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图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袁胜 江苏银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丰刚
江苏是水产养殖大省,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主要推动水产养殖品种,摸索了很多成功的养殖模式,如连云港主要养殖泥和鲤鱼,南美白混养的罗氏沼泽虾在该州正在兴起,淮安宿雾河蟹、小龙虾生机勃、苏南河蟹等都颇具特色, 而盐城地区主要是养殖异质性银蛞蝓,产量在国内首屈一指,以大丰、笋为主要产区,辐射周边沿海、探水、建湖、东台、海安等地,养殖条件好,产量高,多种配套环节齐全。前几年,许多盐城农民由于种植异质银蛞蝓而积累了巨额财富,价值超过1000万。前几年养殖户最怕孢子病,治愈率低,然后红鲱鱼出现,直到最近爆发氡出血,鱼类养殖变得越来越困难。作者对异质性银蛞蝓影响最大的三种疾病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一些防控建议,供行业参考。
一
出血、红鲱鱼、孢子病的基本情况
1、出血

垂死的鱼鳃出血
盐城地区的水产养殖在2009年左右开始出现出血,2011年左右开始大规模爆发,病种鱼类为鲭鱼,与池塘中的其他鱼类一起不生病,受累鱼的大小从水花到成年鱼都会生病。该病的发病始于3月底,11月后有所下降,冬季有零星死亡。这种疾病的死亡率很高,一旦疾病处理不当,就有可能整个池死亡。
主要症状:近死鱼出群(但这种现象较少),全身发黑,鳍末端发白,最典型的特征是死鱼覆盖有红点。检查垂死的鱼,眼球突出,眼球和下颚,胸鳍基点充血,部分鱼有身体出血的现象,病鱼鱼出水,鳃开始大量出血。尸检发现内脏粘连,肝淤血严重,部分鱼有黄色半透明腹水,病池鱼觅食。经长江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病原体被确定为鲱鱼造血器官坏死病毒(鲤鱼疱疹病毒2型)。目前,发现出血性疾病的症状与体温有关,在最合适的非病毒温度区,疾病不出现明显症状,需要慎重治疗。
2、大红鼻涕虫
鲭鱼患有大红鲱鱼
该病的流行时间为5-6月上半月和9月下半月-10月,患病物种有鲭鱼、草鱼、鲤鱼、鲭鱼等,近死鱼出群(这种现象较多),全身发黑,末端鳍白。检查垂死的鱼,眼球突出,丝绸鲜红(取出水面几秒钟后颜色开始变暗),全身无充血和出血现象。尸检发现内脏是粘连的,肝淤血是严重的黄色半透明腹水。因此,诊断出这种疾病需要在池塘边上进行,送诊断很容易误诊。
3、孢子
喉孢子引起的死鱼
目前,在渚北北部地区发现的对鲭鱼有害的孢子有5种,分别是特殊碘泡泡鳃中的寄生虫、吴力碘泡泡肝脏中的寄生虫、洪湖碘泡喉咙中的寄生虫、体表单极寄生物和生活在背部肌肉中的结晶接缝碘泡泡虫(这里感谢张金勇,中国科学院水产研究所研究员,为江苏北部地区孢子的分类、鉴定和预防做了大量工作。这些昆虫有的无害,如特殊型碘泡泡虫主要危害幼鱼,对成鱼的危害很小,主要影响单极子生长,致死率不高,但其他三种孢子的死率都很高。
二
2015年疾病发病率及下一个疾病研究方向
1、疾病的发病率
出血: 2015 年上半年首次监测银蛞蝓出血病, 4 月 6 日,水温19°C,下半年在大丰建丰农场首次发现发病, 8 月 16 日,当时水温为28°C。
大红蕨:2015年上半年首次发现时间是5月9日,水温为22°C,下半年首次发病时间为8月24日,水温为26°C。
孢子病:2015年下半年孢子病发病率高于上半年,特别是下半年台风过后,鱼类养殖池80%以上的鱼类养殖区出现喉孢子、腹孢子,监测3个池塘(揭阳县励展发展公司, 阳马北荒野渔场、揭阳县东方村4队渔场各1口)死亡率达70%以上。
2、疾病研究的下一个方向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鲭鱼主要疾病特别是出血性疾病的发病率和危害程度与环境压力密切相关。据调查,安装底部微孔充氧、旋转投饵机、投饵浮式饲料的池塘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池塘,特别是传统池塘,亚硝酸盐高、低氧溶性池塘更易爆发。因此,研究环境胁迫对异质银蛞蝓主要病害的影响应该是下一步的重点。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笔者团队监测了浙江省某研究院生产的两个池塘注射组织浆液疫苗,其中位于望洋公司的池塘在接种疫苗半个月内开始发病,死亡率超过全池总量的60%;
对位于某一地区的养鱼池进行监测发现,扬州濮阳湖毛姓苗圃户购买了14个池塘,14个池塘全部患病,最低发病率规格在5cm左右,通过相关渠道了解到其他地区从这里购买的苗子也生病了。这是否表明出血性疾病具有垂直传播的可能性?
