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夏日赶海忙 莫伤文昌鱼

海西晨报见习记者 陈启红 令子记者 彭毅军实习生 沈新宇

夏日赶海忙 莫伤文昌鱼
夏日赶海忙 莫伤文昌鱼

最近,厦门的"热值"非常高,很多市民选择去海浪降温。在环岛路海边,退潮时,一群"捉海部队"出现,捡起花蛤,挖鳗鱼,钓小鱼,抓小虾,忙得不可开交。

但是你知道吗?这可能会破坏生态环境,也可能影响文昌鱼这种稀有生物的生长。《晨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访问和调查。

记者直击

退潮时,市民和游客纷纷涌向大海

最近几天持续的高温天气使海边成为市民和游客的首选。

昨天傍晚,正好退潮时,记者在环岛路海边看到,不少市民前来取海,还带来了各种工具,如玩具铲、工兵铲、不锈钢刮刀、铁勺,甚至还有人带电风扇。过滤掉泥沙后,许多蛤蜊、小鱼、小虾等暴露在泥滩上,戴上手套,装进口袋。

陈光诚是一名公民,是"追海部队"之一,他被看到拿着工兵铲子和储物箱在海滩上等着。"我看到抖音的一个小视频说,退潮后海滩上有很多海鲜,所以我带着工具早早地来了。我把我挖出来的海鲜带回家,与家人分享。他告诉记者。

专家提醒

它可能破坏海洋环境

然而,许多市民和游客并不知道,环城公路沿线的黄可观音山海域不仅仅是一个受欢迎的海钓胜地。据厦门白海豚文昌鱼类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徐静介绍,黄厝石南下亚洲湾饭店的周围地区属于文昌鱼类保护区。记者看到附近保护区的广告牌,标明了保护区的具体范围,还明确指出"严禁在保护区核心区域内开展任何危害文昌鱼类资源及其栖息地环境的开发利用活动","禁止其他直接或间接损害海洋生态环境、损害海洋生物资源的行为"。

那么,市民和游客挖花蛤的行为会对文昌鱼产生影响吗?徐静说,退潮后,保护区内文昌鱼的栖息地就会暴露出来,如果在这里挖花蛤,就会破坏文昌鱼的栖息地。

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在官网上曾提出这样的提醒:文昌鱼主要生活在中、粗沙地上深度为5米至10米的浅海水中,退潮时,市民和游客用铲子等工具挖掘,可能对文昌鱼的栖息地造成破坏, 特别是海上活动数量较多,影响较大,可能对文昌鱼造成一定的危害。

在记者走访和调查期间,不少市民和游客表示,他们不知道黄沧海有文昌鱼保护区,也不知道挖花蛤的行为会影响文昌鱼,今后会关注。

联合执法

劝说冒犯公民

据了解,厦门已颁布《厦门文昌鱼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和《厦门海洋环境保护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提醒市民开展合法捕捞活动,注意相关区域的标志和劝说板,尽量避开文昌鱼类自然保护区。

徐静表示,鉴于近期市民和游客涌海挖花蛤的情况,除了扩大在文昌鱼类保护区相关区域安装标志、广告牌和劝说板的范围外,还将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 并招募志愿者劝说文昌鱼类保护区内的市民,对于"利益第一"的团队,执法团队将对他们采取相应措施。

健康提醒

不建议食用挖出的花蛤

在访问期间,记者发现黄厝海地区是"大军"挖掘花蛤最青睐的海域之一。《厦门吃海》一书的作者、渔业文化专家朱佳林说,这是因为黄可海域与人们的活动范围高度重叠。

据了解,贝类更容易吸附重金属物质,对海洋环境也有一定的净化作用,如果不经过净化处理就食用,就会对人体有害。

据悉,厦门市场销售的花蛤大多不是厦门产的,所有贝类在进入市场前必须经过净化处理和健康检测,公众挖出的野蛤不建议食用。

小科学

文昌鱼

文昌鱼是从低等动物进化到高等动物的重要过渡型,是动物进化史上的活化石,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文昌鱼对生存环境要求很高,更喜欢生活在较疏的砾石土地上,最好在沙子中混合少量的贝壳碎片和棘皮动物骨碎片,以方便其活动和呼吸。此外,它的居住环境还需要有一定程度的海水盐度,水温要冷暖,水流不宜太急,风浪不宜过大等,因为对环境"苛刻",所以不易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