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跨越时空的对话|方志敏之女方梅:传承清贫家风 一生洁白朴素

作者:荔枝新闻

编者按:

百年初心,经久不衰。

从战火到青海燕河,那些没有改变初心的老党员们,是如何看待今天的中国?正在蓬勃发展的年轻党员应该如何为新时代而奋斗?

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荔枝新闻推出了一系列关于"跨越时空的对话"的报道,用信仰连接时空,以对话理解初衷,传承使命。

视频加载...

荔枝特约新闻记者 / 石延安摄像 / 权连成编辑 / 周生南设计 / 叶擦兵

在江西省益阳县,有一个著名的红色地标——方志民纪念馆,纪念无产阶级革命和军事专家方志敏烈士。每天,游客纷纷涌向党,从刚刚戴上红领巾的小学生到入党几十年的老党员,都重温革命祖先的故事,在历史的硝烟中接受爱国主义的洗礼。

跨越时空的对话|方志敏之女方梅:传承清贫家风 一生洁白朴素

方志敏纪念馆

而距离江西财经大学两百公里的地方,有一位"后00年代"学生党员刘宇佳,作为一个在新世纪出生和长大的年轻人,她的成长记忆是"奥运"、"世博会"、"嫦娥登月"、"民族抗疫"等关键词,方志敏和那个饱受战争蹂躏的时代,大多存在于教科书中, 电影和想象,这种时空的距离感,让她对那个时代有更多的敬畏,却对那个时代的理解却少了。

跨越时空的对话|方志敏之女方梅:传承清贫家风 一生洁白朴素

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刘雨佳跟随祖先的脚步来到方志敏纪念馆,回顾了那些血腥英雄的英雄事迹,重读了烈士方志敏在狱中写的《脱贫攻坚》、《可爱的中国》等不朽篇章。尊重,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话从这里开始。与这位"00后"党员的对话,是90岁的方美烈士方志敏的独生女。

跨越时空的对话|方志敏之女方梅:传承清贫家风 一生洁白朴素

继承了穷家的风貌,一条毯子代代相传

方梅告诉刘玉佳,其实"清贫"并不是让人过上穷困潦倒的生活,现在物质条件好了,大家应该吃得好,喝得好,过上好日子,但是他们不应该忘记努力。"脱贫攻坚"意味着,无论一个人多么富有,他都应该继续朝着目标创业,把国家建设好,"任何时代都要继承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不会过时。"

跨越时空的对话|方志敏之女方梅:传承清贫家风 一生洁白朴素

想起父亲的话,方梅年轻时勤奋工作,退休后,她走遍全国追随父亲的脚步,更有价值的是,她坚持用自己的人生过一种贫穷的生活,而在90岁的时候,她依然坚持着白淳朴的生活。

方梅现在住在南昌一栋老式住宅楼的六楼,刘玉佳来到这里的时候,方梅的奶奶正在吃早餐,几块谷物,一碗粥,是她的早餐。环顾这个两居室一居室的住宅,一张旧方桌,一张旧沙发,都是客厅里的家具;父亲方志敏、母亲苗敏和挂在墙上的几张自己的老照片是唯一的装饰品。

跨越时空的对话|方志敏之女方梅:传承清贫家风 一生洁白朴素

方志敏烈士留下的毯子

方梅给刘雨佳看了一件用毯子做成的裙子,这是烈士方志敏留给她的唯一"遗产",也是方门可怜的家风传承。说起毯子的由来,方梅老人很感慨。

方梅说,这条毯子原本是叔叔方志晖送给方志敏的,在物资匮乏的那个年代,是珍贵的。1933年,父亲的密友邵世平想率领红十军到中央参加第四次反包围镇压,前方道路险恶,方志敏不给,于是就把这条毯子给了邵世平。

跨越时空的对话|方志敏之女方梅:传承清贫家风 一生洁白朴素

方志敏(中)、邵世平(右)和黄道(左)

1934年,方志敏被俘虏,囚禁在南昌,次年被杀。邵世平知道后,对着毯子苦哭着悼念他已故的朋友。后来,同样是革命家的苗敏被两次监禁,直到1937年。出狱后,苗敏被批准去延安,邵世平用了多年的这条毯子被郑重交给了苗民。

方梅回忆说,新中国成立后,母亲一直紧紧地盖着这条旧毯子,但她从未告诉方梅,这是父亲留下的。1977年母亲去世后,旧毯子传到他手中,但毯子的由来却被封印在尘土中。直到多年后,方美去看望邵世平的妻子,才得知当年有这样一条毯子,比较颜色、瑕疵等细节,方梅意外地发现,毯子不仅还在那里,而且是她妈妈留下的遗物之一!然而,由于当时的生活很差,这条旧毯子早已改成了孩子的衣服。

跨越时空的对话|方志敏之女方梅:传承清贫家风 一生洁白朴素

方志敏和妻子苗敏

对于这阴阳的变化,方梅有些遗憾,她无意中改变了父亲唯一遗物的原貌;但仔细想想,似乎毯子也充分利用了一切,这不正是她父母一生追求的"贫困"吗?

