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陆馆藏四百年前状元考卷,文物价值后来居上,台湾故宫自叹不如殿试考卷首都博物馆《清代康熙十九年殿试考卷》温州博物馆《清代光绪年间殿试考卷》青州博物馆《明万历赵秉忠殿试状元卷》潍坊博物馆馆藏24k金赵秉忠状元试卷

科举制度在中国从诞生到消亡经历了千年的历史,它为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的统治阶级选拔人力资源,建立人才梯队提供了最重要的手段。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历史及文化当中的重要一环也一直成为广大学者的研究对象。国内各类博物馆对科举制度的记载及描述非常详尽,但是能比较完整保存相关历史文物尤其是科举考试试卷的却不多,能保存下来的状元殿试考卷则更是凤毛麟角。今天,橘皮就从亲身游览的近百家国内博物馆的文物中选取几张殿试试卷与大家分享欣赏。

大陆馆藏四百年前状元考卷,文物价值后来居上,台湾故宫自叹不如殿试考卷首都博物馆《清代康熙十九年殿试考卷》温州博物馆《清代光绪年间殿试考卷》青州博物馆《明万历赵秉忠殿试状元卷》潍坊博物馆馆藏24k金赵秉忠状元试卷

实拍国家博物馆列举的明清科举考试流程表

首先,为更好欣赏殿试考卷,我们先来看看明清时代科举考试的大致流程,简介一下明清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三个关口:乡试、会试与殿试

乡试

简单来说,乡试就像世界杯足球赛在各大洲的预选赛,也是每三年举行一次,(世界杯足球赛虽然是每四年一次,但是预选赛通常提前一年即开赛,所以橘皮认为也可以算作三年一次)。乡试也叫“举人考试”,有“推举”人才的意思,橘皮认为“举人”更有立德树人的含义。乡试基本在各省和京师顺天府贡院举行,主持乡试的主考官都由皇帝任命,各省主考官正、副各一人,就像主裁判和助理裁判。乡试后考入正榜的就称为举人。新科举人经过覆试可以进入会试。

会试

会试一般在乡试后第二年的春季举行,因此也称“春闱”。因为会试由朝廷礼部主持所以又称为“礼闱”。通过会试成功再被提拔的举人就被称为贡士。因为是推荐给国家,贡献给皇帝的人才因此叫做贡士。通过会试的贡士也需要覆试后才能参加最后的殿试。

大陆馆藏四百年前状元考卷,文物价值后来居上,台湾故宫自叹不如殿试考卷首都博物馆《清代康熙十九年殿试考卷》温州博物馆《清代光绪年间殿试考卷》青州博物馆《明万历赵秉忠殿试状元卷》潍坊博物馆馆藏24k金赵秉忠状元试卷

实拍无锡博物院科举塑像

殿试

殿试就好比世界杯决赛,决赛场地大都选在皇宫内。历史上神秘的太和殿,保和殿等都曾是殿试的考试地点。殿试以皇帝亲自主考的名义举行。和皇帝一起阅卷和评分的官员被称为读卷大臣。这些读卷大臣连同监考官等大概由八到十二人组成,也都由皇帝亲自任命。殿试考题由读卷大臣草拟,并最终由皇帝审阅选定。殿试考题是经严格保密的,泄露者都会被处以极刑。殿试设定当天日入时刻交卷,殿试大殿内较为昏暗,因此多点蜡烛以供照明。任何人都无权添置蜡烛以延长完成考试时间。以前有一部很热门的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个场景,雍正在殿试的大殿内亲自秉烛,期望考生能尽快完成考题,爱才惜才之情显露无疑,这也从侧面比较真实再现了当时殿试的情景。

殿试后读卷大臣会评出前十名考卷(只认文章,不认姓名)随后由皇帝选出前三名成为一甲前三名,一甲前三名也就是状元、榜眼、探花;后七名为二甲前七名。其余的试卷由读卷大臣标定名次。殿试以后对全国公布成绩和名次的榜单就叫金榜,谁出现在金榜上就叫金榜题名。金榜题名是中国古代人生几大巅峰体验之一。

