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跨越時空的對話|方志敏之女方梅:傳承清貧家風 一生潔白樸素

作者:荔枝新聞

編者按:

百年初心,經久不衰。

從戰火到青海燕河,那些沒有改變初心的老黨員們,是如何看待今天的中國?正在蓬勃發展的年輕黨員應該如何為新時代而奮鬥?

值此中國共産黨成立一百周年之際,荔枝新聞推出了一系列關于"跨越時空的對話"的報道,用信仰連接配接時空,以對話了解初衷,傳承使命。

視訊加載...

荔枝特約新聞記者 / 石延安攝像 / 權連成編輯 / 周生南設計 / 葉擦兵

在江西省益陽縣,有一個著名的紅色地标——方志民紀念館,紀念無産階級革命和軍事專家方志敏烈士。每天,遊客紛紛湧向黨,從剛剛戴上紅領巾的國小生到入黨幾十年的老黨員,都重溫革命祖先的故事,在曆史的硝煙中接受愛國主義的洗禮。

跨越時空的對話|方志敏之女方梅:傳承清貧家風 一生潔白樸素

方志敏紀念館

而距離江西财經大學兩百公裡的地方,有一位"後00年代"學生黨員劉宇佳,作為一個在新世紀出生和長大的年輕人,她的成長記憶是"奧運"、"世博會"、"嫦娥登月"、"民族抗疫"等關鍵詞,方志敏和那個飽受戰争蹂躏的時代,大多存在于教科書中, 電影和想象,這種時空的距離感,讓她對那個時代有更多的敬畏,卻對那個時代的了解卻少了。

跨越時空的對話|方志敏之女方梅:傳承清貧家風 一生潔白樸素

在建黨一百周年之際,劉雨佳跟随祖先的腳步來到方志敏紀念館,回顧了那些血腥英雄的英雄事迹,重讀了烈士方志敏在獄中寫的《脫貧攻堅》、《可愛的中國》等不朽篇章。尊重,跨越時間和空間的對話從這裡開始。與這位"00後"黨員的對話,是90歲的方美烈士方志敏的獨生女。

跨越時空的對話|方志敏之女方梅:傳承清貧家風 一生潔白樸素

繼承了窮家的風貌,一條毯子代代相傳

方梅告訴劉玉佳,其實"清貧"并不是讓人過上窮困潦倒的生活,現在物質條件好了,大家應該吃得好,喝得好,過上好日子,但是他們不應該忘記努力。"脫貧攻堅"意味着,無論一個人多麼富有,他都應該繼續朝着目标創業,把國家建設好,"任何時代都要繼承艱苦奮鬥的精神,這不會過時。"

跨越時空的對話|方志敏之女方梅:傳承清貧家風 一生潔白樸素

想起父親的話,方梅年輕時勤奮工作,退休後,她走遍全國追随父親的腳步,更有價值的是,她堅持用自己的人生過一種貧窮的生活,而在90歲的時候,她依然堅持着白淳樸的生活。

方梅現在住在南昌一棟老式住宅樓的六樓,劉玉佳來到這裡的時候,方梅的奶奶正在吃早餐,幾塊谷物,一碗粥,是她的早餐。環顧這個兩房間一房間的住宅,一張舊方桌,一張舊沙發,都是客廳裡的家具;父親方志敏、母親苗敏和挂在牆上的幾張自己的老照片是唯一的裝飾品。

跨越時空的對話|方志敏之女方梅:傳承清貧家風 一生潔白樸素

方志敏烈士留下的毯子

方梅給劉雨佳看了一件用毯子做成的裙子,這是烈士方志敏留給她的唯一"遺産",也是方門可憐的家風傳承。說起毯子的由來,方梅老人很感慨。

方梅說,這條毯子原本是叔叔方志晖送給方志敏的,在物資匮乏的那個年代,是珍貴的。1933年,父親的密友邵世平想率領紅十軍到中央參加第四次反包圍鎮壓,前方道路險惡,方志敏不給,于是就把這條毯子給了邵世平。

跨越時空的對話|方志敏之女方梅:傳承清貧家風 一生潔白樸素

方志敏(中)、邵世平(右)和黃道(左)

1934年,方志敏被俘虜,囚禁在南昌,次年被殺。邵世平知道後,對着毯子苦哭着悼念他已故的朋友。後來,同樣是革命家的苗敏被兩次監禁,直到1937年。出獄後,苗敏被準許去延安,邵世平用了多年的這條毯子被鄭重交給了苗民。

方梅回憶說,新中國成立後,母親一直緊緊地蓋着這條舊毯子,但她從未告訴方梅,這是父親留下的。1977年母親去世後,舊毯子傳到他手中,但毯子的由來卻被封印在塵土中。直到多年後,方美去看望邵世平的妻子,才得知當年有這樣一條毯子,比較顔色、瑕疵等細節,方梅意外地發現,毯子不僅還在那裡,而且是她媽媽留下的遺物之一!然而,由于當時的生活很差,這條舊毯子早已改成了孩子的衣服。

跨越時空的對話|方志敏之女方梅:傳承清貧家風 一生潔白樸素

方志敏和妻子苗敏

對于這陰陽的變化,方梅有些遺憾,她無意中改變了父親唯一遺物的原貌;但仔細想想,似乎毯子也充分利用了一切,這不正是她父母一生追求的"貧困"嗎?

