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农作物雨后迎高温,病虫害防治需警惕

近期雨季、马铃薯、小米等作物的生产是非常有益的,但在多雨、潮湿、高温的环境中,也为大豆、小米、马铃薯病害等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造成严重的作物病虫害,导致减产。近日,山西省植物保护植检站高级农学家于丽萍专门针对雨季作物、重大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和防治做了详细的介绍。

农作物雨后迎高温,病虫害防治需警惕

她是一个美丽的人

山西省植物保护检验站高级农艺师

土豆是主要害虫

01 土豆 28 星瓢虫

马铃薯可产于山西省各地28只星瓢虫,一年两代。成虫在枯草、树缝和石块折痕冬季,第二年在5月中下旬,先在附近杂草丛生,然后逐渐迁徙到马铃薯,种植物作为害虫繁殖产卵,成虫产卵期很长,卵在叶的后部产量较高,常20~30直立成块。用蠕虫和成虫伤害叶子。老式的蠕虫将鼻涕虫转向叶子的背部或茎。在炎热的夏季,成虫躲在阴凉处停止进食。一般从6月下旬到7月上旬和8月中旬,第一代和第二代幼虫通常处于鼎盛时期,而在9月中旬,第二代成年昆虫正在寻找越冬地点。进入,幼虫剥叶肉在叶的背面,只留下表皮,形成许多不规则的半透明细凹纹,形状像胫骨的底部。也可以把叶子吃成洞状或只有叶脉,严重,受影响的叶子干燥,褐色,整个植物死亡。

防控方法:28只星瓢虫发生,现场卵孵化率为15%~20%,可选择80%敌方乳油或90%结晶敌对硫磷乳液或50%马拉硫素乳液或40%瓢虫乳液1000倍液态,1.8%阿维辛喷雾1500倍液态控制;或者每667平方米用4.5%氯氰化物30~50克,或20%氰化物20~40克喷雾防控,叶背必须喷入液体中,防止虫害漏网。

02 豆荚

大豆从南向北分布在中国许多省(市)。除土豆外,寄主植物还有花生、棉花、大豆、甜菜、麻、西红柿、韭菜等。一代5龄幼虫(假蛾)在山西省的土壤中过冬。翌年6月中旬,成虫作为危害从6月下旬到8月中旬出现,8月是危害严重的时期,成虫聚集在植物的树枝上作为害虫,活泼而善于攀爬。豆虫喜欢吃土豆的嫩片。将叶子咬成洞或缺少的雕刻,甚至吃掉,只留下网状脉络。成虫在受到惊吓时迅速分散或倒在地上,并且能从腿部末端分泌出含有茴香的黄色液体,如接触人体皮肤,可引起发红和肿胀的泡沫。成虫在土壤中产卵约5厘米,每个孔约70至150枚卵。豆虫以害虫为食,但幼虫以肉为食,以蝗虫卵为食。当幼虫孵化并分散觅食时,如果没有蝗虫卵可以吃,它们就会饿死。通常蝗虫卵块可以被幼虫吃掉。

防控方法:发现成虫后,(1)粉剂喷洒:用1.5%甲基1605粉、或2%锑松粉、或敌方百里香粉2.5%,每667平方米用1.5~2.5公斤。(2)喷淋:交替喷1.8阿维霉素2000次,或每667平方米喷洒20%氰化物20~40g,或4.5%氯氰酸酯30~50克等药剂2次,回喷液体,施用间隔7~10天。

03 马铃薯晚期病害

晚熟的马铃薯病害主要影响叶片、茎和薯片。马铃薯晚疫菌喜日暖夜凉爽高湿环境,相对湿度在95%以上,18°C~22°C条件,有利于孢子囊形成,所以多雨年,空气潮湿,或暖雾条件严重,病害常见于各地,危害严重。即马铃薯开花前后,田间有中心品系,在温度湿度适宜和种植病害感知品种的条件下,约10~14天后,病害可传播到田间各株。在严重的情况下,叶子枯萎,整个植物死亡。

