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方視評·帝國鐵都|曆經古代三次人口大遷徙,你是佛山哪個望族之後?

視訊加載中...

南方視評·帝國鐵都|曆經古代三次人口大遷徙,你是佛山哪個望族之後?

南方視評·帝國鐵都|曆經古代三次人口大遷徙,你是佛山哪個望族之後?

現在佛山街巷還能看到的镬耳型大屋,大部分都是佛山宗族祠堂。其實自明以來佛山先後誕生了郡馬梁氏、鶴園冼氏、黎湧倫氏、石頭霍氏、金魚塘陳氏、細巷李氏等大宗族。這些名門望族,出了冼灏通、倫文叙、霍韬、李待問、陳炎宗等名人。人傑地靈的佛山确是“氣标兩廣的人文之邦”。

佛山最早先民是土著四姓——雞、田、布、老。而佛山曆史上三次大遷徙,則是佛山現今人口融合和社會變遷的主要動力。

第一次大遷徙,是秦朝征服百越之戰,50萬北方将士進軍嶺南。随趙佗建立的南越國而定居下來。

第二次大遷徙,是兩宋之際的金兵入主,中原氏族大批渡嶺,經南雄珠玑巷南遷,不少氏族在佛山定居。同時原居廣東高涼地區尊冼夫人為祖的冼氏也遷徙佛山。自明代起,這些氏族成為官府認定的“編戶齊民”,形成了佛山鄉族社會。

第三次大遷徙,是清代康雍乾年間。此時佛山鎮工商業發達,吸引了周邊地區的人才前來投資辦廠、謀生求學。這些人被稱為“僑寓”群體。在“僑寓”人士中,湧現出了吳榮光、駱秉章、梁九圖、戴鴻慈等名士。

正因為接納了一波又一波的人口遷徙洪流,佛山才能長期興盛繁榮。

人口的遷徙,帶動了城市的變遷,也推動着城市的一體化程序。佛山為何成為了現在的佛山?請看下期:《從“諸廟之祖”到“城市整合”,佛山“文化共同體”如何而來?》。

【策劃】林煥輝

【統籌】張培發 王虹丹

【文案】羅一星 盧浩能

【編導】田人心

【拍攝】戴嘉信 田人心 任燚

【剪輯】田人心

【場地及資料支援】佛山市祖廟博物館

佛山史專家羅一星十講《帝國鐵都》,讀懂佛山制造800年>>專題|南方視評

【作者】 田人心;盧浩能;戴嘉信;任燚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