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青岛食品:与时代同行 开启资本进阶之路

作者:青岛创客

21日上午9点25分,青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青岛食品”)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敲响了上市钟声,十声清脆的钟声回响中,后面的红色大屏幕显示:青岛食品,001219,开盘价20.64元,涨幅20%。开盘后约半小时即封涨停,收于24.77元,总市值突破21亿。

青岛食品:与时代同行 开启资本进阶之路

从1950年那个因陋就简使用擀面杖、切菜刀生产糕点的小作坊到今天走上资本市场的舞台中央,青岛食品用了71年。

“尽管上市之路充满艰辛,我们还是走到了这一天,这是青岛食品新的开始。”青岛食品党委书记、董事长仲明说。

71年间,在众多国营食品厂或破产倒闭、或私有化的时代背景下,青岛食品踏着改革的鼓点一次次跨越成长的藩篱,让“钙奶饼干”成为了时代印记,也让企业本身成为了时代样本。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青岛食品每一次迭代始终与中国经济的变轨平行交叠。

如今,资本市场将开启这家老国企新的进阶之路。在休闲食品行业这个充分竞争领域,国内外巨头林立,互联网营销品牌不断涌现,“市场竞争激烈,青岛食品将借助资本的力量不断发展,打造全新的民族品牌。”仲明说,这是青岛食品新的时代使命。

守住“淡淡的奶香”

畅销不衰的“钙奶饼干”更像是青岛食品发展与改革进程中的一个注脚。自1961年推出钙奶饼干产品,这片薄薄的饼干成为众多人童年记忆里的那股“淡淡的奶香”。

事实上,钙奶饼干的推出就源自使命感。上世纪60年代初,为应对婴幼儿营养不良造成的佝偻病、贫血病,国家决定选择重点食品厂,研制以补钙为主、营养丰富、适用于哺育婴儿的儿童饼干,青岛食品被选中担此重任。

追溯青岛食品的历史脉络可以发现,这种油然而生的使命感催发着一代代青岛食品人的责任感,也成为贯穿青岛食品发展的精神底色。

为了守住这份“淡淡的奶香”, 青岛食品始终严守质量阵线,以71年的坚持守护住了传统“老味道”。

这样的坚守,甚至不惜以“停产”为代价。在上世纪60、70年代,“青食”牌钙奶饼干是绝对的紧俏货,厂区门口每天等待提货的汽车络绎不绝,很多市民往往攒够了粮票以后,也需要“托关系”才能买到。

然而,在70年代突遇全国性的砂糖供应紧缺,作为钙奶饼干主要原材料之一,砂糖的质量决定着饼干质量,采购不到高质量砂糖的青岛食品决定停产原品牌钙奶饼干,守住了“青食”牌钙奶饼干这块“金字招牌”。

就是在这样极致的坚守中,“淡淡的奶香”传承至今。数十年来,青岛食品始终实行严格的原材料采购管理制度,对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实施动态管理。1997年,青岛食品在我市企业中首批通过国际标准质量体系认证,先后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HACCP认证、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以及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因为企业内控标准始终高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青岛食品成为全国食品行业参与制定标准最多的企业之一。

“对青岛食品而言,上市也是对权证股东的回应,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在仲明看来,走向资本市场也是青岛食品所践行使命感使然。

1998年,国务院发文要求各地“清理整顿场外市场交易业务”,青岛证券交易中心关闭,遗留下包括青岛食品在内的20多家权证企业。二十多年来,在众多权证股东不断寻找变现机会的同时,权证企业也在寻找上市时机。

囿于股权结构分散、部分股权难确权等一系列问题掣肘,少有权证企业能顺利实现上市。为了趟过这道坎,在华通集团的支持下,青岛食品于2018年登陆新三板,实现了股权的规范与确权,为上市铺好了前路。

更重要的是,很多权证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早已被市场淘汰,而青岛食品始终以持续、稳健的发展势头回应社会的期待。2017年至2019年,青岛食品全线开拓市场,利润在三年内翻了一番,2019年利润过亿元,正式开启了转主板IPO之路。

可以说,终于圆梦资本市场的青岛食品始终承载着3000多名权证股东长达二十余年的等待。这一点,坚守使命的青岛食品没有辜负。

青岛食品:与时代同行 开启资本进阶之路

在市场化浪潮中

在“钙奶饼干”坚持到今天的路途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与之同行并风靡一时的食品品牌大多已销声匿迹。事实上,“钙奶饼干”也在坚守中不断进化,就像变革浪潮中的企业。

滚滚而来的是市场化的大浪。

1978年,可口可乐宣布进军中国市场,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外企,领开放风气之先的食品行业最先感受到了开放市场的冲击。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外资引入,我国出现了众多外商独资、合资形式的食品企业,那些曾经凭借“计划”体制立足的企业面临巨大的转折。