大陆馆藏四百年前状元考卷,文物价值后来居上,台湾故宫自叹不如殿试考卷首都博物馆《清代康熙十九年殿试考卷》温州博物馆《清代光绪年间殿试考卷》青州博物馆《明万历赵秉忠殿试状元卷》潍坊博物馆馆藏24k金赵秉忠状元试卷

实拍南通博物苑乾隆钦此状元匾额

以上说完了中国科举考试的流程,接下来进入大家最感兴趣的部分:殿试考卷

<h1 class="pgc-h-arrow-right">殿试考卷</h1>

殿试考卷一般会选用上好的白色宣纸,两面为一折册,每折册可书写十二行小楷。试卷第一折前半面需要写上自己的简历和祖上三代姓名。这就好比如今高考试卷需要填写准考证和身份证一样。殿试试卷上禁止涂改、注释、标点。这样做一方面是考验考生是否有敏捷的思维和一气呵成的书法功底,同时也是防止考生用不必要的试卷特征与读卷大臣暗中协同作弊。根据冯梦龙三言中喻世明言的记载,明朝曾有一考生在殿试中因用了一个有争议的通假字而让皇上最终忍痛割爱未能圈定该生作为状元。虽然冯梦龙撰写的是小说,但是他的描述却真实反映了当时科举场上的一种共识:在殿试中哪怕考生有一丝一毫的疏漏,甚至一个错别字都会断送考生十年寒窗的努力。

好了,接下来就请大家随橘皮一起去全国各大博物馆欣赏一下各类珍贵的殿试考卷。本文所有图片均为橘皮在博物馆现场实拍,请各位看官关注鼓励为盼。

<h1 class="pgc-h-arrow-right">首都博物馆《清代康熙十九年殿试考卷》</h1>

大陆馆藏四百年前状元考卷,文物价值后来居上,台湾故宫自叹不如殿试考卷首都博物馆《清代康熙十九年殿试考卷》温州博物馆《清代光绪年间殿试考卷》青州博物馆《明万历赵秉忠殿试状元卷》潍坊博物馆馆藏24k金赵秉忠状元试卷

实拍首都博物馆清代康熙殿试考卷

让我们首先走进北京首都博物馆(国家二级博物馆)。在成千上万的历史展品中,橘皮最终找到了这张清代康熙十九年(1754)的殿试考卷(现已经收藏于上海嘉定孔庙内)。从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出该殿试考卷只是一张残存试卷,而且多有破损之处。不过这张试卷来头却不小,第一甲第二名的朱批表明这是乾隆十九年仅次于状元的榜眼试卷。而我们国内所有清代状元卷都在解放前被运至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这张一甲第二名殿试考卷原本应该是大陆幸存殿试试卷中级别最高的那一类了。

大陆馆藏四百年前状元考卷,文物价值后来居上,台湾故宫自叹不如殿试考卷首都博物馆《清代康熙十九年殿试考卷》温州博物馆《清代光绪年间殿试考卷》青州博物馆《明万历赵秉忠殿试状元卷》潍坊博物馆馆藏24k金赵秉忠状元试卷

橘皮查了一下康熙十九年那一年的状元应该是江苏常州人庄培因(状元及第五年后便死在任上)。第二名榜眼则是上海嘉定人王鸣盛。这从试卷卷首的个人简历中也可以依稀分辨出来。

王鸣盛参加殿试时33岁,成为榜眼后即被授予翰林编修,后来官至内阁学士兼任礼部侍郎。历史上,王鸣盛38岁那年因纳妾问题被御史告状而被降职。没过三年,王鸣盛借故要为母亲守孝而辞官回家从此不再复出。王鸣盛幼年被誉为神童,从17岁开始参加科举考试,花了16年考取功名却只在任上5年不到便退隐。康熙十九年的状元和榜眼都在五年内退出了历史舞台让人唏嘘。

