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短篇小说:“胡汉三”又回来啦

作者:我的名字叫丑石

胡汉三是电影《闪闪的红星》里面的地主恶霸、返乡团头子,有句经典的台词-“我胡汉三又回来啦!”1974年拍摄的有名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一个人物,名叫胡汉三。

短篇小说:“胡汉三”又回来啦

01

“胡汉三又回来啦。”

“听说,这次不走了!”

“他不走,留在村里干啥?”

“正在装修房子,买了二三十台电动缝纫机,想办个服装厂哩。”

春节过后,不到元宵节,街头巷尾,几个老太婆拉呱闲聊,她们嘴里的“胡汉三”是以前村里有名的混世魔王,但这么多年一直在外打工,大家虽已经逐渐忘记他曾经做过的事情,但“胡汉三”这个名字一直就这样叫了下去。

“胡汉三”,本名胡胜利,因在家排行老三,小名胡三儿,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

胡三儿的父亲胡一刀是远近闻名的杀猪佬,家境比种地的农民强很多,胡一刀干上杀猪这个行业,除了凭一身的力气之外,靠得也是做事的“狠”与“滑”。如果让他知道了村里谁家的猪卖给了外乡人,他绝对不出三天登门拜访,不光询问猪价,还提着一串血淋淋的猪下水:大哥,他们买你猪给你猪下水吃不?这可是喝酒的上好佳肴。吓得村里人再也不敢把生猪卖给他人。

胡一刀的老婆婚后连生两女,到了快四十岁上才有了胡三儿。胡一刀中年得子,喜上眉梢,不光放了几千响的鞭炮,还杀了两头猪,请整个庄的人吃了一顿大餐。

一直到现在,那些上岁数的老人都念叨着:那几年风不调雨不顺,地里的粮食仅能维持温饱,一年到头闻不到个肉腥,还是胡一刀让人们好好过了个大节。

短篇小说:“胡汉三”又回来啦

02

胡一刀宠儿子人人皆知,这一宠就把胡三儿宠上了天。

胡三儿小时候就跟活土匪一样,偷瓜摸枣是常事,被村里人逮到了,大家念及是个孩子,瓜果又是自己家种的,不值几个钱,见到胡一刀,提上一嘴,胡一刀立马下次杀猪时,让老婆拿上几块热乎乎的猪血送过去。至于他是如何调教孩子的,大家不尽而知。

胡三儿初中未毕业就辍了学,在学校升级为“小霸王”,比同龄孩子高也壮,一米八几的大高个儿,打架斗殴是常事。

校长与老师管不住,把当年学费与书本费全部退回,求胡一刀把胡三儿领回家:您家儿子考学肯定无望了,天天试卷上画零蛋,就不要在学校祸害好学生了……

胡三儿出了学堂,不再受任何人约束,胡一刀天天忙于收猪、杀猪、卖猪肉。

他也管不住儿子了,儿子比他都高大威猛,他想着:只要不出啥大事儿,过两年给他寻一门亲,娶个媳妇也就收心了。

可没想到,过两年媳妇没娶成,胡三儿进了“局子”。

胡三儿已经不满足于在村里瞎混,在县城认识了更多街头小混混,过着纸醉金迷、醉生忘死的生活。

他是个小“头头儿”,底下一帮小弟,靠收保护费混生活。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全国严打的浪潮一波连着一波,他理所当然被送进了局子。

没几天,胡一刀也进了局子,大家纳闷:胡一刀没犯事,咋也蹲了监狱?

原来,胡一刀宠儿心切,怕胡三儿在监狱遭太多罪,主动去公安局投案自首,说他是主谋,儿子只是从犯。

就这样,胡一刀判了三年,胡三儿判了四年,父子二人关没关在一个监狱,大家看不到。只知道,那几年,村里风平浪静,老人们又讲:苍天有眼,恶人有恶报。最好永远不要放出来,祸害人。

短篇小说:“胡汉三”又回来啦

03

胡一刀与胡三儿相继出狱后,家境开始衰落,像胡三儿这种蹲过大牢的人,娶媳妇更是难上加难:村里人虽穷,但特懂得一个道理——有前科的人之后还会再犯,把闺女嫁到他家,那就是送入火坑。

胡三儿自知在老家混不下去,跟着出外打工的热潮,去了大城市。

这大城市里一混二十来年,除了十几年前抱回一个长得仿佛他模子里刻出来的男婴外,倒是没惹出大的事端。

这个男婴起名叫胡一鸣,一个没有母亲的孩子,坊间传闻很多:有人说孩子他妈是个“小姐”,有人说是胡三儿众多姘头的一个,还有人说是胡三儿花了几万块钱找人代孕所生。

短篇小说:“胡汉三”又回来啦

总而言之,对这个来路不明的男婴大家一半惊讶一半揣测,胡一刀老两口倒是喜上眉梢:胡家终于有了“根”,不在断后了。没有儿媳妇倒也是好事儿,好多婆媳关系处不来的更头疼。他俩身体还好,养大孙子没问题。还有邻村两个嫁出去的女儿帮衬着……别人的闲话也就是几天的事而已,大家关上门过自家日子,谁能碍着谁?反正是俺胡家的大孙子,这总错不了!