方梅一邊輕輕撫摸着毯子,一邊講述着它的故事。她說:"這條毯子首先是我父親留下的物質遺産,我覺得它很珍貴,看到它就像看到父親一樣;從我父親開始,很多人都蓋過了,雖然後來被做成連衣裙,但儲存完好,而且經過多年的使用,就像一個可憐的家庭風格,必須繼續傳承下去。"

我為我父親看到了一個可愛的中國:甚至比他想象的更可愛

一條毯子,盤旋了近百年,是珍貴的。除了毯子,方志敏留給方梅和世界的,更是一筆更寶貴的精神财富。烈士方志敏被殺時,方梅隻有三歲,由母親苗敏以筆名"吳美薇"在鄉下撫養。雖然她早年喪父,但始終把學習、繼承和弘揚方志敏的精神作為自己的使命。

"當時,我父親在《可愛的中國》中寫道,他知道自己可能已經沒有時間了,既然不能繼續為革命而奮鬥,他願意成為一朵花,祝福中華民族的成長。事實上,現在的中國甚至比我父親當時想象的還要好。方梅說。

跨越時空的對話|方志敏之女方梅:傳承清貧家風 一生潔白樸素

方志敏死後出版物

方梅出生于戰争年代,從小就在農村長大,十幾歲時并沒有接受過更系統的教育。解放戰争勝利後,年近18歲的方梅回到了母親身邊,直到這時,她才慢慢編造出一些文化,逐漸從母親那裡學到了一些父親的生活。她的母親經常告誡年幼的方梅:"你一定要繼承你父親的精神!父親這個詞逐漸從一個看不見的、不可觸及的概念演變成一個緻力于為國家服務的英雄。

跨越時空的對話|方志敏之女方梅:傳承清貧家風 一生潔白樸素

方梅與"後00後"黨員劉雨佳交談

為了盡可能地恢複父親的現實生活,方梅在1986年退休後開始投身于新的事業:想寫一本《方志敏全傳》。依靠機關出具的一封介紹信,方梅花花了十幾年時間四處奔波收集資料,然後花了十幾年時間打磨和寫作。手稿越厚,父親的形象就越清晰,她越來越能了解父親當時在想什麼。

方梅告訴劉雨佳,她長大的歲月沒有條件,讀的書太少,雖然熱情,但寫文章卻很困難。沒有文化,她不得不在做作業的同時寫作;沒有靈感,她養成了淩晨三點起床寫作的習慣,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她似乎能夠看到父親在南昌監獄裡用輕微的燭光寫文章,"和我父親相比,我的這些困難不值得一提。"

跨越時空的對話|方志敏之女方梅:傳承清貧家風 一生潔白樸素

方志敏在獄中寫雕像

方志敏入獄後,戴着沉重的鐐铐,一舉一動都受到嚴密監視,寫出10萬字以上的遺書,更别說把這些話送出獄了。但他沒有屈服,而是以共産黨人的堅強意志積極戰鬥,最終以無所畏懼的革命精神和正直的個性赢得了獄友和其他人的幫助,使這份珍貴的14萬字手稿得以出版。

雖然已經90歲了,但年邁的方梅仍然把繼承和發揚方志敏的精神視為一項不可推卸的責任。直到今天,她經常去學校、社群和政府機關,向年輕人傳授黨史和黨的教訓。父親寫的那些話,她總記得。方梅與劉雨佳分享了她最喜歡的一段話,出自《可愛的中國》,代表了方志敏對黨的無限忠誠,對中國未來的美好祝願。

跨越時空的對話|方志敏之女方梅:傳承清貧家風 一生潔白樸素
跨越時空的對話|方志敏之女方梅:傳承清貧家風 一生潔白樸素

就像她的父親一樣,方梅總是關心國家事務,每天看新聞節目。從扶貧的全面勝利到天文一号成功登陸火星,當她看到美妙的地方時,她會鼓掌。在她看來,中國必須繼續沿着進步的道路前進,這與每個年輕人的接力鬥争密不可分。

跨越時空的對話|方志敏之女方梅:傳承清貧家風 一生潔白樸素

(鳴謝:江西财經大學、益陽縣委宣傳部、方志民紀念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