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大半辈子种田为生的老夫妻,突然之间陷入无地可种的尴尬,但是也不能天天闭门不出,可是到底要怎么办才好?”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种菜为生</h1>
邻居大娘大爷今年六十多岁,一直靠着种蔬菜大棚生活,两人种了三个蔬菜大棚,虽然累一些,但等于自己给自己打工,倒也自在。
大爷的两个儿子都在市区上班,大儿子的孩子都上小学了。
二儿子去年生了一对双胞胎男孩,之前一直请的育儿嫂带孩子。
过年时候,二儿子小夫妻回来跟爹娘商量,今年别种地了,跟他们到市里帮着带孩子。
原本老两口也在观望,大儿子的孩子虽说自己没帮他们带过,但在经济上也没亏待他们,当时也说好了,以后老二家让带娃就带,不让带的话,他们也会出一部分钱帮他们找保姆。
所以他们就想,如果让带孩子就把大棚租出去,不让去,那正好啊,毕竟不习惯市里生活,还是在家种地自在。
现在既然儿子儿媳发话了,这地肯定不能种了,第二天一早,大爷就去村里广播室吆喝自己有三个蔬菜大棚出租。
大棚很快就租了出去,期限是一年,原本儿子让他们把大棚常年出租,以后就进城看孩子。
大爷考虑一下,觉得这土地zheng ce也不知道会有啥变化,还是短租放心一些,就定了一年一租。
大棚租出去了,大娘大爷简单收拾了一些常穿的换洗衣服,就跟着儿子到了城里,陈旧的大门上自然是上了一把大锁。

我们村的蔬菜大棚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2">进城带娃</h1>
端午节,老两口一起回来了,因为大娘娘家侄子结婚。
两人的衣着和以前判若两人,以前在地里干活皮肤晒得乌黑,现在白了很多,也胖了很多。
对比以前,老两口真是满面红光,精神焕发,好像年轻了几岁。
大家就跟大爷开玩笑,你看你,种地这么多年,瘦得跟猴一样,这进城几天,胖成猪了。
你这是进城看孙子去了,还是享福去了,天天吃吃喝喝,儿媳妇不骂你啊!
大爷笑得嘴都合不拢了,他开心地告诉大家,自家二儿媳妇真是懂事孝顺,又心疼人,对他们老两口像对自己亲爹娘一样。
吆,看把你嘚瑟的,你这天天烟不离手,酒不离口,你儿媳妇也不嫌弃,真是有福,这样的儿媳,可比闺女还孝顺呢!
看把他能的,他在那做饭也不行,带孩子也不行,洗衣服更不行,除了吃就是吃,可不就胖了吗?
大娘看了一眼旁边的大爷,也是对二儿媳妇赞不绝口。
说儿媳真体贴,怕他们嫌楼房憋闷,经常让他们下楼到广场上溜达,两口子都不会乘电梯,每次儿媳都不厌其烦的到门口给他们摁好电梯。
还说听说自己要回来参加婚宴,儿媳特意去给他们买了新衣服,还说如果想在家歇歇,就歇段时间再来。
大爷说,本来看孩子就不是我的拿手活,种地还行,我自己在家种地吧,都不放心,也得让我跟着进城,那我不就是去享福的嘛!
大家都笑了,大爷大娘的笑声更是充满了自豪和幸福。
我们村的蔬菜大棚基地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6">突然回村</h1>
六一儿童节前的一天,突然看到邻居家炊烟袅袅,心里想这是大爷大娘回来了,怎么还要烧炕,在家住几天吗?
大家平时做饭一般都用煤气,只有烧炕时烟囱里才会冒烟。
上午带孩子出去玩经过他们门前,看到院门紧闭,那把已经打开的大锁在门鼻子上斜挂着,院里隐约有动静。
结果一整天我们几乎都在外面玩,也没有见到这门打开过,也没再见里面有动静。
一连两天,都没见他们打开过门,第三天清晨,几个邻居在门口卖豆腐,大娘开门倒垃圾。
距离端午节,也就没多久,大娘跟上次比,好像换了个人,低眉垂眼,无精打采,有气无力的样子。
有人就给大娘打招呼,说回来了啊大娘也是嗯了一声,转身就退回院里,大概门口有人,也不好意思再关门,门就那样虚掩着。
有天傍晚,大家吃过饭又坐在一起聊天,远远走过来邻居大娘的妹妹 也是这个村里的。
等她走近了,有好事的老太太就说,见你姐回来好几天,也没见出来,这咋了,不用去看孙子了吗?
那妹妹叹息一声,说,别提了,和儿媳吵架了,孩子不让看了,给撵了回来。
不是说那个儿媳妇很孝顺吗,怎么变这么快,把婆婆撵回来了?你姐也是个好脾气的人,按说不应该啊!