胡三儿因为有儿子在老家,回家的次数比以前多了,但每次住不上几天,就又走了,见到乡邻也打招呼,看到男人也把买回来的好烟散过去,毕竟父母与儿子在老家生活,抬头不见低头见,谁都有用得到谁的时候。

但最大的变化在于:村里人的红白喜事,他都会让父母以他的名义多随一份礼,若有人多嘴问一句,父母答:他是有家有业的人,根儿还在这个村,将来也会落叶归根的。

短篇小说:“胡汉三”又回来啦

04

结果没等到真正的“落叶归根”,胡三儿回老家了,而这次,决定不走了。

问起原因:父母年迈多病,胡一鸣上了初中,活脱一个“胡汉三”转世。他要回老家做一个孝顺的好儿子,还要做一个尽职尽责的好父亲。但更重要的一点:他发现了老家的商机。

过年的气氛随着元宵节已经散去,庄里人立马少了好多,出外打工与上学的年轻人都已经去了大城市,只剩下那些年迈的老人,年轻带孩子的小媳妇,还有在老家上学的小学生以及为数不多因为各种原因留在老家的男人。

当胡三儿要开服装厂的消息不翼而飞时,大家坐不住了。

这里要介绍介绍这个村,名字就不要介绍了,主要以农业种地为主,随着种地越来越省事,但收入确时一直没有增长,年轻人都去了大城市打工,回家创业的几乎没有。

村庄里有小卖部、邻村也有集市,就是没有工厂,农闲时,也有人去外地领回来一些手工活,像粘花、串珠子、小玩具等等,就是没有一个像模像样的工厂。

出外打工的村里人都是表面光鲜,上有老下有小,家里种地剩不下多少钱,全家人的开销就指望着每年拿回家的两三万块钱,有的多点,也都是卖苦力所得。留村的老人与小媳妇也都想找个离家近的活儿干,贴补家用。

胡三儿开的服装厂无疑是解决了村里许多人的现实问题。

短篇小说:“胡汉三”又回来啦

05

很快,服装厂在农历二月二龙抬头那天,风风火火开业了。

没有任何技术含量,也不用太多实习期,工钱虽然比大城市少很多,但计件工资,多劳多得,手头快的小媳妇每月如果不歇假,也能挣上2000来块钱。

那些六七十岁的老太太也来了,不会用电动缝纫机没事,也有许多手工活,例如装袋、裁拉链、熨烫等等。

胡三儿当上了老板,谁来都笑脸相迎,人到中年的他在外混了这么久,早已经学会人情世故,懂得做人的分寸。身上那股“痞子范儿”也越来越少。

他也学会了城里人作风,服装厂月月开茶欢会,买上几斤瓜子花生糖果,大家说出对服装厂的建议,逢年过节发大米、食用油,水果,还组织员工旅游。夜里需加班时,八宝粥、饼干、面包、方便面换着花样吃。

最重要的一点,任何人都做不到:村里无论谁需要用电动缝纫机,都可以免费使用,专门留出两个不知以前哪个服装厂淘汰的电动缝纫机。

但农村人就是实诚,但凡有人哪怕给一点点恩惠,都会告诉别人,并记在心里。

胡三儿的口碑越来越好了!

短篇小说:“胡汉三”又回来啦

06

服装厂开业一年,逐渐步入正轨,还吸引了邻村剩余劳动力。村里人对胡三儿越来越高看一眼。无论胡三儿走到哪,都有人主动打招呼。

大家都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胡三儿改邪归正变好了。

可还有下一句:狗改不了吃屎。

胡三儿这次犯大事了,不仅仅在自己村,而且名声传出去了十里八村,震惊了整个乡镇。

胡三儿和一个叫金花的有夫之妇搞上了,要说这事吧,在城市也不稀奇,可他千不该万不该去抢本家侄子的媳妇。

这也就犯了一个大忌——兔子不吃窝边草。你不仅破坏别人家庭,而且乱了辈分,被村民盖上了“乱伦之罪”。

短篇小说:“胡汉三”又回来啦

07

金花今年三十多岁,一儿一女,女儿暖暖已十岁,儿子小虎还不到三岁,丈夫亮子一直在外打工。

金花一直在老家操磨着这一天天不曾改变的日子,她也想去大城市打工,可老人、亮子都不同意:不能让两孩子成为留守儿童。

金花去了胡三儿办的服装厂,干活麻利,眼皮儿又活,月月拿最高工资,深得胡三儿喜欢。慢慢儿,胡三儿去市里进货喜欢带上她,厂子太大,总得有个内主事的。

还出资让金花学会了开车,每次与人应酬喝醉酒,金花负责开车。厂子里记账、发工资,人员分配等等都慢慢交给了金花去管理。

时间久了,不仅仅是胡三儿,连金花的心也开始活泛了,尤其胡三儿总爱和他吹嘘他曾经的过往,人到中年的他身上更透着一种成熟男人的魅力,那是在丈夫亮子身上不曾有过的光芒。亮子是个“憨憨”,不懂得女人的心。