大陆馆藏四百年前状元考卷,文物价值后来居上,台湾故宫自叹不如殿试考卷首都博物馆《清代康熙十九年殿试考卷》温州博物馆《清代光绪年间殿试考卷》青州博物馆《明万历赵秉忠殿试状元卷》潍坊博物馆馆藏24k金赵秉忠状元试卷

首都博物馆一共对外展出了两份殿试试卷,另一份则是大名鼎鼎的康有为在清朝光绪年间的一份殿试卷封(见下图)。现在看来,相比康有为,王鸣盛虽然名不见经传,但真的可以算是科举场上的幸运儿了。康有为虽然声名卓著,但是其科举之路却是艰难坎坷,惨不忍睹。康有为秀才考了三次,考举人也就是考会试,居然考了七次。会试每三年一次,这就好比一支球队单单为了踢进世界杯决赛圈就花了整整21年。而且从历史文物上看到,康有为在光绪年间的殿试成绩为二甲四十六名,显然这个名次非皇帝钦点,而是读卷大臣的评判。

大陆馆藏四百年前状元考卷,文物价值后来居上,台湾故宫自叹不如殿试考卷首都博物馆《清代康熙十九年殿试考卷》温州博物馆《清代光绪年间殿试考卷》青州博物馆《明万历赵秉忠殿试状元卷》潍坊博物馆馆藏24k金赵秉忠状元试卷

实拍首都博物馆康有为殿试考卷

离开首都博物馆,接下来我们来到浙江省温州博物馆来看第二份保存相对完好的殿试考卷。

<h1 class="pgc-h-arrow-right">温州博物馆《清代光绪年间殿试考卷》</h1>

大陆馆藏四百年前状元考卷,文物价值后来居上,台湾故宫自叹不如殿试考卷首都博物馆《清代康熙十九年殿试考卷》温州博物馆《清代光绪年间殿试考卷》青州博物馆《明万历赵秉忠殿试状元卷》潍坊博物馆馆藏24k金赵秉忠状元试卷

实拍温州博物馆殿试考卷

大陆馆藏四百年前状元考卷,文物价值后来居上,台湾故宫自叹不如殿试考卷首都博物馆《清代康熙十九年殿试考卷》温州博物馆《清代光绪年间殿试考卷》青州博物馆《明万历赵秉忠殿试状元卷》潍坊博物馆馆藏24k金赵秉忠状元试卷

浙江温州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的这张试卷也是光绪年间的殿试卷。考生是当时颇有名望的浙东大儒、温州三杰之一的陈黻宸。从试卷首折上可以看到陈黻宸是光绪29年(1903)年考中进士的。当时他的成绩是二甲五十二名。虽然陈的考试成绩相对而言也比较一般,但是这张殿试考卷收藏得却较为完整。试卷骑缝封条上盖有“弥封关防”的长印,礼部印章也清晰可见,可以说是国内博物馆保存较为完整的名人殿试考卷之一。

最后,让我们走进青州博物馆来见识一下当今世界上收藏最完整、年代最久远的明代殿试状元考卷

<h1 class="pgc-h-arrow-right">青州博物馆《明万历赵秉忠殿试状元卷》</h1>

大陆馆藏四百年前状元考卷,文物价值后来居上,台湾故宫自叹不如殿试考卷首都博物馆《清代康熙十九年殿试考卷》温州博物馆《清代光绪年间殿试考卷》青州博物馆《明万历赵秉忠殿试状元卷》潍坊博物馆馆藏24k金赵秉忠状元试卷

首先请允许橘皮放一张青州博物馆的照片以表示对该博物馆的敬仰。青州博物馆虽只是一家县级博物馆,但是正因为该馆收藏有明代万历年间状元试卷而成为少数几家国内县级身份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之一。

