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成都8月22日电:"双杠王"于静媛:才华横溢的运动员,也需要那99%的汗水
中国通讯社记者 何玉清
2017年体操世锦赛夺得首届世锦赛冠军,2018年世锦赛再次以绝对优势夺冠,2021年首次以"过错"高分金牌参赛。虽然在23岁时就获得了很多荣誉,被日本运动员奈村誉为"百年一遇的天才",但在"双杠王"余静媛看来,"再次成为才华横溢的运动员,也需要那99%的汗水。
体操少年将关注京远的比赛。
作为东京中国体操男子队最年轻的成员,于静媛在东京奥运会体操男子双杠决赛中展现了"双杠王"的实力,以16.233的成绩夺冠,比银牌得主多0.5分。在体操男子团体决赛中,闫静媛在双杠项目中顶住压力,完成了高难度动作,收获了全场最高分,一度帮助中国队超越日本队。
在谈到东京奥运会之行时,余静媛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直言不讳地说:"松了一口气,很抗拒。"毕竟是奥运会,要说在平时的训练中,100%的水平,当然不是,但有70%。翟静媛说,他19岁时就获得了人生第一个世界冠军,从这一天起,奥运金牌对他来说不仅是一个梦想,更是一个目标,也让很多亲戚朋友翘首以盼。而在奥运舞台上,所有的压力、动力都需要放在一边,因为体育赛事,尤其是体操,最终都是与自己相比的。
奥运金牌后,国内外众多体操迷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对京源教科书级的操作赞不绝口,他称他为"双杠神""双杠机器人"。但他说他不在乎别人怎么称呼他,而是想继续做自己,努力做得更好。"有一天我不会赢得冠军,当我不赢得冠军时,我不会赢得冠军,所以当他们叫我'双杠之神'时,我想我实际上是一个普通的运动员,试试吧。
事实上,努力已经融入了俞景花园的日常生活中。虽然仍处于隔离阶段,但他仍保持低量运动,最新发布的视频也是向网友展示如何在狭小隔离室进行精神错乱训练。在东京奥运会前的十年里,于静媛只在家里住了两晚。
"与其他运动不同,体操需要日复一日地在健身房里,不仅仅是运动员,还有教练。闫景远介绍,在国家队的训练中,只有春节前夕的下午和一月的第一天才能休息,不能回家是常态,要想达到理想的成绩,同等的汗水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我坚持下去,我能比其他人做得更好,那么我相信我会坚持下去。
在于静媛看来,体操不仅仅是一种爱好,一种事业,更是一种改变,让身体变得更好,思维更成熟,心智变得更强。他回忆说,当他还是四川体育职业学院的孩子时,当他的教练不教同龄人他们同龄人的动作,专注于基本技能时,他有点叛逆。后来进入国家队后,他们自己慢慢理解了教练的辛勤劳动,看似枯燥的基本技能为后来的艰难行动奠定了基础。"这之后,我明白很多事情都不快,长辈的话是经验的积累,有自己的原因。
余静媛计划在奥运会结束后回到家乡四川看望父母和教练,然后继续全身心地投入到高强度训练中,希望三年后的巴黎能够弥补东京奥运会体操男子团体决赛的遗憾。在新奥运冠军的眼中,年轻的体操运动员,包括他自己,都应该勇于突破,敢于创新,用汗水铺平道路,正如一路激励他的偶像"体操王子"李宁所说——"一切皆有可能"。(完整)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