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关兴和张苞结义的时候,为何不叫上刘禅?这里有个很现实的问题

作者:邓海春

《三国演义》中有着这么一个令人津津乐道的情节—桃园三结义。刘关张三人虽然只是异姓兄弟,但一路相互扶持,一同建立属于他们的雄图大业。这份情谊在那个择主而事的纷乱年代可谓难能可贵。

关兴和张苞结义的时候,为何不叫上刘禅?这里有个很现实的问题

但这份情谊并没能延续到他们的后代身上。关兴和张苞选择了再次结为异姓兄弟,可是却没叫上刘禅。这究竟是有着什么原因呢?

首先我们得先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说起。其实准确的来说,这三人之所以可以结为异姓兄弟,成就一段佳话,固然跟他们意气相投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当时三人所处的时局以及三个人的背景。

关兴和张苞结义的时候,为何不叫上刘禅?这里有个很现实的问题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连年战争导致民生凋敝,哀鸿遍野。所谓时势造英雄,这样一个年代,豪杰并出,刘关张三人有着共同的愿景。刘备空有一腔豪情,却除了皇室身份外可谓是一无所有,孤掌难鸣。困顿之下,刘备遇到了关羽与张飞二人。

不管是在古代亦或是现在,都有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就是"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人们交往的圈子大多数时候都是由身份地位所决定。特别是在古代尊卑等级格外森严的时候,世家子弟往往也只会同上层阶级的人士交往。

关兴和张苞结义的时候,为何不叫上刘禅?这里有个很现实的问题

而刘关张三人的结义,和他们三人的家世背景有关。我们前面说过,刘备是高祖后代,可是家族早已落魄不堪,除了一个宗室名头外,差不多已经成了普通平民。而此时的关羽仅仅是一个护院,张飞则是一个商人,虽说经济情况还过得去,但四民思想下的商人地位如何,大家想必也是清楚的。因此,就社会地位来说,三人当时大概处于一个比较"平等"的状态,结为兄弟也说得过去。

回到关兴和张苞结义的问题上来。根据《三国演义》八十一回中所述,关兴和张苞的结义,是由于为了争夺讨吴先锋官的位置,二人特意开展了一场大比拼,一个扛刀,一个提矛,大有不死不休的架势。

后来,在刘备的劝解之下,二人"化干戈为玉帛",继续结为异姓兄弟。当然了,刘备就是正常结义的"主持人"之一。

那么为何甚至刘禅的父亲刘备已经主动提出让关兴和张苞结为异姓兄弟,刘备自己也主持了这场结义,刘禅还是没有参加呢?

关兴和张苞结义的时候,为何不叫上刘禅?这里有个很现实的问题

先来看看客观因素。首先就是年龄差距导致的不合适。桃园三结义的排位中,刘备最为年长,因此成为了大哥,可刘备一生坎坷流离,导致他的孩子并不多,而且年纪也都不大。刘禅虽然是他的嫡长子,可是年纪却比关兴和张苞小上不少。

#pgc-card .pgc-card-href { text-decoration: none; outline: none; display: block; width: 100%; height: 100%; } #pgc-card .pgc-card-href:hover { text-decoration: none; } /*pc 样式*/ .pgc-card { box-sizing: border-box; height: 164px; border: 1px solid #e8e8e8; position: relative; padding: 20px 94px 12px 180px; overflow: hidden; } .pgc-card::after { content: " "; display: block; border-left: 1px solid #e8e8e8; height: 120px;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76px; top: 20px; } .pgc-cover { position: absolute; width: 162px; height: 162px; top: 0; left: 0; background-size: cover; } .pgc-content { overflow: hidden; position: relative; top: 50%; -webkit-transform: translateY(-50%); transform: translateY(-50%); } .pgc-content-title { font-size: 18px; color: #222; line-height: 1; font-weight: bold; overflow: 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white-space: nowrap; } .pgc-content-desc { font-size: 14px; color: #444; overflow: 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padding-top: 9px; overflow: hidden; line-height: 1.2em; display: -webkit-inline-box; -webkit-line-clamp: 2; -webkit-box-orient: vertical; } .pgc-content-price { font-size: 22px; color: #f85959; padding-top: 18px; line-height: 1em; } .pgc-card-buy { width: 75px;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0; top: 50px; color: #406599; font-size: 14px; text-align: center; } .pgc-buy-text { padding-top: 10px; } .pgc-icon-buy { height: 23px; width: 20px; display: inline-block; background: url(https://lf1-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pgc/v2/pgc_tpl/static/image/commodity_buy_f2b4d1a.png); }

少年读三国(套装8册) ¥139 购买

刘禅是于建安十二年(207)出生的,伐吴之战开始之时,刘禅大约才十五岁,还未及弱冠。而关兴和张苞的年纪虽然没有具体记载,当时二人已经可以上阵杀敌,并且都已稳居将军之位看来,年纪肯定不小了,起码肯定比刘禅来得大。

假使他们三人共同结拜,刘禅就得当小弟啦。可是刘备是主公啊,原本他才是大哥,让他的儿子给其他人做小弟,恐怕还是不太合适。

关兴和张苞结义的时候,为何不叫上刘禅?这里有个很现实的问题

还有就是,当时的刘禅远在成都。既然关兴和张苞结义的起因是二人为了争夺先锋的位置,就证明伐吴日期已定。如果刘禅想要参加结义,怎么的也得本人亲自到场吧,总不能拿个"牌位"来代替。刘禅与他们相隔甚远,又是兵荒马乱的情况下,为了结义千里迢迢的来回跑,确实是不太值当。

最后一点,也是最为重要和现实的一点,就是他们三人的身份差距太大,君臣有别。

在古代的封建制度之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些关系界限分明。特别是君臣关系,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君臣关系间是有着一道轻易不可逾越的鸿沟。前面我们说过,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义的时候都还均是一介布衣,身份地位上没有什么大的差距。后来三人又一同打天下,情分非同寻常,自然也就一直以兄弟相称。

而到了刘禅、关兴与张苞三人的时候,他们的身份地位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刘禅是太子,将来是君,关兴、张苞是臣,尊卑有别。下属和君王称兄道弟,简直就是"成何体统",所以三人未能结拜也是理所当然的。

关兴和张苞结义的时候,为何不叫上刘禅?这里有个很现实的问题

在《三国志》中有这么一句记载,说刘备关羽和张飞恩若父子,而不是亲如兄弟。盖因他们是上下级关系,私底下关系怎么样且不论,在明面上,君臣关系永远高于其他关系。纵使是亲父子亲兄弟,也是先有君臣之礼,后有父子手足之情。

而有句非常现实的话叫做:一代亲,二代淡、三代不管饭。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三人之间的兄弟情是蜀汉政权的精神支撑。但他们三人的后代,终究因为身份的隔阂,没能再续佳话。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