短篇小说:“胡汉三”又回来啦

两个人三搞两搞搞到了一起。

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在农村,人们更喜欢嚼舌根子,像这种男女之事,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

三传两传传到了亮子的二大爷胡天耳朵里。亮子的父母也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只知道侍弄那十几亩地的庄稼,遇到这种事也只能睁一眼闭一眼,现在农村娶媳妇比登天都难。他们怕告诉亮子,两个人离了婚,遭罪的还是他们老人与孩子。

二大爷胡天颇有威望,他是远近闻名红白喜事的总管。他不能让胡三儿如此“为非作歹”,更何况抬头不见低头见,他若不主持公道,会让人戳脊梁骨,让人骑在脖子上拉屎。

他和胡三儿是平辈,大他十几岁,从小看着胡三儿长大,他认为胡三儿再怎么猖狂也不应该对自己本家侄媳妇下手。

他气势汹汹找到了胡三儿询问此事,万万没想到的是,胡三儿对这事却不狡辩,还以挑衅的眼神望着这个自称大哥的人:没办法啊没办法,金花就跟狗皮膏药一样,粘在我身上下不来。

胡天:你若不搭理她,不给她好处,她能这么上赶着追你。

胡三儿:这是我的个人私事,跟你没有半毛钱关系,人家男人都不过来找我,你算哪根葱啊!

两个人说着说着就动起了手,到底胡三儿比他年轻十几岁,把胡二爷打的骨折住进医院。

这事儿一下子不仅仅全村,十里八村的人都知道了,人们谣言四起,包括厂子里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熟练技工,都开始推脱家里有事,开始请假罢工。

村民们一致认为:胡三儿欺人太甚,做事太绝。

胡三儿这下着慌了,他刚谈起来一批重要的活,需要十天交工,这样军心不稳,影响生意,他好不容易创下来的家业与名声不能这样毁于一旦。

最后他拿了两万块钱,亲自去医院看望胡天,并痛哭流涕地说:他与金花是真爱。

金花这边却很镇定,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她本来跟着亮子就觉得委屈,当老板娘的滋味是她最喜欢的,既风光而又能学到很多东西,她与亮子彻底坦白了。

亮子虽然不愿意离婚,但事已至此,绿帽子摘不掉,只能扔了它。

两个人协议离婚,女儿暖暖归亮子,儿子小虎归金花。

这还是胡三儿出的“好主意”:亮子年轻,将来还寻媳妇,带儿子经济压力大肯定难找。他多养一个儿子不怕,家大业大。他这可是“真心”为亮子着想,都是一个老胡家的。

村民们对这个结果多半也算满意,农村离婚率也越来越高,更何况胡三儿还是一个有钱的、见过世面的男人。只是觉得亮子憋屈,年年在外打工辛苦挣钱,没想到媳妇在家红杏出墙。

短篇小说:“胡汉三”又回来啦

08

胡三儿与金花没有举行隆重的婚礼仪式,怕引来不必要的麻烦,但继续扩大了厂子规模,进了新机器,工资又上调,生意越来越红火。

村民们也接受了这个既让人啼笑皆非,又让人心酸不已的事实。

偶尔只能感叹一声:世风日下,道德沦丧,人们都是向钱看齐,有钱的永远是大爷,这个定律倒是几百上千年不变。

短篇小说:“胡汉三”又回来啦

09

金花的女儿暖暖已经十六岁了,本来在小学时,她的成绩名列前茅,经过父母离婚,村里人的各种闲话也传到同学们耳朵里,经常有同学欺负她:说她和她妈一样,不要脸,不干不净。

初中后成绩一落千丈,爸爸亮子离婚后又去了城市打工,她只好与爷爷奶奶住在一起,两个老人每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他们老实了一辈子,没想到老,儿子窝囊不争气,儿媳破坏门风,孙子给了别人。只剩下可怜的暖暖,每天也没有了笑模样,忧郁的样子,放假也是憋在家里,不出去找同学玩,同学也不找她玩。

短篇小说:“胡汉三”又回来啦

10

“噼里啪啦!噼噼啪啪!”

呀,这是谁家在放鞭炮?胡三儿家响起了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人们面面相觑,他家又有啥喜事?

“胡三儿与金花生了个儿子,胡三儿五十老来得子!今天办满月酒哩!”

胡三儿的服装厂停工一天,厂子所有员工都来帮忙了,端茶倒水,递烟递酒,高朋满座,人们都满面红光,前来道喜。

胡三儿在心里狠狠地骂了一句娘:“我胡汉三又回来啦!这次谁也赶不走了!”

而餐桌上,人们热议的还有两件事:一件是胡三儿大儿子胡一鸣在县城技校与人打架,赔了两万块钱;一件是金花大女儿暖暖已经辍学,不知道去了哪所城市打工?

有人说,去了天津,那里服装厂多;有人说,去了广州,那里电子厂多;也有人说,去了北京,那里需要的小保姆多……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