2015年,出血性疾病的危害程度低于2014年,养殖户发现,及时卖鱼造成的出血损失较小。大出血普遍分布在襄阳、大丰、东台、海安、兴化等地,2015年与大丰相比受影响最为严重。监测其水温首次发病19°C,大丰剑丰养殖场发病率为92%(监测池塘26例,24例,死亡50%以上),2015年鲭鱼主要病害流行的特点是交叉感染严重,后半年出血、喉孢子、红鲱鱼甚至3种病害同时暴发的池塘多。因此,对异质性银鼻涕虫并发症的研究应该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由于鱼捕捞资金快,利润高,投资少,现在甚至在养殖集中区也已成立鱼死鱼协会
三
异质性银鲱养殖瓶颈来得如此之快的原因
一个是质量退化。水质恶化,亲鱼减少,长期近亲繁殖导致异质银鲱鱼种子资源退化,从而容易发生病害。一些小型苗圃养殖场不使用兴国红鲤作为亲本和异质银鲱鱼杂交繁殖后代,而是使用普通鲤鱼。一些养殖场可能以体弱受伤的鱼为亲本,直接导致幼苗质量下降。如蟹苗,许多育苗场采用2.1-2.3左右的雄蟹,1.9-2.1的雌蟹为亲本,在连续繁殖的条件下会导致个体蟹体小。
二是盲目吸毒。一些不良商家为了牟利,向养殖户出售国家禁止的原料粉等药品,长期大剂量原料粉,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鱼体质下降,易感染和寄生虫感染。某些成分不明的杀虫药的盛行,可能对鱼的鳃和鱼体更具刺激性,容易诱发疾病,此外,不正确的预防观念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长期添加抗菌药物如三黄、大蒜素等药物引起鱼肠微生物组紊乱,容易患病。我们做过一些杀虫药的跟踪,比如一些厂家杀锚头跳蚤的特效药,使用鲜红色的蚕丝,有的池塘直接暴发后大红蛞蝓,其对鳃的刺激就可以看出。
第三,喂养这个概念是不正确的。有的养殖户快速获利,过度投饵高蛋白,导致残留饵料和粪便沉积在池塘底部,池塘底部酸化,容易滋生细菌,感染疾病,进而鱼肝负担较大,也容易滋生病害。在现实中,许多农民在自加工材料中仍会过量添加乙醇、黄曲霉毒素等促进生长的药物。一些农民忽视了草鱼中胆碱的添加,这可能导致身体衰退和疾病。
第四,死鱼的处理不正确。死鱼不埋得很深,有些鲜鱼可能用保鲜膜包装加工成超市,有些烂后被商家收集后进行鱼粉加工,然后加入饲料中,增加了鱼病传播的几率。因为鱼要鱼到鱼钱快,利润高,投入少,现在在养殖集中区甚至成立了鱼死鱼协会,并进行企业管理。
第五,水质控制不到位。一些养殖户仍然坚持传统的"半月杀虫、半月消毒"的观念,忽视水质控制,造成鱼病治理困难。根据对普通农民的调查,超过80%的农民认为维生素越甜越甜,质量越好。完全直观的感觉了解了药物的质量,很多养殖户不知道孢子应该提前氧合处理,在使用中将孢子粉甚至放在机舱内激活四天后;
六、放养密度高。异质银亩产量可达2500公斤,这种高密度养殖在创造较高财富的同时增加了鱼病的几率,容易形成一些鱼病流行的爆发。养殖品种也过于单一,抗性风险低,一旦鱼价下跌或爆发,损失惨重。
七是修炼者的门槛太低。许多非专业人员进入该行业,简单的粗加工将开始为水产养殖业服务。今年在笔者与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发现有一个2000亩的自来水农刚到大二,专业知识刚开始接触的学生都很自信,听的话,人很惊讶。此外,同样的疾病,养殖户请8名水产技师帮助诊断,可能提出3-4种不同的病因和治疗措施,让养殖户不知所措,最终选择相信自己。
八是小型饲料厂。自加工饲料厂以其低廉的价格吸引了大量养殖户,但小型饲料厂的原料质量可能得不到保证,饲料配方不够科学,制造设备不够先进,原料药等药材随意添加。
四
