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探访老淮安西长街上的刘鹗故居.......

探访老淮安西长街上的刘鹗故居.......

刘鹗故居位于老淮安城内勺湖东南的西长街312号,是一个拥有140余间房屋搭配组成的大宅院。

探访老淮安西长街上的刘鹗故居.......

故居正门上方挂一块黑底绿字的牌匾,上书“刘鹗故居”四个苍劲有力的行书;大门两边的墙,用水磨青砖、白灰嵌缝砌成。

探访老淮安西长街上的刘鹗故居.......

两扇黑大门白天一直开着,大门门槛比较高,要抬腿才能进入。

探访老淮安西长街上的刘鹗故居.......

正对大门里面,竖有一座大影壁,下方摆放一个假山,显得高雅肃穆。

探访老淮安西长街上的刘鹗故居.......
探访老淮安西长街上的刘鹗故居.......

院子的窗户是石头雕刻的松柏梅花鹿及一些动物或别致的花纹图案,造型生动逼真。

来到刘鹗故居,不由想到他的代表作《老残游记》。

探访老淮安西长街上的刘鹗故居.......

《老残游记》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流传甚广。

小说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残的游历为主线,对社会矛盾深度开发,尤其是他在书中敢于直斥清官误国,清官害民,指出有时清官的昏庸并不比贪官好多少。这一点对清廷官场的批判是切中时弊、独具慧眼的、其描写技术受到胡适盛赞。

那书中曾描写道:

“老残却一径拉到淮安城内。你道他亲戚是谁?原来就是老残的姊丈……住在淮安城内的勺湖边上”;

探访老淮安西长街上的刘鹗故居.......
探访老淮安西长街上的刘鹗故居.......

“却说老残的家,本也寄居在他姊丈的东面,也是一个花园的样子。进了角门有大荷花池,池子北面是所船房,名曰‘海渡杯’。池子东面也是个船房——面前一棵紫藤,三月开花,半城都香——名曰‘银汉浮槎’;池子西面是一派五间的水榭,名曰‘秋梦轩’。海渡杯北面,有一堂大湖石,三间蝴蝶厅,厅后便是他的家眷住居了。老残平常便住在秋梦轩里面,无事时,或在海渡杯里着棋,或在银汉浮槎里垂钓,倒也安闲自在。”

探访老淮安西长街上的刘鹗故居.......
探访老淮安西长街上的刘鹗故居.......

走进刘鹗故居,似走入《老残游记》描写的意境之中......

探访老淮安西长街上的刘鹗故居.......

岁月如梭,刘鹗故居的大宅院早已面目全非,现修复的只是原故居的一部分,但依然可窥见当年大宅的风采。

探访老淮安西长街上的刘鹗故居.......
探访老淮安西长街上的刘鹗故居.......

画衫大厅,是当年刘鹗和他父亲接客会友的厅堂。

探访老淮安西长街上的刘鹗故居.......

左右墙上的图画形象地描述了刘鹗的一生经历。

探访老淮安西长街上的刘鹗故居.......

刘鹗的曾祖克嶷、祖文寿先后中进士,以官为业,全眷随任,因居官清廉,亦无力置产。后由曾祖母将数十年积蓄的“汤沐钱”(俗名花粉银)共数千两,买得淮安(今淮安区)高公桥西街廖姓花园;后其父成忠又买下了廖姓其余的房屋和周边一些田地;刘成忠退休后,在此定居。

探访老淮安西长街上的刘鹗故居.......

刘鹗出身于官僚家庭,但不喜科场文字。他承袭家学,致力于数学、医学、水利、音乐、算学等实际学问,并纵览百家;早年科场不利,转而行医和经商。在扬州一度悬壶济世,写有《温病条辨歌诀》和《要药分剂补正》。《老残游记》中那个摇串铃走四方的郎中老残,就是他自己的写照。

刘鹗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

看淮安说淮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