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三国时曹魏大将军曹爽手下第一谋士“智囊”桓范,后被司马懿诛杀

作者:文史漫今生

关于桓范的出生时间,相关史料记载不详,我们只知道他生活在汉末魏初时期,东汉末年,汉朝政权腐朽不堪,当时中国各地的农民武装起义不断,与此同时,为朝廷镇压农民起义的地主豪强势力兴起,农民武装起义被镇压下去后,地主豪强势力之间开始了争夺天下的战争,这导致那时期战争不断,之后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曹操死后,曹丕篡夺了汉朝的皇帝位,正式建立大魏政权,历经曹丕、曹睿和曹芳等皇帝,曹芳当了皇帝后,曹魏名将曹真的儿子曹爽得到重用,并当了大魏政权的大将军,当时,曹爽兄弟们掌握着军政大权,为曹魏立下赫赫战功的“鬼才”司马懿都只能对曹氏兄弟“敬”而远之!桓范是曹爽手下第一谋士,他常常为曹爽出谋划策,深得曹爽信任和喜爱。然而,发生在公元249年的高平陵政变却让曹爽兄弟们被满门抄斩和诛灭九族,下文将深入分析桓范从成名到被司马懿诛杀的过程!

三国时曹魏大将军曹爽手下第一谋士“智囊”桓范,后被司马懿诛杀

一、 成为大司农和曹爽手下的心腹大臣

公元220年,也就是曹操去世的这一年,桓范有幸进入了丞相府任职,桓范是个非常有才华的人,魏明帝曹叡执政时,他被封为尚书和中领军,桓范为曹叡举荐了很多有用的人才,以此帮助曹叡处理朝政,维护国家稳定,让大魏更好的抵御西蜀大军的进攻。曹叡病亡之后,曹叡的养子曹芳即位称帝,才华出众的桓范因为节俭和清廉,其被曹芳任命为大司农,当时,曹芳手下的辅政大臣曹爽和桓范还是同乡,渐渐的,桓范成为曹爽门下的心腹大臣。曹爽兄弟们经常一起外出游玩和打猎,桓范就对他们说:“你们兄弟掌握着朝廷的军政大权,不能一起外出,如果洛阳城内有变故,你们便无法回城了!”桓范的好心相劝,曹爽兄弟们根本听不进去。

三国时曹魏大将军曹爽手下第一谋士“智囊”桓范,后被司马懿诛杀

二、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

公元249年的一天,曹爽兄弟和大魏皇帝曹芳一起去拜谒高平陵,在洛阳的太傅司马懿趁机发动了兵变,司马懿率手下卫队进入宫内,并逼迫太后下诏书剥夺曹爽兄弟们的兵权,在高平陵得知消息的曹爽顿时惊恐万分,害怕至极,桓范趁机带着大司农印骑马逃出了洛阳城,并来到了高平陵,曹爽见到桓范到来犹如见到了救星,他立马问桓范怎么处理这件事。桓范劝说曹爽带着天子曹芳一起去许昌,然后以天子的名义号令全国各地的其他军事力量去讨伐司马懿。曹爽一时不能做决断,他思虑的一个晚上后还是不能做出决断,第二天一大早,桓范再次来到曹爽的营帐之中,其苦劝曹爽起兵对抗司马懿,但曹爽依然牵挂着洛阳城中自己的妻儿老小和荣华富贵,况且,曹爽认为就算自己起兵讨伐司马懿,他也无法战胜用兵如神的司马懿,不如就此交出兵权,这样还能继续保留权位和荣华富贵。

得知曹爽准备将兵权交给司马懿,桓范苦笑着对曹爽说:“虎狼之侧,岂容酣睡啊!”曹爽是个只考虑眼前利益而没啥主见的人,难怪当桓范逃出洛阳城之后,司马懿叹息说:“智囊去矣!”司马懿身边的人立刻说:“驽马恋栈豆!桓范纵然给曹爽出计策起兵反我们,曹爽必然不会采纳。”司马懿听后觉得是。曹爽无意起兵,桓范顿时似泄气的皮球,并大声叹气说:“曹子丹(曹爽之父),你一世英名!为何你生的三个儿子都有如蠢猪、笨牛啊!没想到我的性命将断送在曹爽兄弟手中!”

三国时曹魏大将军曹爽手下第一谋士“智囊”桓范,后被司马懿诛杀

三、 事败被诛杀

曹爽兄弟们回到了洛阳,并将兵权交给了太傅司马懿,但司马懿言而无信,他没有履行答应让曹爽继续为官的诺言,司马懿将曹爽满门抄斩和诛灭九族。曹爽在临死前大叹:“太傅为何失信于我!不听“智囊”之言,悔之晚矣。”桓范在之前逃出城之时对守城官说司马懿谋反的话也传到了司马懿耳中,司马懿十分愤怒和恼火,他也命人处死了桓范。桓范号称曹爽门下第一谋士和“智囊”,正是因为多年来桓范全心辅佐曹爽,曹爽才得以稳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让司马懿一直没有机会下手夺权,桓范最终被杀的结局这归根结底还是因其跟错了主人,曹爽是个难以成大事,不能深谋远虑只贪念眼前权位的人,这一点桓范应该是清楚的,既然桓范了解曹爽这个人,那他当初为何还愿意跟着曹爽混,我认为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曹爽对桓范有知遇之恩,正因曹爽对其的重用,桓范才得以升到高位。

三国时曹魏大将军曹爽手下第一谋士“智囊”桓范,后被司马懿诛杀

桓范是个懂得知恩图报的人,他感激曹爽的知遇之恩,就愿意对曹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曹爽敌不过司马懿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军功,司马懿曾带领魏军多次抵御诸葛亮统率的蜀军的进攻,他为魏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正由于司马氏家族对魏国的巨大功绩,这让司马氏家族获得了巨大的权力和地位,等到曹芳即位后,司马氏家族的势力在魏国已经树大根深,他们拥有众多的党羽和亲信,虽然曹爽贵为魏国大将军,但他是靠着其父曹真的军功而获得的,他本人对魏国毫无贡献,曹真死后,曹爽虽升为大将军,但其势力还是比不上司马懿,纵使曹爽兄弟掌握军政大权,但当时魏国朝廷内有很多人都不服曹爽,这让曹爽名不符实,就算曹爽起兵反司马懿,司马懿统率洛阳城内的部队也能击败曹爽,但曹爽不起兵终究是个大大的失算。起兵,或许还有生机,不起兵,必死无疑,可惜,曹爽永远看不清这层道理,全由于其性格使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