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年羹尧的发迹和败亡(十二):雍正的一盘大棋,两步棋拿下年羹尧

作者:0官场思维0

雍正二年十一月,已经立意“倒年”的雍正帝,考虑到逮捕功臣的合法性问题,将年羹尧“放虎归山”让他回到经营十余年的川陕大本营,且仍担任抚远大将军兼川陕总督职务。不过,也是从这时起,雍正帝开始步步为营,策划布置“倒年运动”。“倒年运动”按照时间划分,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年羹尧的发迹和败亡(十二):雍正的一盘大棋,两步棋拿下年羹尧

第一阶段是从雍正二年十一月到雍正三年初,可以称为秘密放风阶段。

在这个时间段内,一切公开发布的谕旨、文件上,还没有透露出与年羹尧相关的丝毫负面信息,但在皇帝与封疆重臣们一对一交流信息的密折上,雍正帝已经开始在不小的范围内,表达自己对年羹尧的不满,并明示:

相关大臣要及时表态站队,最好还能就所知揭发其大小罪过。

秘密放风的对象主要包括两类人,一类是很得雍正帝看重,又和年羹尧无甚来往,甚至有矛盾过节的大臣。

在此前的两年多内,年羹尧一直被“定性”为公忠体国、不矜不伐、公慎无私的大功臣,甚至皇帝的恩人,而此时皇帝突然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反而向大臣询问,年羹尧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是不是能称为“纯臣”。显然是对他的“纯”度产生了高度的怀疑。杨宗仁官场老吏,焉能不知其意。

年羹尧的发迹和败亡(十二):雍正的一盘大棋,两步棋拿下年羹尧

与他们相比,第二类放风对象就没这么超脱了。这类人大多是年羹尧的亲朋故旧,或是由年羹尧提拔荐举的文武大臣,只是其人或有才干,或与皇帝也有亲旧,有分化瓦解、笼络保护的必要。

提前放风,是对这类人物的试探之举。如果他们能明确表态,甚至对年羹尧反戈一击,自然可以保全;如果虚与委蛇,甚至被发觉与年羹尧通风报信,自然彻底坐实为“年党”,只待秋后算账。

如直隶总督李维是年羹尧举荐的重臣,雍正帝立意“倒年”后,头一个向他放风:

“近者年羹尧奏对事件,朕甚疑其不纯,有些弄巧揽权之景况。卿知道了,当远些,不必令觉,渐渐远之好。”

雍正帝向大臣放出“倒年”风声的同时,往往告诉他们:

朝中只有怡亲王最值得我信任,你们要向怡亲王靠拢,有什么不便直接上奏给我的事,都可以向怡亲王反映,他就是我的代言人。

雍正帝最忌讳大臣搞“团团伙伙”,特别是结交宗室王公、权臣亲贵,可他也明白,“朝里有人好做官”,是官场中根深蒂固的观念,皇帝高高在上,虽然推广了和大臣一对一联络的奏折制度,但要真正实现扁平化管理,也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真正孤介自持、不依附权贵的官员几乎是不存在的即便存在,也很难立足难施政。

与其让他们各寻门路,去投靠自己的亲友、同年,不如亲自为他们指定一个和自己一心的“泰山之靠”作为联系人。

年羹尧的发迹和败亡(十二):雍正的一盘大棋,两步棋拿下年羹尧

第二阶段是从雍正三年初到当年四五月,是公开放风与搜集证据阶段。

在这个阶段内,雍正帝开始在公开的谕旨、文件上事无巨细地批评年羹尧。比如著名的金南瑛事件。

雍正三年正月,一贯只受表扬的年大将军被皇帝公开点名批评,并交吏部议处,理由是他指使自己的亲信、陕西巡抚胡期恒参劾了一位下属官员陕西驿道金南瑛。督抚参劾下属官员,本是分内之权,除非有特别充足的理由证明督抚滥施淫威,皇帝一般不会予以驳回,更不会指斥督抚。

但对于这个名不见经传的金南瑛,雍正帝极力维护,指责年羹尧、胡期恒是“妄参”,理由只有一个:

金南瑛曾经是怡亲王保举过的会考府官员,怡亲王保举的人,怎么会不称职呢?必然是你年羹尧排斥贤良、任用私人。

另外,在第二阶段内,一部分在前一个阶段受到秘密暗示的大臣,开始或秘密或公开地弹劾年羹尧,揭发了他各式各样的罪状。雍正帝顺利找到“倒年”合法性的抓手,开始向各地派人,就这些弹劾的内容落实人证物证。

这两个阶段在“倒年”运动中至关重要,其时,雍正帝尚未对年羹尧采取任何实质性惩罚措施,只是进行笔头警告。事实上,自从雍正二年底离开北京,年羹尧就开始直接面对雍正帝的敲打。

年羹尧的发迹和败亡(十二):雍正的一盘大棋,两步棋拿下年羹尧

按照惯例,他一回西安总督衙门,就向北京递交了个谢恩折子,一方面报告皇帝自己已经回任,一方面感谢皇帝对自己在京期间给予的厚待优赏,承认自己过去犯了很多错误,感谢皇帝的宽容谅解。雍正帝在此奏折后面,批了很长的一段话,意思颇深。他说:

人臣图功易,成功难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

年羹尧接此朱批,自然惶惑,忙表态说自己秉性庸碌愚昧,犯了很多错误,皇上不忍加罪,还这样教育他,他非常感激,一定自勉赎罪云云。

此时的年羹尧仍然身在西安,掌握兵权,一旦受到严重的心理刺激,酿成兵变甚至引发全面战争,不是不可能的事。

不过,权术深沉、胸有成竹的雍正帝是不管这一套的,之所以如此宽心,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在这两个时间段内,做到了团结反年派,特别是让“关键少数”站在自己这一边,与年羹尧划清界限,并因势利导,完成重要位置的布局。

比如我们提到过的史贻直,时任吏部侍郎。他与年羹尧是同榜举人、同榜进士,又受到过年羹尧的举荐,可称同年故旧。雍正帝爱惜史贻直的才干,却也有些许疑虑,就找史贻直谈话,单刀直入发问:

“你是年羹尧推荐的人吧?”

史贻直当即对答:

“推荐臣的是年羹尧,但重用臣的是皇上您啊!”

雍正帝听后非常高兴,对史贻直转疑为信,并派他担任钦差,到年羹尧的钱袋子山西河东盐场—调查年羹尧滥发盐引、贩卖私盐的罪证,成效十分显著。

一番精心的布置之后,凶狠的政治斗争开始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