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02岁剧作家陈明去世!与丁玲兄妹相爱携手半生,被誉为"换家"

作者:南方都市报

根据左翼联盟纪念馆发布的讣告,5月24日.m北京电影制片厂退休官员陈明于5月20日凌晨1点50分在北京去世,享年102岁。在延安写了大量的剧本的陈明,也是现代著名女作家丁玲的继任者,两人一起度过了40年。

<h2>乡绅家族从文学骨干中走出来</h2>

陈明,本名陈志祥,1917年出生于江西省阜阳县的一个乡绅家庭,随叔叔在北京、上海学习。1933年,16岁的他进入上海梅隆中学(今继光中学),担任戏剧俱乐部主任,上海市高中生抗日救亡联合会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参加了"十二九"抗日救世运动。出于安全原因,他开始使用"陈明"这个名字。

高中毕业后,陈明考入上海商学院,但很快就去了延安,到当地的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新入校的陈明,凭借戏剧的积累,在田涵改编的高尔基小说《母亲》中成功饰演了《孙波惠勒》,受到文艺界的关注。

七事变后,西北战勤兵团("西战军团")成立,由作家丁玲领导,推荐他为宣传组组长,被视为丁灵的得力助手。

102岁剧作家陈明去世!与丁玲兄妹相爱携手半生,被誉为"换家"

<h5>1939年,陈明在延安。</h5>

1938年下半年,陈明回到延安,担任陕西甘宁区留守军团政治部宣传大队长、星火剧场俱乐部队长、延安文化俱乐部副主任、中央研究院新闻室研究员。1944年春,他调往陕西甘宁边区文化协会,他根据民间传说写《平魔》,借鉴民间音乐的形式,由《解放日报》出版。胜利后,陈明深入工厂和野战军体验生活,丁玲一起完成了《窑工》的剧本,并撰写了《夜战大丰庄》《马文丽》等通讯报道。

新中国成立之初,陈明进入中央电影局剧本办公室,单位撤销后转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在此期间,他写了一部关于大连码头工人与日本人斗争的电影剧本《海港生活》,并将舞台剧《6号门》改编成同名剧本,两部电影上映后都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后者还入选了捷克斯洛伐克"中国电影周",并获得了文化部优秀电影三等奖。

1955年,陈明将丁玲一生的重要著作《阳光照在三安河上》改编成剧本。

<h2>为妻子丁玲当成"幕后换家"。</h2>

1937年,20岁的陈明初来到延安,在"西部战争军团"第一次见面时见到了33岁的著名女作家丁玲,她的热情而直率。丁玲后来告诉他,她在看由学生排练的戏剧《母亲》时,记得舞台上的"伯尔"。

他们的恋情一度被视为"大女人,小丈夫",陈明自己也有顾虑。在《与丁灵同在的五十年:陈明回忆录》中,九十多岁的陈明写道:"其实,我的考虑不是因为她是名人,地位比我高,也不是因为她比我年长,而是因为我没有想到这个准备......"

与陈明的恋情,是丁玲主动挑出来的:"我们两个做不到吗?陈明的回忆录写道,他听到这句话时感到"吃惊",但在试图理解之后,陈明补充道,"丁玲值得我一生去爱。我很欣赏她的人格,她在西部战争团的工作,她一生的工作,我希望她能继续取得成功......"

1942年,陈明和丁玲在延安兰家坪结婚,没有宴会。婚后,为了不妨碍工作,他们没有孩子,陈明以丁玲的孩子姜祖林、姜祖慧为己有。

102岁剧作家陈明去世!与丁玲兄妹相爱携手半生,被誉为"换家"

<h5>1953年全家福合影(前排丁玲、蒋祖慧、后排蒋祖林、陈明)。</h5>

作为剧作家,陈明经常是丁玲作品的第一读者,而丁玲则开玩笑地称他为"家庭的变迁"。1948年,《三安河上的阳光》第一版出版后,她给丈夫留了一本书:"留给陈明"。因为你给了我很多帮助,让我写这本书少了错误和缺点,而且在我写作的时候,不被外界影响,我应该感谢你。"

1986年4月3日,回到文坛六年后,82岁的丁玲死于糖尿病的恶性并发症。同年,中国鼎陵研究会成立,陈明成为顾问。晚年,陈明完成了学校对丁灵文集一到十卷的调查,编辑了七到十卷的编辑工作,编辑出版了丁玲的延安时期集《当我在夏村时》,书集《书语:丁玲陈明爱情书简》,撰写并出版了《我说丁灵》, 《我和丁玲50年:陈明的回忆录》等作品。

历史作家陈家璇在20世纪90年代多次造访陈明的公寓。他曾经写道:"客厅的桌子上有一盆常绿树,前墙上有一张丁玲微笑的大彩色照片。在与参观者交谈时,话题总是关于丁玲晚年的写作和生活。

102岁剧作家陈明去世!与丁玲兄妹相爱携手半生,被誉为"换家"

<h5>1981年冬天,陈明和丁玲去加拿大看尼亚加拉大瀑布。</h5>

只是在陈明回忆录的最终出版中,老人才为自己坦白:"半个世纪以来,她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尝到了世间的喜怒哀乐,磨练了永不退缩的意志,即使在逆境中,也没有在后悔中动摇。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没有浪费这一生。"

撰稿:南都记者 侯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