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我为群众办实事丨以人民的名义,行使公平正义

我为群众办实事丨以人民的名义,行使公平正义

近日,海淀法院举行“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宣讲会暨先进典型事迹宣讲会。民事审判一庭干警王晓丹讲述了海淀法院民事审判五庭(知识产权审判庭)、民事审判一庭、民事审判二庭(劳动争议审判庭)、行政审判庭、审判管理办公室(研究室)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以人民的名义,行使公平正义的故事。

让我们跟着宣讲人王晓丹,一起来听听她口中的故事吧。

我为群众办实事丨以人民的名义,行使公平正义

2017年的四月份,一部剧火了。它是《人民的名义》。在电视机前的我,被那群穿着制服、面向国徽许下“忠于国家、忠于人民”誓言的人吸引了。几个月后,我也走进了这座庄严的法院大楼,亲身体会到法院干警为群众办实事的方方面面。我觉得,《人民的名义》其实就在我身边上演,而且还是现场直播。

我为群众办实事丨以人民的名义,行使公平正义

建设“七个平台”,助力“两区”建设

说到“巡回审判”这个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浮现在您脑海中的,有可能是这样的——“马背法庭”、“田间法庭”、“海上法庭”。

我为群众办实事丨以人民的名义,行使公平正义

您也许不太了解,在繁华的中关村,巡回审判同样存在。

我为群众办实事丨以人民的名义,行使公平正义

这是今年的4月22日,海淀法院前往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开展的一次巡回审判活动。审判长正是我院邵明艳院长。该案涉及在直播平台中主播卖货侵害商标权的问题。在主播带货已成燎原之势的今天,该案的审理和裁判必将对相关争议问题作出及时指引。

除此之外,民事审判五庭还通过开展调研宣传、理论研讨,召开发布会等方式,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回应市场主体司法保护需求。

我为群众办实事丨以人民的名义,行使公平正义

在海淀法院与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共同举办的“走进科创企业”座谈会上,院党组书记、院长邵明艳提出,海淀法院将致力于建设“七个平台”。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司法力度,民事审判五庭一直在路上。

诉源治理解纷争,院所联动促和谐

下面这张照片中间穿白衬衫的那位,是民事审判一庭的王喜法官。还有两位民警。

我为群众办实事丨以人民的名义,行使公平正义

很显然,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场面。

原来,十几年来,孟先生和邻居就水房的权属和使用问题一直争执不下。直到去年彻底爆发,甚至发生了砸坏门锁的激烈行为。为了更快、更好解决这起纠纷,海淀派出所向海淀法院发出了“联合调解”的诉源治理需求。在分析了纠纷性质后,具有28年民事审判经验的王喜法官被选派支援解决这场纠纷。虽然这场纠纷的“战火”还没有“燃”到法院,王喜法官所能做的也只是诉前调解,但是,他下的功夫比审理一起案子可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个社区,他一共去了四回。第一回是与派出所相关人员完成对接,并制定联调方案。第二回是找原告谈,第三回是找被告谈,从客观事实谈到法律关系,从当前证据谈到基本诉求,每次出门都已近九点钟。而第四回,则更是从下午谈到了凌晨。最终,双方终于签订了和解协议。为此,孟先生还专门发了一篇微博,言语之中不难看出王喜法官的这件实事实实在在的办到了他的心坎里。

我为群众办实事丨以人民的名义,行使公平正义

除了与派出所建立警法互联工作机制之外,民事审判一庭不断贯彻落实繁简分流改革举措,积极开展调解工作;重视信访接诉工作,安排专人督促,形成当日即办的有效工作机制;积极配合做好司法审判实务课程教授工作;重视涉疫情案件,做好案件推进整理总结工作。

劳动争议无小事,心之所向为民生

我们身边,一定有这样的亲友:他们遇到了包括但不限于公司不给交社保、拖欠工资、随意被辞退等问题,头疼的很。

海淀法院民事审判二庭(劳动争议审判庭)就是为了解决这些民生问题特别设立的,为群众办实事的例子,这里可真不少。王琰法官收到过这样一封感谢信。“这些年独自面对了生活的种种磨难,孩子还小,如果他以后愿意,我想建议他学法律,当一名法官,因为也许就是这一个非常小的案件的裁决结果,就能改变当事人一生的境遇”。这名当事人是一位单亲妈妈,还不幸患有癌症。公司以旷工为由将她辞退,她认为公司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关系。双方均不服劳动仲裁裁决结果,诉至法院。面对繁多的监控视频证据,王琰法官抽丝剥茧,在事实认定的基础上,开展了多轮调解工作,鼓励用人单位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劳动者充分体谅用人单位的不易,互信互谅。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

我为群众办实事丨以人民的名义,行使公平正义

在民事审判二庭(劳动争议审判庭),还有一条专为农民工开通的“绿色通道”。对于追索工资报酬、医疗费用、工伤赔付等严重影响农民工基本生活、诉求迫切的民生类案件等进行“优先调解、优先审理”。受疫情影响,劳动争议纠纷频发,民事审判二庭(劳动争议审判庭)还通过举办交流研讨活动、撰写外宣稿件、发送司法建议等形式开展法律解读。

延伸职能精准普法 助力法治海淀建设

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这类案件中,通常群众情绪比较激动,矛盾凸显。为了更加妥善的解决纠纷,维护社会安定,行政审判庭要做的,不仅包括审理过程中的释法说明,更重要的,是要把工作延伸到审判之外。

我为群众办实事丨以人民的名义,行使公平正义

为了有效化解社区纠纷,行政审判庭下沉社区开展“诉源治理”工作,精准普法,将纠纷化解在诉讼前端。落实“街乡吹哨、部门报道”工作机制,与基层政府及其各工作部门建立联络机制,合力促进行政纠纷的诉前、诉中化解。每年固定在区政府办公会上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分析一年来区属行政机关涉诉情况及凸显的应诉及败诉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为区属行政机关提高依法行政水平,降低涉诉风险,减少行政纠纷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丹棱论坛解读法典,审判管理精准统筹

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施行。这可不单单是法律界的大事。如果您在庭审中看到当事人人手一本民法典,千万不要惊奇,这就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魅力。而对民法典的宣传解读,海淀法院审研办在2020年就已经启动。依托微信公众号“丹棱论坛”、专家咨询委员会两个平台,邀请来自清华大学、人民大学7位法学专家开展民法典专题讲座,讲座内容在“丹棱论坛”全文发布,通过学者与法官直接对话、线下线上广泛参与,全力做好民法典的宣传和普及。

我为群众办实事丨以人民的名义,行使公平正义

为了进一步增进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了解、信赖和监督,审研办积极统筹推动全院做好裁判文书公开、庭审公开等工作。并以审限管理、长期未结案清理为抓手,切实推动解决诉讼群众反映案件审理周期长、案件积压多的问题。

“三个深入”

“三个转变”

“三个创新”

这就是我院“三三三”

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机制的主线

不管纠纷是否来到法院,一旦出现了矛盾的迹象,那么只要是对群众有利的,我们都要去做。

一切没那么复杂。用一句话概括,以人民的名义,行使公平正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