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煦奏折》是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写的一部史料著作。李煦是康熙的亲信,苏州人,任苏州织造达三十年之久。有红学专家考证,李煦之父李士桢是曹雪芹祖母之父。李士桢又将女儿嫁予了时任江宁织造的曹寅(曹雪芹的祖父),李、曹两家又都是康熙的豪门贵族亲信,后虽因被抄家流放而走向破败,但这个由盛而衰的家族史,即让曹雪芹演译成了世界名著《红楼梦》。由于曹寅、李煦与《红楼梦》的关联甚大,故而李煦也成了大家关注与研究的焦点。

《李煦奏折》此书中载有一篇《商人裴永锡等请代奏开採江宁等山内铜铅折》的奏折,引起小编关注,李煦的这个奏折,主要是向康熙皇帝汇报开矿一事,其中南京地区开采的地方有“上元县玉验山,江宁县胄王山”,这两地有盛产铜、铅矿。那么,这个“江宁县胄王山”现在何处呢?查阅相关资料得知,原来它在现在的句容境内的九华山西北处。)
据1983年《江苏省句容县地名录》记载:胄王村原有胄山,群众误称胄王山,村名故为胄王。也是当时胄王生产大队的驻地。(清)金鳌撰《金陵待征录》中记载:“其支峰曰胄山,以形象名,讹为纣,遂立妲己庙,淫祀何所蔑有”。南宋《景定建康志》卷之十七山川志山阜:“胄山,在句容县北三十五里,周回十二里,高十六丈”。《宝华山志》亦有记载。从地质学上分析,它属于宁镇山脉伏牛山中型铜矿的周围矿点。
在《景定建康志》和较近的《金陵待征录》中都有记载,它都属于“句容县”,既然属于“句容县”,为何李煦在这份奏折中说是“江宁县”的呢?
查阅相关资料得知,胄王山一带,历代所属区域不明,行政管辖变更频繁。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皆系僻地荒山,并非干碍民田风水”,说明此处无人居住或很少有人居住,故而得不到有效的管辖而造成属权混乱,仅从现在的区域演变中就可以看出,有属江宁县时期的,今又属句容县管辖;二是李煦是苏州人,像这样的地方,他只能听别人说说而已,无法进行精准判断。
胄王山一带多有传说,如民间流传的“胄王一座坟,能发江南人。要想得此墓,只需用宝镜”。如此看来,这不仅仅是一座坟的陪葬品了,而是其中的多种矿藏资源。“若一开採,则利国利民,甚为有益”,故苏州织造李煦积极上奏折给康熙皇帝“恳求圣恩”开采,“上以利国用,下以利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