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记者 胡伟
一条连接2500多年历史的繁荣的大运河。一座姑苏城,见证了大运河文化发展的精彩故事。
坐落在大运河文化带的古城姑苏,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因水之美,水边而繁荣昌盛。作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全国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今年按照"一中心、两高地、一模"的总体定位,力争冲刺激情,加快建设41个省、市、区的重大重点工程,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描绘出千年运河繁荣的新图景。
助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建设项目
近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综合医院项目现场一片繁忙景象。项目位于平江新城,由病房楼、科研楼、急诊科大楼、传染性核医学大楼、门诊医疗技术大楼组成,总投资28亿元,预计2023年竣工,可新增床位1800张。"项目建成后,苏达附属医院床位总数达到3000多张,将有效提升区域标杆形象,建立健全医疗智能体系,为姑苏区教育和医疗高地提供有力支撑。"姑苏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说。
坚持"工程为王",全力以赴推进工程建设,打造坚实的经济社会发展压舱石。今年,姑苏区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总体目标,在新发展阶段的基础上,实施新的发展理念,构建新的发展格局。辖区各部门切实履行职责,齐心协力加强,重点推进项目提供坚实保障。据姑苏区发改局统计,今年以来,全区共有41个重大省、市、区重点工程,涵盖古城保护、住宅开发、商贸物流、文化科技、公共卫生等方面,全年计划投资240.93亿元。今年1月至9月,项目总体进展顺利。
截至目前,桃花木历史文化区二期综合整改保护工程,已并入省内重大项目,作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子项目,今年其旅游集散中心主体结构已经完工;苏州竹汇金普顿旅游项目主体结构已经完工,预计将于2022年5月开业,城市会展中心综合改造项目基本完工,预计将于10月下旬竣工验收。
重点商业项目打造城市更新升级新格局
今年8月,苏州华华丽思卡尔顿酒店与万豪行政公寓在姑苏区举行签约仪式。随着两家品牌酒店的入驻,苏州中国贸易中心已进入全面投资运营阶段,将加快项目建设和合作签约,打造苏南南部地区乃至长三角乃至全国最具影响力的重要商业地标性商业中心。据悉,苏州中贸中心位于石路商圈,规划总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集总部写字楼、时尚、豪华酒店、国际公寓、商务旅行服务于一体。该项目于2018年6月开工建设,商业区将于2022年开放试运营,项目将于2023年底投入运营。
是推进城市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以重点商业项目推动城市更新。今年,姑苏区出台了辖区优质发展产业扶持政策"4-3"制度,通过对区内现有重点商业项目资源的调查、梳理和总结,确定中国贸易中心、前美罗(南扩建)、仁恒仓街、金地广场、泰华商城、百盛长发会等10个重点商业项目, 通过推进10个重点商业项目,围绕高端零售、文化艺术服务、生活方式品牌、深夜餐饮、电竞等行业错位发展,塑造苏州商业发展新格局。
其中,位于南门商圈核心区的苏州金地广场,是老城区首个双一楼商业项目。其建筑形式以苏州园林为设计基地,打造了苏州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与生活一致的地标。目前,项目主体结构建设基本完成,外立面将于今年年底全面呈现,2022年第三季度正式开通。总商业面积达10万平方米,沿江天街将以"家庭消费"为主题,以优质零售、儿童综合、餐饮、社会服务为四大核心,打造苏州古城区高品质精致生活新地标。平江天机商业中心位于平江新城商业核心区,项目总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配合新青年潮流聚集地的定位和规划布局,覆盖顶层超高层写字楼、平江阳光维拉购物中心、平江悦SOHO等商业综合企业。
古宝展览项目,深度实践激活使用新模式
沈为民故居位于富朗中巷德寿坊3号,是苏州市一座受管制、受保护的建筑。今年,姑苏区古保护委员会围绕其门顶楼建了一座五角星楼,以沈卫民、叶天地为主要历史人物,沈玉敏故居部分建筑建有党建展厅,并利用寿坊两侧的墙面空间定制德寿坊红色文化走廊, 打造党员小学教育基地,用活红资源。
古城是苏州最亮丽的特色和品牌,古城依然存在,散落在小巷深处的名家是苏州历史的缩影。今年以来,姑苏区在平江历史街区和32号街区选定了6个名人住宅开展文化展示项目,组织文化挖掘和激活利用。区古保委充分利用专家智囊团的实力,围绕名人和名人家的激活使用方向选择,名人家居文化展示主题建立等,系统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明确以名人家居品牌核心建设,展示手段多元化升级,科技信息整合为主要手段,实现名人居住从传统 一维平面展示以漫游、互动、全面、多元化展示文物与历史高度融合。
目前,曹玉洲等4个文化展示项目已经完成。据悉,除了沈玉敏位于法兰莲巷5号的沈玉敏故居,曹玉洲的项目外,以曹玉洲的生平事迹、曹玉洲的修缮项目、五门医学院的发展过程为主要背景,结合雷云对集团产业的介绍,打造了中医药文化的展示窗口, 潘世恩故居现为苏州园博物馆、文化展厅项目主要通过图片、多媒体等方式,展示潘世安及其家人的人生故事和潘世恩故居的修缮、保护、利用......
"名人之家文化展览项目是延续名人文化脉络、传播名人文化的重要举措。姑苏区古保护委员会相关人士表示,将加快名人住宅和文化展示项目的改造,深入实践老建筑的活化利用路径和运营模式,细化形成适应古建筑保护、利用和发展的"姑苏模式"。
编辑:吴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