大陆馆藏四百年前状元考卷,文物价值后来居上,台湾故宫自叹不如殿试考卷首都博物馆《清代康熙十九年殿试考卷》温州博物馆《清代光绪年间殿试考卷》青州博物馆《明万历赵秉忠殿试状元卷》潍坊博物馆馆藏24k金赵秉忠状元试卷

实拍青州博物馆状元殿试卷展柜

大陆馆藏四百年前状元考卷,文物价值后来居上,台湾故宫自叹不如殿试考卷首都博物馆《清代康熙十九年殿试考卷》温州博物馆《清代光绪年间殿试考卷》青州博物馆《明万历赵秉忠殿试状元卷》潍坊博物馆馆藏24k金赵秉忠状元试卷

实拍青州博物馆镇馆之宝明代万历殿试状元卷

上图为状元卷,是明代万历年间状元赵秉忠的殿试考卷。该卷为22折册页,卷首有万历皇帝顶格朱批“第一甲第一名”,全文共2460字,是目前发现的我国明代殿试卷的唯一真迹。赵秉忠殿试卷不仅填补了明代宫廷档案的一项空白,同时也是研究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一份极为珍贵的资料。该殿试卷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属于青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前文橘皮曾经说到,解放前夕,大批珍贵文物被运送至台湾,其中就包括所有存世的清代状元殿试卷,以至于解放后大陆其实在殿试状元试卷馆藏方面一直是个空白。而这项空白在解放后被青州博物馆在民间收集中填补,而且由于青州博物馆收藏的状元卷为明代万历年间的试卷大大早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试卷,因此大陆博物馆在科举文物特别是殿试状元试卷馆藏这一领域后来居上,令台北故宫博物馆院自叹弗如。

大陆馆藏四百年前状元考卷,文物价值后来居上,台湾故宫自叹不如殿试考卷首都博物馆《清代康熙十九年殿试考卷》温州博物馆《清代光绪年间殿试考卷》青州博物馆《明万历赵秉忠殿试状元卷》潍坊博物馆馆藏24k金赵秉忠状元试卷

实拍青州博物馆状元卷细节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下明代试卷细节。殿试卷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考生赵秉忠及其家族的简历,此部分共占用四折开面。第一部分盖有“礼部之印”四字方印,骑缝封条上也同时盖有“弥封关防”的长印,显示该试卷从头至尾保存非常完整,无任何缺损。有趣的是,这件国家一级文物曾经在九十年代被偷盗失踪,后经公安机关全力侦破,使得国宝重获新生而且丝毫未受损伤,这在当时也算是奇迹一桩。

赵秉忠(1573-1626)字季卿,青州益都郑母人,明万历26年(1598年)在殿试中获第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随即便被皇上钦点入翰林院修撰。赵秉忠一生曾任侍读学士、礼部侍郎,礼部尚书,可以说一路青云。他也曾被谗言弹劾丢了官职。但最终被追任官复原职,追拜天子太保。赵秉忠不仅善于为官治政,还擅长书法篆刻。他小楷撰写状元卷,字迹行云流水,挥洒自如,令人叹为观止

大陆馆藏四百年前状元考卷,文物价值后来居上,台湾故宫自叹不如殿试考卷首都博物馆《清代康熙十九年殿试考卷》温州博物馆《清代光绪年间殿试考卷》青州博物馆《明万历赵秉忠殿试状元卷》潍坊博物馆馆藏24k金赵秉忠状元试卷

明代万历26年状元赵秉忠画像

赵秉忠这位状元出在青州,放在今天也许大家会感到有些诧异,但是若放在古时则顺理成章。因为青州曾是古九州之一。当时青州无论在地理、宗教、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地位都非常重要。而明朝中期至清朝前期,青州的科举更是到了鼎盛时期,人才辈出。

根据安致远在《青州遗闻》中的描述:“明末青郡鼎盛,跻位六卿者不下数十人,皆列第城中。流水接轸,尽来植棨之门,鹤盖成荫,无非鸣珂之里。” 这段文字的意思是说,到了明朝末年,青州科举鼎盛,曾经位列国家部一级或者相当于部一级的官员就不下数十人,他们的官邸分布在青州城内各处。载着各类官员的车辆如流水般涌来,一派人才济济的生动景象。

