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如果明天就会迎来死亡,你会做什么?马可·奥勒留:不必在意对待死亡的态度活在当下内心里的神知足常乐

作者:喜剧万象

《沉思录》作为一本格言类的哲学著作,包含了对灵魂与死亡、理性和本性、宇宙的神与内心的神、公共利益和社会交往等问题的思考。马可·奥勒留通过富含哲理和直击人心的话语引发读者思考,教导我们冷静达观的生活。

如果明天就会迎来死亡,你会做什么?马可·奥勒留:不必在意对待死亡的态度活在当下内心里的神知足常乐

《沉思录》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2">对待死亡的态度</h1>

马可·奥勒留认为面对死亡,我们无需生出恐惧之心。在他看来,死亡只是自然的正常运作方式,是自然事物的分解与消亡;而躯体只是骨骼、血液和一种网状组织的组成结构,呼吸只是空气的吸入与呼出。因此,不必在意躯体,也不必害怕死亡。

如果明天就会迎来死亡,你会做什么?后天呢?奥勒留认为,如果你在意这两天的区别,那么你的精神一定十分空虚。他主张,不要把多年后离世视为一件大事。

真正具备理性的人在面对死亡时,既不迷恋,也不逃避,如同他们不会关注自己的灵魂在躯体里停留多久。假如他们明天就会迎来死亡,他们会像在迎来许多年之后的死亡一样,带着愉悦的心情离开。

如果明天就会迎来死亡,你会做什么?马可·奥勒留:不必在意对待死亡的态度活在当下内心里的神知足常乐

马可·奥勒

奥勒留在《沉思录》中多处传达出这样的观点想法:人只是宇宙的一部分,逝去的人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存在于宇宙当中,而且会以不同的方式继续成为宇宙的一部分。

在老子看来,生命的消逝只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和我们会吃饭,会呼吸一样。“盛极必衰”就揭示了自然事物消亡的规律,因此,保持一颗平常心面对死亡是有必要的。

同样地,道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庄子对待死亡的态度和奥勒留得更加相似。庄子在妻子死后,没有表现出任何悲痛,反而箕踞而歌,这让庄子的好友非常不理解,庄子是这样解释的:逝世的妻子同时迎来了她的新生,我没必要为她悲痛,反而替她感到开心。

如果明天就会迎来死亡,你会做什么?马可·奥勒留:不必在意对待死亡的态度活在当下内心里的神知足常乐

沉思

死亡是另一种新生,是生命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升华。奥勒留如果能够遇到庄子,他们一定能在这方面感受到共鸣。

因此,死亡并不代表着一个人的消失,换一种角度,它是一个人的新生,死亡即是生命的回归。理性的人是不会迷恋和逃避死亡的,他们只关注当下。

如果明天就会迎来死亡,你会做什么?马可·奥勒留:不必在意对待死亡的态度活在当下内心里的神知足常乐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2">活在当下</h1>

前面提到,奥勒留所推崇的具备理性的人,关注的重点始终是当下。这种想法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正因为他们面对死亡时的豁达乐观态度,他们才会更注重当下,关注眼前的一切。

为什么要如此关注当下呢?奥勒留举了一个很恰当的例子。无论是英年早逝的人,还是寿终正寝的人,他们所失去的仅仅是他们当下的生活。

这不难理解,26岁的年轻人失去的是他26岁的大好年华,89岁的老人失去的是他89岁的晚年生活,他们尽管是在不同年纪失去生命,但对于他们而言,他们失去的也是他们唯一拥有的——当下。

我们无法回到过去,也无法改变未来,我们唯一能把握的只有当下。相应地,我们无法失去旧时光,也无法失去未来,我们唯一能失去的只有当下。无论是27岁,还是89岁,目之所及之处都是当前的生活。

如果明天就会迎来死亡,你会做什么?马可·奥勒留:不必在意对待死亡的态度活在当下内心里的神知足常乐

马可·奥勒雕塑

其中,奥勒留还提及一些关于想要“流芳百世”的见解。人之一生如沧海一粟,相较于宇宙的浩瀚,人生短暂几十年没必要在乎身后名,在你死后,真正能够铭记你的后人的生命也是如此的短暂,用不了多久,这些对你还存有记忆的人也会离开人世。

直至最后,你会发现,这些后世的荣誉是多么虚无缥缈的存在,它只是活在世上的人们的谈资,对于已逝的你是无任何益处的。

那么怎样才能活在当下呢?首先,关注自己,别把短暂的生命浪费在对别人的顾虑上。奥勒留认为关注别人的想法和日常存粹是浪费时间,这些都属于琐碎的举动。

其次,把这些关注他人的精力投入到公共利益当中,参与公共建设是每一个人作为政治生物的自觉。最后,就是关注自己内心的神,它才是真正适合你本性的东西,能够观察你的全部印象,监督你的全部兴趣,抵制感官诱惑……