我姐再好,架不住姐夫差劲啊,说话不着边际,把儿媳妇得罪了。
事情是这样的,大爷在二儿子家,冬暖夏凉,衣食无忧,儿媳又善良懂事 ,他觉得真是太幸福了,天天都要喝两杯小酒,儿媳还会经常给他炸花生米下酒。
这天可能多喝了两杯,喝高了,话也就多了,说儿子家真好,以后不回去了,就在二儿子这里养老。
在这儿养老,那你家里的老房子咋办?儿媳笑着问。
能咋办,当然是他们哥俩一人一半了。
大爷指着旁边抱孩子的二儿子说。
你在这养老,房子却一人一半,说不过去呀,儿媳依旧是笑着说。
就在这养老,房子哥俩一人一半,我能说过去就是能过去。
大爷一字一板地说,根本不像是开玩笑。
儿媳也严肃起来了,说,爸你喝多了吧,你在谁那养老,房子就应该归谁才对。
大爷站起来了,我在我儿子家养老怎么了,房子归谁也是我说了算。
儿媳也认真了,这也是我家,我有权利决定让谁来养老,我也不过是问问,你都当真了,你们是不是觉得我脾气好就得寸进尺!
然后儿媳公公儿子就吵成一团,脾气最好的大娘吓得蹲在墙角哭了起来。
儿媳回了娘家,给儿子的条件时,立刻让二老回家,孩子自己带,否则就离婚。
最终,老两口连夜回村。
我们村的大棚蔬菜和陆地蔬菜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3">屡屡碰壁</h1>
一向爱面子的大爷,就这样被儿媳妇赶回来,感觉丢人没面子,躲在屋里不想出来。
单单赶回来也无所谓,关键是这蔬菜大棚也租出去了,回来也没地种了,需要种地,至少得明年开春把大棚收回来,可是现在咋办,难不成天天闲着。
你看农村哪有闲人,越是上了年纪的越闲不住,只要能动都不闲着,闲一天吃饭就没底气,闲一季,那就不得了。
谁让农民是靠双手双脚吃饭呢?
大娘说,在咱这蔬菜基地,还能闲着,大不了去帮人家干活,你要面子,就在家呆着吧,明天我去了老金那大棚看看,他们昨天不是还在广播招工嘛!
老金是过来包地的外地人,今年包了几十亩地种西兰花,雇的人都是村里人,现在正是西兰花采收的时节,每天都要不少人手。
第二天一早,大娘简单吃了几口饭,就去了老金的蔬菜大棚。
大爷牙口不好,吃得慢,一个馒头还没吃完,大娘灰头灰脸地回来了。
这是怎么了,人家不用你吗?大爷吃惊地问。
是不用,问我多大年纪,一说六十五就让我回来了,这还嫌弃我年纪大,往年咱两个人种三个大棚,还不是跟玩一样吗?
算了,老金外地人不讲面子,我去村里老万那看看。
说着,大娘又骑上车子出了门。
眼看着太阳升得很高了,大娘还没回来,大爷心想,看来是被老万留下了 不管咋说,总是自己村里给点面子。
大爷锁上门,想去外面看看,整天在家呆着,心里发慌。
他觉得自己是个男人,要说去干活,肯定自己去,可是想到人家都知道自己是被儿媳妇赶不回来的,就觉得堵得慌,不想见人。
他也知道,这个年龄村里也不太好找活,基本上都是自己家有大棚,他这是大棚出租了,又被儿媳妇赶回来,没地种了,才想着跟人家打工。
正胡思乱想,听到自行车的声音,大娘推着自行车回来了,看她耷拉着眉毛,撅着嘴,看上去又无助又生气。
大娘说,老万告诉他,今天人手都找够了,不用人,可是我刚走出去,就听到他打电话说南山的西兰花也要砍,需要再找几个人。
大娘气得不行,自行车一扔,哐当一声,车座子都摔下来了,大娘也不管 ,倒了一杯凉白开,咕嘟咕嘟喝了起来。
大爷说,你别管了,就在家呆着帮我做饭,明天我出去找活干。
大娘也没接他的话茬,她觉得老头子也就是安慰她,老头儿比她大几岁,头发全白了,人家都不收自己,还会收他。
时令蔬菜
大爷第二天一早,换上平时干活的衣服就出了门,直到天黑才回。
大爷那身早晨原本很干净的衣服,现在沾满了泥沙,手上也是。
他一屁股坐在门口的木墩上,全身上下透着一股子疲惫。
原来他去了建筑工地。
本地年轻人,要么去市里上班,要么包几十亩地或者几十个大棚种菜,上了年纪的人多半自己种,三五个棚,浇水施肥啥的,都是自己来。
包地老板雇的人,多半是年近四五十岁,自己又不愿种大棚,就给这些老板打零工,让干啥干啥,图个省心。