根据不完全统计,明朝一代青州就出了68位进士,清代出了25位进士而且出现了很多蝉联甲第的科举家族。例如,王氏一门三进士、刘氏一门四进士、冯氏一门五进士等等。因此看来,明朝的状元殿试考卷能出在青州民间也就不足为奇了。

同时除了这件文物本身的珍贵以外,橘皮认为赵秉忠当初在考试时策论的观点也可以说是颇具真知灼见。赵秉忠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较为全面阐述了明朝万历年间已经出现的种种社会矛盾,并非常有胆识地提出了法治的观点与理念。更为难得的是,今天当我们通读这篇策论时,仍旧能深刻体会到赵秉忠当时发自内心的声音。显然赵秉忠不是为了作文而作文,而是在真诚地为万历皇帝献计献策,这无疑也是最终打动万历皇帝点下状元的最大原因吧。

大陆馆藏四百年前状元考卷,文物价值后来居上,台湾故宫自叹不如殿试考卷首都博物馆《清代康熙十九年殿试考卷》温州博物馆《清代光绪年间殿试考卷》青州博物馆《明万历赵秉忠殿试状元卷》潍坊博物馆馆藏24k金赵秉忠状元试卷
大陆馆藏四百年前状元考卷,文物价值后来居上,台湾故宫自叹不如殿试考卷首都博物馆《清代康熙十九年殿试考卷》温州博物馆《清代光绪年间殿试考卷》青州博物馆《明万历赵秉忠殿试状元卷》潍坊博物馆馆藏24k金赵秉忠状元试卷

进而橘皮还想说说透过这件国宝所能发现的当时进入殿试的明代文人们的气质和心理素质。设想一下,能在殿试那样肃穆威严的皇家宫殿内,在皇帝及考官的注视下胸有成竹、不慌不忙地写下洋洋洒洒2460言观点鲜明的策论,而所写书法不仅要工整秀丽还不能哪怕有一个错字,试卷上不能粘上半点多余的墨迹。如此的文化功底、书法功底、心理素质,又有几人能具备?这背后浸润了多少寒窗苦读的艰辛与付出。

而青州博物馆能拥有如此一件旷世国宝,橘皮真的对青州感到羡慕、爱护、高兴。这里也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青州博物馆几经努力最后通过向赵秉忠后人赵继光先生募集到这件国宝后,学术界花了很长时间才确定了该文物的真伪,而负责鉴定此件国宝的国家博物馆更是曾有意收藏该国宝。不过青州博物馆出于各种原因最终还是婉言谢绝了这个要求,如今国家博物馆也只能收藏其复制品。

最后,橘皮用潍坊博物馆铸就的一幅24K金的状元卷为大家再“解解馋”。其实橘皮最想说,愿中国宝藏无论在哪都能祐我中华,助我国运,中华儿女在哪都能感到自信与自豪!看官,你说呢?

<h1 class="pgc-h-arrow-right">潍坊博物馆馆藏24k金赵秉忠状元试卷</h1>

大陆馆藏四百年前状元考卷,文物价值后来居上,台湾故宫自叹不如殿试考卷首都博物馆《清代康熙十九年殿试考卷》温州博物馆《清代光绪年间殿试考卷》青州博物馆《明万历赵秉忠殿试状元卷》潍坊博物馆馆藏24k金赵秉忠状元试卷

实拍潍坊博物馆金装状元卷

大陆馆藏四百年前状元考卷,文物价值后来居上,台湾故宫自叹不如殿试考卷首都博物馆《清代康熙十九年殿试考卷》温州博物馆《清代光绪年间殿试考卷》青州博物馆《明万历赵秉忠殿试状元卷》潍坊博物馆馆藏24k金赵秉忠状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