如果明天就会迎来死亡,你会做什么?马可·奥勒留:不必在意对待死亡的态度活在当下内心里的神知足常乐

正在读书的人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1">内心里的神</h1>

既然决定活在当下,那么必须重视起内心的神。和宇宙中的神不同,内心的神是一个人的自然本性,是理性的存在。

不关注自己内心世界的人,一定是不幸的人。我的本性是什么?世界整体的本性又是怎样的?二者的联系又是怎样的?奥勒留提出的这些问题是每个具有理性的人都必须思考的。

作为一个拥有理性的人,重视起内心的神就是依据它的指示行动。这里的“神”并不是一个宗教上的概念,更像是一个伦理概念,它和“克制、正直、忍耐、勇敢……”等一系列的美德的本性是一致的。内心的神会告诉你真正适合你的东西,真正符合善的东西。

诸如权力、享乐或众人夸赞等这些别的东西,奥勒留认为,这些东西虽然在短时间内会给我们带来欢愉,貌似占据上风,但是它所提供的利益和欢愉是针对动物的情况下的,而非针对一个理性的人。

如果明天就会迎来死亡,你会做什么?马可·奥勒留:不必在意对待死亡的态度活在当下内心里的神知足常乐

一个人如果忽视了自己内心的神,他的一生都是在不断地关注各种琐碎上,所有的时间都被不断磨损中度过,他无法把自己从痛苦的状态中解救出来,面对恶的事物和伤害他的利益,他无法反抗,使自己的内心保持质朴。

时刻关注自己内心的声音,退入自己的世界中,使自己的内心始终保持质朴的状态。内心的想法是唯一能够使我们产生痛苦和烦躁情绪的东西,所以保持自己的行为和内心本性相一致,这样便能保护我们免受痛苦的折磨。

总的来说,内心的神指引我们对待死亡要有一种豁达乐观的态度,让我们认识到当下的重要性,它将两者结合起来,促使我们成为一个具有理性的人。

如果明天就会迎来死亡,你会做什么?马可·奥勒留:不必在意对待死亡的态度活在当下内心里的神知足常乐

雕塑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9">知足常乐</h1>

通读《沉思录》,奥勒留除了以上的三个方面,还有一种观点令我感慨颇多。奥勒留非常赞同一类人,他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突发情况和获得的任何事物,都能坦然接受。这让我想起了之前在某本书上的描述:庙宇宫殿他住得,茅草小屋他住得,山珍海味他吃得,白粥馒头他吃得……

这类人他们无论是面对滔天富贵还是一贫如洗的情况,他不仅坦然接受,甚至在他眼中,这二者的区别微乎其微。知足常乐是他们的人生信条。

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一点是非常难以企及的。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人无法过上冷静达观的生活。在一贫如洗时,大多数人会难以接受现状且心生怨愤。他们将人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了关注别人的生活这种琐碎上面。

而在飞黄腾达时,大多数人被一时的欢愉蒙蔽了神智,将自己的全部心神放在了物质利益的享乐上面,短暂的愉悦令他们找不到北,忘记真正符合他们本性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如果明天就会迎来死亡,你会做什么?马可·奥勒留:不必在意对待死亡的态度活在当下内心里的神知足常乐

思考中的人

马可·奥勒留作为罗马帝国的统治者,他一生都在践行着《沉思录》所传达出来的那些人生哲理。这本不朽经典无论何时读起,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常读常新,结合生活中的一些思考,往往能够和他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从面临死亡时的淡定从容,到把握当下的箴言,再到关注内心里的神。马可·奥勒留始终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具备理性的人,把智慧用在正义的行为当中,摒弃那些自负、伪善和任何可能伤及我们灵魂的恶的事物,将每一个举动都视为生命中的最后一个举动。

我们常说“虽然知道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那么是否就没有必要去弄清这些道理了呢?奥勒留同样给出了回答:就像是眼睛疼痛之后,我们要找膏药、清水一样。

如果明天就会迎来死亡,你会做什么?马可·奥勒留:不必在意对待死亡的态度活在当下内心里的神知足常乐

我们明白这些道理,是为了替我们在人生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作出合理的解答,像药膏敷在伤处一样,如果伤口没有及时愈合,我们就不需要再敷药了吗?

生活中常常面临着种种挫折和打击,这些就像是上帝为我们的人生开出的药方一样,虽然在短时间内难以忍受这些奇怪药方的折磨,但它的最终目的是在为我们的健康考虑,上帝开出的这些药方就是在为我们人生的健康着想。

参透了这些,我们在面对各种挑战时,就能够更加沉着冷静,做出符合自己本性的行为,从而在这些行为过程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安宁,让自己处于一种和谐有序的状态中,此时,外界的任何伤害都无法刺痛你的灵魂。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