青岛食品没有丝毫犹豫,便投身于这场浪潮。1984年,当众多企业对着“合资”这个新名词踌躇良久之时,青岛食品与日本日清食品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饼干合资企业——青岛日清食品有限公司。

初试水市场的青岛食品借力外资实现了技术升级与市场拓展,推出了高档饼干系列产品和豆制品,曾创下出口豆馅产品占全国总量80%的纪录。时至今日,青食牌豆馅产品仍是同行业中的佼佼者。

企业深入市场化的变革与体制机制的变革往往相辅相成。1992年,青岛食品又成为山东省第一批股份制改制企业,引入内部员工持股和外部股东,开始尝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全员合同制,打破铁饭碗,推进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一步步跳出旧日“计划”思维的窠臼。

1996年,青岛食品在青岛证券交易中心挂牌,1999年摘牌。2018年挂牌新三板,直至现在登陆深交所主板,拟公开发行新股不超过2220万股,占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在这个过程中,青岛食品的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完善,企业对市场的适应能力也在逐步提升。

正因为如此,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休闲食品市场,青岛食品却有了更加游刃有余的底气。

近年来,休闲食品更新迭代速度加快、互联网营销异军突起、资本兼并收购加快,青岛食品紧跟市场节奏,在创新求变中不断拓展企业边界。

不只有传统的“钙奶饼干”, 青岛食品与科研院所合作推出了异麦芽酮糖钙奶饼干、壳寡糖钙奶饼干等创新型健康产品,推出比利时风味饼干铁盒装和岁月留声铁盒装精品钙奶饼干两款高端伴手礼。

不一味依靠传统的供应商渠道,青岛食品开启了“网红”之路,大力拓展线上营销,开通天猫旗舰店、淘宝企业店铺、京东旗舰店等线上零售平台,自营青岛食品微信公众号和微信小程序,组建专业“网红”团队直播带货。

不固守国内市场,青岛食品还将目光投向了海外。今年初,“青食”牌钙奶饼干、蜂蜜椰子饼干等产品首次出口到了以阿联酋为代表的中东地区市场,青岛食品还在不断开发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周边国家市场。

从产品、营销到市场布局,越来越懂市场的青岛食品一路前行,直至走到资本市场的全新起点。

踏上新起点

登陆深交所主板的青岛食品正式踏入了资本市场。“未来休闲食品行业的集中度将不断提升,青岛食品也会通过兼并收购手段提升市场地位。”仲明说。资本将赋予青岛食品更加敏锐的市场感知,可以预见,在未来休闲食品行业的兼并与重组过程中,青岛食品将扮演新的、更加积极主动的市场角色。

为打造这个更加积极的市场角色,青岛食品显然已经有了自己的规划。从此次上市募集资金的分配来看,此次上市,青岛食品共拟募集资金合计3.57亿元,未来将分别用于智能化工厂改扩建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营销网络及信息化建设项目。

智能化改造是青岛食品发力的重要方向。从全手工生产到机械化再到智能化,青岛食品将引入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更高的机器设备,以此来扩充产能、提升整体市场占有率。

青岛食品:与时代同行 开启资本进阶之路

据悉,智能化工厂改扩建项目完成后将新增4条饼干生产线,其中3条钙奶饼干生产线,1条休闲饼干生产线。全部达产后合计新增钙奶饼干产能21840吨/年,休闲饼干产能6240吨/年,青岛食品的规模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将支撑青岛食品产品多元化布局。面对层出不强的休闲食品品牌,新品研发迭代能力将成为食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延伸产品链的基础。

“大消费是永远的朝阳行业,未来的青岛食品不光有饼干产品,比如饮料也属于食品产业,青岛食品将向大消费领域不断拓展。”仲明说,青岛食品将加强新品研发,进一步巩固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食品生产体系,为公司品牌建设和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更值得注意的是营销网络建设项目。对于标准化、工业化的包装休闲零食领域,渠道强弱是市场获胜的关键,营销手段的多元化则能够为食品企业构建出品牌差异化壁垒。

现在,销售市场更加集中于山东的青岛食品亟待全国性销售网络的布局和更强的渠道掌控力,实现从区域性品牌向全国性民族品牌的进阶。此次上市将为青岛食品全国性营销网络的布局提供充足资金支持。

当下,在“主食休闲化,零食主食化”的消费趋势下,休闲零食的消费市场逐年扩大。智研咨询发布的《2021-2027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市场发展潜力及战略咨询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休闲食品市场规模为7749亿元,较2019年的7606亿元同比增长1.88%。竞争激烈的休闲食品行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对71岁的青岛食品而言,新的时代已然开启。

来源 |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