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黄道婆倒逼工业革命

写下这个题目,自先笑了。把黄道婆与工业革命扯在一起,不是魔幻,便是狂想,二者即就是有关系,也是千丝万缕一分毫,那种逻辑根本不在一股车道上。

俗话说,衣食住行是人之刚需,而这“衣”恰恰在四大需求之首,竟然在吃饭之先,可见其对于人之生存何等要紧。

宋末元初,对中国大地而言,“衣”的意义更加深远。蒙古人东冲西撞,已经打了近百年世界战争了,他们掳掠的人口、增加的战车、不断扩建的军营和蒙古格勒日,迅猛增加,对丝绸、麻布、草革需求量越来越大,朝廷别无他法,只能向民间强行征收。这个时候,棉花种植已经覆盖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布生产和使用成为手工纺织业的主要方向,特别是在江南大片地域,棉纺产品全面代替了麻、葛等纺织品,成为当时世界的领先潮流。

元朝统治者疯狂征收纺织物,老百姓起早贪黑,手工加工,仍然满足不了当局的需求。

正好,早年流落到崖州三十多年的黄道婆回到故乡,和家乡人民一道,大胆革新纺织工艺技术,发明制造工具,积极推广棉花种植,很快改变了纺织业生产面貌,解救了大批重压之下的妇女劳动者,得到人们普遍推崇和赞颂。

黄道婆倒逼工业革命

据史料记录,黄道婆对纺织业的贡献主要是,发明了轧棉机,改手工脱棉籽为机械脱籽;发明长弓弹棉技术,提高了弹花质量和效率;发明脚踏纺车,效率提高四倍以上;改良织布机,由手摇演变为脚踏,使得织布工艺更加先进、省力,成为后世公认的劳动人民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流传成百上千年。

黄道婆倒逼工业革命

古代纺机

从此,中国纺织业技术先进,生产充足,坚定地走在世界前列,为古代中国人口放任增长提供了物质保障。

三百多年后的大洋彼岸,英吉利海峡左岸的大英帝国,恼羞成怒。为了保护本国纺织工业的利益,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法令,禁止从中国、印度、伊朗等外国进口棉织品,特别是中国的染色棉织品。因为这不但消耗了英国的财富,而且使人们失去了工作。

但是,这个法令显然解救不了英国,中国的纺织品输入不到英国了,但在国际市场上,英国的纺织物依然竞争不过中国、印度等地产品,他们的纺织业生存困难,更谈不上发展,国内一片萧条,圈地运动之后,大量农民涌入城市,一边是劳动力闲置,一边是缺衣少穿,生活必需品匮乏,最先推行资本主义道路的英国也是举步维艰。

黄道婆倒逼工业革命

一个叫凯伊的钟表匠一个意外的发明挽救了英国工业,诱发了一场工业革命。凯伊用脚踏板直接带动飞梭,改变了原来手掷飞梭的工艺,功效提高一倍以上。紧接着,纱线供应不急了,又有人发明了珍妮机,由机器代替手工。英国纺织品出现极大改观,不但产量增加,而且成本急剧下降,质量大幅度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突飞猛进,口碑极佳。后来,英国资本家和技术人员一道,又利用水力做动力,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机器的推广使用完全代替了手工,综合效益提高了百倍以上。

黄道婆倒逼工业革命

棉纺织业成为英国第一个实现机械化的行业,由此带动了工业领域的技术革命,使资本主义英国走上了工业革命的成功之路。

黄道婆的技术革新是在压力之下喷发出的智慧火花,英国的工业革命也是发展困境的产物,他们无疑为全体人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衣”现在成为我们生活之中需求压力最小的基础要素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