方梅一边轻轻抚摸着毯子,一边讲述着它的故事。她说:"这条毯子首先是我父亲留下的物质遗产,我觉得它很珍贵,看到它就像看到父亲一样;从我父亲开始,很多人都盖过了,虽然后来被做成连衣裙,但保存完好,而且经过多年的使用,就像一个可怜的家庭风格,必须继续传承下去。"

我为我父亲看到了一个可爱的中国:甚至比他想象的更可爱

一条毯子,盘旋了近百年,是珍贵的。除了毯子,方志敏留给方梅和世界的,更是一笔更宝贵的精神财富。烈士方志敏被杀时,方梅只有三岁,由母亲苗敏以笔名"吴美薇"在乡下抚养。虽然她早年丧父,但始终把学习、继承和弘扬方志敏的精神作为自己的使命。

"当时,我父亲在《可爱的中国》中写道,他知道自己可能已经没有时间了,既然不能继续为革命而奋斗,他愿意成为一朵花,祝福中华民族的成长。事实上,现在的中国甚至比我父亲当时想象的还要好。方梅说。

跨越时空的对话|方志敏之女方梅:传承清贫家风 一生洁白朴素

方志敏死后出版物

方梅出生于战争年代,从小就在农村长大,十几岁时并没有接受过更系统的教育。解放战争胜利后,年近18岁的方梅回到了母亲身边,直到这时,她才慢慢编造出一些文化,逐渐从母亲那里学到了一些父亲的生活。她的母亲经常告诫年幼的方梅:"你一定要继承你父亲的精神!父亲这个词逐渐从一个看不见的、不可触及的概念演变成一个致力于为国家服务的英雄。

跨越时空的对话|方志敏之女方梅:传承清贫家风 一生洁白朴素

方梅与"后00后"党员刘雨佳交谈

为了尽可能地恢复父亲的现实生活,方梅在1986年退休后开始投身于新的事业:想写一本《方志敏全传》。依靠单位出具的一封介绍信,方梅花花了十几年时间四处奔波收集资料,然后花了十几年时间打磨和写作。手稿越厚,父亲的形象就越清晰,她越来越能理解父亲当时在想什么。

方梅告诉刘雨佳,她长大的岁月没有条件,读的书太少,虽然热情,但写文章却很困难。没有文化,她不得不在做作业的同时写作;没有灵感,她养成了凌晨三点起床写作的习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她似乎能够看到父亲在南昌监狱里用轻微的烛光写文章,"和我父亲相比,我的这些困难不值得一提。"

跨越时空的对话|方志敏之女方梅:传承清贫家风 一生洁白朴素

方志敏在狱中写雕像

方志敏入狱后,戴着沉重的镣铐,一举一动都受到严密监视,写出10万字以上的遗书,更别说把这些话送出狱了。但他没有屈服,而是以共产党人的坚强意志积极战斗,最终以无所畏惧的革命精神和正直的个性赢得了狱友和其他人的帮助,使这份珍贵的14万字手稿得以出版。

虽然已经90岁了,但年迈的方梅仍然把继承和发扬方志敏的精神视为一项不可推卸的责任。直到今天,她经常去学校、社区和政府单位,向年轻人传授党史和党的教训。父亲写的那些话,她总记得。方梅与刘雨佳分享了她最喜欢的一段话,出自《可爱的中国》,代表了方志敏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中国未来的美好祝愿。

跨越时空的对话|方志敏之女方梅:传承清贫家风 一生洁白朴素
跨越时空的对话|方志敏之女方梅:传承清贫家风 一生洁白朴素

就像她的父亲一样,方梅总是关心国家事务,每天看新闻节目。从扶贫的全面胜利到天文一号成功登陆火星,当她看到美妙的地方时,她会鼓掌。在她看来,中国必须继续沿着进步的道路前进,这与每个年轻人的接力斗争密不可分。

跨越时空的对话|方志敏之女方梅:传承清贫家风 一生洁白朴素

(鸣谢:江西财经大学、益阳县委宣传部、方志民纪念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