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南方视评·帝国铁都|历经古代三次人口大迁徙,你是佛山哪个望族之后?

现在佛山街巷还能看到的镬耳型大屋,大部分都是佛山宗族祠堂。其实自明以来佛山先后诞生了郡马梁氏、鹤园冼氏、黎涌伦氏、石头霍氏、金鱼塘陈氏、细巷李氏等大宗族。这些名门望族,出了冼灏通、伦文叙、霍韬、李待问、陈炎宗等名人。人杰地灵的佛山确是“气标两广的人文之邦”。
佛山最早先民是土著四姓——鸡、田、布、老。而佛山历史上三次大迁徙,则是佛山现今人口融合和社会变迁的主要动力。
第一次大迁徙,是秦朝征服百越之战,50万北方将士进军岭南。随赵佗建立的南越国而定居下来。
第二次大迁徙,是两宋之际的金兵入主,中原氏族大批渡岭,经南雄珠玑巷南迁,不少氏族在佛山定居。同时原居广东高凉地区尊冼夫人为祖的冼氏也迁徙佛山。自明代起,这些氏族成为官府认定的“编户齐民”,形成了佛山乡族社会。
第三次大迁徙,是清代康雍乾年间。此时佛山镇工商业发达,吸引了周边地区的人才前来投资办厂、谋生求学。这些人被称为“侨寓”群体。在“侨寓”人士中,涌现出了吴荣光、骆秉章、梁九图、戴鸿慈等名士。
正因为接纳了一波又一波的人口迁徙洪流,佛山才能长期兴盛繁荣。
人口的迁徙,带动了城市的变迁,也推动着城市的一体化进程。佛山为何成为了现在的佛山?请看下期:《从“诸庙之祖”到“城市整合”,佛山“文化共同体”如何而来?》。
【策划】林焕辉
【统筹】张培发 王虹丹
【文案】罗一星 卢浩能
【编导】田人心
【拍摄】戴嘉信 田人心 任燚
【剪辑】田人心
【场地及资料支持】佛山市祖庙博物馆
佛山史专家罗一星十讲《帝国铁都》,读懂佛山制造800年>>专题|南方视评
【作者】 田人心;卢浩能;戴嘉信;任燚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