了桥。荡口古镇的河道不宽,两边尽是傍河而筑的老宅民居,多有临河的花格窗,家家皆有水埠头,屋檐下挂着的串串红灯笼,喜庆,也是摄影的好点缀。沿岸垂柳拂面,轻舟碧波荡漾,时有不断划过眼帘的斑驳石堤与老宅,水乡人家的日子在游客的眼里就是轻快飘逸,很少想到还有劳作的艰辛。坊间说荡口镇在明清时期就是江南游览胜地,曾吸引江南才子唐伯虎、祝允明等人到此吟诗作词,留下墨宝真迹无数。因唐伯虎常来荡口,又演绎出他在华太师故乡点秋香的美丽传说。

彩色旅图·三色善摄|荡口出大师,华君武钱穆钱伟长故居都在水乡寻古吴文化 游荡口古镇
彩色旅图·三色善摄|荡口出大师,华君武钱穆钱伟长故居都在水乡寻古吴文化 游荡口古镇
彩色旅图·三色善摄|荡口出大师,华君武钱穆钱伟长故居都在水乡寻古吴文化 游荡口古镇
彩色旅图·三色善摄|荡口出大师,华君武钱穆钱伟长故居都在水乡寻古吴文化 游荡口古镇

说来也巧,我去那天正有一群摄友请一模特,扮成民国时尚美女举伞乘船,引得众人围观。我举机凑上前去拍了数张,也就顾不得摄友们不悦之目光了。

有美丽的传说就有无稽之谈,网上有一个荡口古镇最近“闹鬼”的段子,说有人看见一个无头的老妇人在水边洗拖把云云,讲得有鼻子有眼,还说请道士出面分析,有人出来反对,分析说那是人家低头洗拖把,所以看不见头。跟帖不少,很是热闹。

彩色旅图·三色善摄|荡口出大师,华君武钱穆钱伟长故居都在水乡寻古吴文化 游荡口古镇
彩色旅图·三色善摄|荡口出大师,华君武钱穆钱伟长故居都在水乡寻古吴文化 游荡口古镇
彩色旅图·三色善摄|荡口出大师,华君武钱穆钱伟长故居都在水乡寻古吴文化 游荡口古镇

现在还有一些居民仍生活在古镇里,我以为这是古镇保持活力的基础。古建筑要保护下来不是很困难的事,困难的是保护居民原有的生活方式不做根本的改变,继续原来有滋有味的老日子,并且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把原居民都迁出去,古镇就成了死镇,成为毫无生气的展览馆。

古镇不能过度开发。赫赫有名的周庄离荡口镇不远,在开古镇旅游先河十余年后,又成了商业开发过度的典型。有意思的是,周庄还请当年策划古镇开发的专家,再做一个古镇旅游控制的规划。而专家也很苦恼,过去为了保护古镇、发展旅游,他得罪不少政府官员,现在为了抑制过度开发,又要得罪不少老百姓啦。

彩色旅图·三色善摄|荡口出大师,华君武钱穆钱伟长故居都在水乡寻古吴文化 游荡口古镇
彩色旅图·三色善摄|荡口出大师,华君武钱穆钱伟长故居都在水乡寻古吴文化 游荡口古镇

荡口古镇也有不少商家,就是前店后坊,自产自销,以经营本地特色的食品为主,有生意就做一笔,无事就闲聊发呆,很是清闲。我中午在一家街边小店吃面条,老板娘是本地人,清秀精明,待人热情,婉转推销自家晾晒的酱油,一北京壮汉入赘做了上门女婿,一米八的大个子,默不作声,绝无“京片子”的味,下面条利索爽快,南北搭配,极妙。看我放在桌上的照相机,老板娘说他们这个店也可住宿,不少摄影家来住过,我这才注意到墙上挂了不少荡口古镇的风景片,有两张用光讲究,远看似油画一般。