如何突破疾病,提高栽培率
对于氡出血的流行,一是要做好流行病学调查,找出病因、疾病发生、感染途径,才能找到治愈方法做好抗体的基础研究,增加鱼自身对疾病的抵抗力;三、严格控制病死鱼,坚决深埋处理,不让死鱼流回饲料;四、严格控制鱼类毒品,加大非法毒品、人用毒品,打击原料药和假药斗争要引导农民合理规范地使用毒品;五、及时对养殖户进行技术指导,对饵料数量进行控制,对品种进行轮作,对水质控制指导养殖健康;第六,寻找替代物种或改变育种模式。考虑在病池养殖其他物种,开展物种轮作,减少病害传播,七是加强技术服务人员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强化服务意识、法律意识,减少违法用药的主观主动性。
2011年,在出血性病原体尚未确定之前,笔者试图治疗该病,当时并不知道具体病原体,因此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处理:青霉素和诺夫洛莎星灵和病毒灵共同诱饵喂养,外植酸钠一次,然后用优质碘两次。在襄阳港养殖区池塘效果十分明显,控制率达100%,有3口30亩池塘,原来死鱼每天3000尾(大小0.5斤),服药4天后,死亡率下降到10尾以下,一度引起盐城病毒精神, 青霉素缺货。但在2012年和2013年复制该计划收效甚微。后来在相关基础研究(江苏省淡水研究所鱼病室研究员薛伟团队的研究成果)中,我们考虑了弱化传播途径以控制疾病的方法,例如使用器具收敛功能五倍于末端的盐雾一起,在大多数情况下, 死亡率会降低,主要是因为五次从体内去除过多的粘液,并且疾病可以通过粘液传播。建议养殖户朋友在池塘发病后,不要随意服用药物,通过短暂停料(减少鱼群接触)、改善水质(不使用需氧制剂)等方法稳定病害,等待温度变化,病情可大为改善。
许多农民仍然非常害怕大红鲱鱼的处理。很多农民使用我们推荐的方法仍然不能治愈甚至加重,这主要是考虑药物的质量。目前,相关部门缺乏对水产药品的监管,即使有监管,也不是很严格。例如,碘制剂,每500mL的价格从6元到70元不等,相当多的药店在追求高利润的前提下,在商品质量提供的前提下存在问题,养殖区里到处都是大量的大桶碘,卖家的原碘, 这意味着碘的含量超过90%,但绝大多数此类产品都是有问题的。但是他们抓住了农夫的心理,东西很好,但价格不贵,所以卖得特别好!因此,在治疗相关疾病时,延缓疾病,造成重大损失。但农民并不认为自己使用的东西有问题,反而会觉得技术人员处方有问题,痛!
关于孢子的处理,并非所有孢子都是有害的,如果鳃中存在少量孢子,则仅害怕处理是不够的,它们在生命周期结束时会自然脱落。对于更有害的孢子,应小心。很多养殖户习惯于用敌虫处理孢子,其实风险非常大,因为虫子有胃毒作用,会影响鱼的喂养,影响内服药的摄入。治疗孢子的常用药物,外用:铜环酸,敌虫;通常需要使用2-3次(外用药第一次不建议使用天妇霉素乳液,需在投饲结束后半小时洒上,池塘风尽量不洒;内部服务:毒死蜱盐酸、二激流液、盐酸左旋风分离器、磺胺类等。应根据养殖品种、规格、温度、发病率选择合理(混合池池水温低时严禁使用氯苯内衣)。
疾病治疗的首要关键是诊断,如果诊断错误,使用任何好药都没有意义。此外,在捕捞价格下跌、病害频发、亏损成为市场下常态,鱼医突然从暴利人群变成了高危人群,所有技术人员在执业过程中都需要细心处理。
此外,还有需要强调的是,目前抗生素的滥用已经到了极其可怕的地步,对于他们自己,对于行业来说,也为了子孙后代,希望广大农民在控制自己使用的过程中,尽量不要使用抗生素飞溅池塘!
重印声明
本文为《水产前线》独家版,版权合作问题可 [email protected]。如需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