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青岛第一份报纸创办人是他!康有为都是他弟子!

作者:蓝睛

朱淇(1858—1931)广东南海县人,朱次琦之侄。朱次琦世称"九江先生",康有为是其入室弟子。朱淇于清光绪三年(1877)中秀才,后结识康有为和孙中山。1895年孙中山筹划广州起义(乙未广州战役)时,曾受命起草讨满檄文。

青岛第一份报纸创办人是他!康有为都是他弟子!

此后,朱淇经营报馆,从事新闻报业。1896年朱淇在广州创办《岭南旬报》、《岭海日报》。1898年《岭南旬报》停刊,《岭海日报》也由报人胡汉民、陈鹿眉接办。1901年2月在青岛创办《胶州报》。

青岛第一份报纸创办人是他!康有为都是他弟子!

1901年2月,朱淇在青岛创办《胶州报》,成为青岛第一份由中国人经营发行的中文报纸。社址在斐迭里大街(今中山路南段)。该报为八开八页,铅印,文言体,竖排,无标点。各版内容为:一、各国新闻,转载《文汇报》、《字林报》等中国大报报道的新闻;二、山东新闻;三、本埠新闻;四、各省新闻;五、北京新闻,主要转载清政府谕旨、朝廷召见、各省官员任免的消息;六、译件代论,主要有译自英国路透社、韩国京城的新闻消息等;七、德国新闻,主要是报道德皇的活动情况及德国议会的会议;八、广告。

《胶州报》重视言论文章,特辟《论说》专栏,如1903年2月—6月的专栏上曾先后刊载朱淇执笔的《论中外政治本原之异》、《读左传》等,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胶州报》通常在第一页辟有《本馆告白》,内容为:“一、本报每逢礼拜四(后改为星期二)出版一次。二、凡订购一年者宜先付报资半年。三、本报报费本埠每年收银一元三角,山东各内地每年受费大钱一千五百文。四、本埠报纸每张零售收大钱二十五文。五、本馆带登告白(广告),以五十字起算,宜先付刊资。”

1903年,《胶州报》被清政府收购,由山东巡抚周馥派候补道朱钟琪主持。并从该报第89号起,报头加印清政府的三角龙旗和德国的三色旗,同时用大清光绪和大德公历两种年号纪年。同年5月,《胶州报》社迁至胶州路。

(青岛市档案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