彩色旅图·三色善摄|荡口出大师,华君武钱穆钱伟长故居都在水乡寻古吴文化 游荡口古镇
彩色旅图·三色善摄|荡口出大师,华君武钱穆钱伟长故居都在水乡寻古吴文化 游荡口古镇

荡口古镇的老商业街很窄,仅够两三人并行,遥想当年小镇就那么些人,生意再怎么兴隆也足以应付了。现在当然是嫌窄了,人们前胸贴后背相向挪步。穿越回早年间,人们在这里相遇,是一定要停下脚步相互道声好的,躲避不得,这比人走街两边,视而不见要多了份交情;商铺间没有生意时,大伙儿拉家常也不必大声,这种小街体现了乡村人情的哲理。有一句广告词说“为家人设计有感情的房子”,江南小镇最早的建设,就是水乡人对自己过日子的盘算,当然要照顾到实际功能需要和家族文化传承。建筑设施注入了感情,经历了千百年还是那样的亲切和温馨。

彩色旅图·三色善摄|荡口出大师,华君武钱穆钱伟长故居都在水乡寻古吴文化 游荡口古镇
彩色旅图·三色善摄|荡口出大师,华君武钱穆钱伟长故居都在水乡寻古吴文化 游荡口古镇

古镇名人辈出,百姓也深得浸润,文化民风自然不俗。一家门面不大的私菜馆就自封为“翊臣宫”,翊,帮助、辅佐也,看似卑谦,一个“宫”字用得好生了得,虽是在下助人,也不是等闲之辈,宅的是“宫”,层次就很高,辅佐的当然也就不是一般人。门口对联曰:“翊日漫道佳肴美,臣宫客来满座居”,文气四溢,荡口镇的文化底蕴可见一斑。另一家小吃店口气更大,店名:尚书名楼。

到了晌午,白生生的阳光晃得人睁不开眼,片子是没有办法拍了。我以为去江南水乡的小镇,最好的时节是梅雨季节,河网地域的乡镇本质上是阴柔缠绵的,霏霏细雨之中,水雾缭绕,桨声隐约,湿漉漉的石板路泛着青光,青青柳叶尖上垂着雨珠,白墙黛瓦花格窗水洗了一般,格外色鲜分明,幽幽长巷深处传来一声半句吴越软语,轻得很,细的很,柔得很……

撑着雨伞走古镇,或是清茶对坐,透过雨雾看涟漪,或是什么也不做,就发呆听雨声,这也许就是江南人的乡愁。乡愁,就是那么一个清净的环境,就是那么一个能让人心静下来的氛围,就是那么一个可以卸掉面具而面对面的轻松与亲近。艳阳高照逛古镇,也好,只是少了那份韵味。

彩色旅图·三色善摄|荡口出大师,华君武钱穆钱伟长故居都在水乡寻古吴文化 游荡口古镇

荡口古镇独特的义庄文化、名人文化、水乡文化,不仅仅是“家家枕水而居,户户踏级入水”的亲水环境孕育出,还有更深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荡口镇的发展置于无锡“包孕吴越”气势之下,自然如鱼得水、水涨船高。史料记载无锡是江南水乡中最早进行城市改造的,荣毅仁的父亲荣德生早在百年前就说“要辟大市街,不可不拆城”;运河两岸陆续出现大厂房,众多“林家铺子”也脱颖而出如“荣氏”、“华氏”民族现代产业家;无锡东林书院那副很出名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可视为无锡人的精神写照与无锡文化的气质表现。

荡口古镇,好!荡口文化,好!有机会要再来!再来就住上一晚,看日出霞光、日落余晖;再来就选择雨季,湿衫漫步长巷,尝青梅,闻雨香,品佳肴;再来就多住几日,看水,听风,喝茶,静心……

彩色旅图·三色善摄|荡口出大师,华君武钱穆钱伟长故居都在水乡寻古吴文化 游荡口古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