有了这些常年招工的蔬菜基地,附近工地上建筑队急找不到工人了,没办法,他们就找那些年纪太大,蔬菜基地不要的老人。
像一个有着十多个人的小建筑队,工人平均年龄七十岁左右,年龄大不能负重,干活又慢,工资就低点。
大爷这些年种地基本是是自己给自己打工,想歇会就歇会,想抽根烟喝口酒也没人管,突然去了建筑队,干半天也不让停,他真觉得吃不消。
再加上在城里歇了半年,懒散得很,连搬两块砖头他都觉得费劲。
还好这一天也就跟着车子装卸了一批砖头,就那样也是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
第二天大爷负责给大工供应砂石灰,眼看着自己拿铁掀的手越来越没劲,包工头过来,喊了一声,爷,您歇会,我来,接过了大爷手里的铁锹。
包工头是村里的年轻人,大家也是知根知底,昨天大爷过来说到工地干活,他看着大爷那身板,想说恐怕他干不了,又怕伤了他面子,就答应下来。
一连两次,包工头都拿起大爷的铁铲,嘴里说着爷爷你歇会儿。
大爷心里就明白了。
下班的时候,大爷给包工头说,那谁,爷爷身体不好,干不了这活,明天就不来了。
包工头看着好像面露难色,嘴里说着,也是,这活太累了,一只手飞快得从口袋里掏出几张钞票,把今天的工钱结了。
村里工地上的小工
饭做好了,大娘喊了大爷几次,大爷却一点都不想动。
他想起往年在家种大棚,其实那一天的活也不必在工地上当小工轻省,等到蔬菜成熟上市时,可以说忙得连抽根烟的功夫都没有。
早晨四五点起床,就去摘辣椒,摘到七八点,骑上三轮车把辣椒送到蔬菜收购点。
回家吃口早饭,又赶紧去掰法香,法香掰好中午了,把法香一把把放到水渠,本想回家吃午饭,又接到收菜老板的电话,赶紧去砍茴香球,砍了两包送过去,已是午后两三点了。
大棚里早就备着一箱方便面,还有两个碗,大娘把方便面放到碗里,打开浇水的水龙头,接满水,泡一会,吆喝大爷过来吃饭。
夏日的大棚蒸笼一样,凉凉的方便面吃完,身上挺凉快,借着这阵子凉快,两人赶紧又去摘辣椒。
忙了一天晚饭得正经吃一顿吧,大娘回家做饭,做好饭七点多,大爷把大棚的水打开,开始浇菜,然后回家吃饭,九十点钟,再过来关水龙头。
第二天还是四五点起床,先去水渠把法香捞出来,放到铺着塑料布的三轮车上,等下送到收购点。
法香是一种香草,一般是西餐的配菜,这里种植的法香有时会远销到国外。
法香叶子比较碎,放到水里可以保持它的水灵,法香掰下来泡到水里,收购商装车上出发前,也会洒一遍水。
凌晨的水渠里的水冰凉无比,带着手套都能感觉到那种冰凉,捞一会身上就凉飕飕的。
法香是这里的主要种植产品,外地老板几十亩几十亩的种,本地种大棚的农家也种,从五一到十一,漫长的采摘期,几乎每天都要采摘一次。
一般都是早晨把头天泡在水里的法香送到收购商的地磅上,菜农们才会开始一天的劳作。
大爷想起这些,觉得农民是不能闲着,这一闲着,啥也干不动了。
我们村的蔬菜基地
他打定了主意,既然他在这附近也找不到活,那就去收废品吧,好在家里那个三轮车还在,明天开始,他就沿街串巷去收废品。
至于自己老伴,就在家闲着,这些年跟他种大棚,没少辛苦,真该歇歇了,也不过就是这大半年,明年接着种大棚就是了。
夜深人静时,大娘听着大爷的想法,看了看外面的天色,外头还是那么黑,这天啥时才会明呢?
明年,还有大半年,一百多天呢,这是多漫长啊,难不成我就在家天天晃悠?那得多尴尬啊,老头子,都怪你,一喝多就胡说八道,你看现在,咱这被儿媳妇赶回来了,大棚也没有了,给人当小工都不要,这多尴尬呀?
我就说了,还能咋样,这不是被赶回来了吗,我还不稀罕在那闲着呢?再说,我明天就去收废品了,你尴尬啥?
大爷也是后悔的不行,但是在老伴面前还是嘴硬,不承认是自己惹得麻烦。
是啊,你是不尴尬了,你外出不在村里,可是我干啥去啊,就在村里晃悠,被人看笑话,可不是很尴尬吗?
大娘还要再说,大爷已经鼾声如雷,大娘对着他的肩膀锤了两下,鼾声依旧。
大娘想到明天又是无所事事的一天,尴尬的不行。
刘箮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