综合防控:(1)及时发现中心应变。且在病害点对石灰进行消毒,并对病害50米左右喷洒戴森锰锌、霜冻、乳膏锰锌等药剂500倍的预防治疗。(2)对于已经发生的领域,交替使用上述药剂进行2~3次喷雾防控。以山西省为例,上述技术可用于每667平方米产量低于1500公斤的田地;每667平方米生产2000~3000公斤田地,马铃薯开花后第一雨后,人们可以进入田间喷洒80%戴森锰锌500倍液,7天后再打70%锌1000倍。第二次给药10天后,根据情况再喷洒72%细黑聚糖或10%氰化物乳膏2000次液体喷雾。

谷物是主要的病虫害

01 小米叶甲

甲虫也被称为小米负泥虫。成虫沿叶脉叮咬叶肉,受影响的叶子形成白色条纹;幼虫大多藏在心叶中吃嫩叶,一般为3~5头,多20头潜入谷心的同一株植物中。使叶面出现白色条纹的吃痕,严重受害,导致叶面枯萎,叶子腐烂或死心,整株死亡。

这种蠕虫每年发生一代,成虫潜伏在山谷,田野裂缝中,枯草叶下或杂草根部下以及冬季的土壤中。次年5-6月成虫飞出活动,吃谷叶或横尾,中午特别活跃,有假死感和感光性。6月初进入产卵季节,卵散落在1~6片叶的背面,叶片多2~3片,产卵期7~10天,先孵化的幼虫经常聚集——啃食叶肉,有的体负粪便,幼虫一共4年,20多天,老熟后爬到土l~2厘米处做飞蛾, 蛾子外面粘稠细土,像蚯蚓一样,波纹期为16~21天。有羽毛的成虫在9月中旬进入越冬。在干旱或容易发生洪水的年份,这种昆虫在干燥或干燥的土地上容易受到干燥的土地的影响,早春的山谷比旋转的土地更容易受到山谷和重地的后期播种的影响。

防治方法:有毒土壤:用2.5%溴化氰化物乳液50毫升水1~2公斤,将细土20~25公斤混合到有毒土壤中,撒在植物心叶和腋窝之间。喷雾:每667平方米2.5%高效氯化菊花乳液,或25克/升溴菊花乳液2000倍液,液体剂量40~50公斤,田间喷洒,可结合秧苗期提出的冰毒、跳粒甲虫、稻蝇等成虫。

02 灰烬小米

以幼虫腐烂为食基部的籽粒茎,播种期受害人形成死心幼苗,穗病害容易在风中落下,常形成穗状,并使籽粒空出,形成白色穗状。或者在风雨中,大量折叠厂造成的产量减少。

该蠕虫每年在山西发生两代。在山谷或草地,玉米茧和玉米秸秆与旧的煮熟的幼虫中过冬。幼虫在5月下旬为蛾,6月上旬有羽毛,6月中旬为成虫开花,然后进入产卵季节,第一代幼虫集中在6月中下旬,对春谷幼苗造成危害,造成死心。第二代幼虫主要处于8月中旬至9月上旬的春谷期。成虫比日落后多羽化,白天在山谷或其他植物中隐藏着叶背、土缝等黑暗的地方,夜间活动,有光照。第一代成虫大多产于春谷幼苗和中下叶背向叶尖中央脉部,少数可在叶面产生。第二代成年卵位于穗状春谷的基部或中央叶背上,少量位于籽茎上。第一批幼虫活泼,爬行迅速。大多数幼虫沿着卵株的茎爬到下部叶子或靠近地面的新根部,以采取食物造成伤害;部分停泊者下垂,随风吹到邻近的植物或落到地上爬上去。

防治方法:采粮期,是一代小米卵孵化期到幼虫茎的阶段,幼虫施用前是防治茎的关键时期。一般谷间每500粒苗有l个卵块,用2.5%溴化菊花乳液50毫升浇水1~2公斤,混合细土20~25公斤成有毒土壤,散落在谷地植物心叶或根部。还可选用1.5%果粉2公斤,混合细土20公斤放入有毒土中,撒在谷根,形成药带,效果也很好。1%甲盐1500倍、高氯马1000倍等喷雾剂也可用于防控。

03 谷叶斑病

谷类叶斑病主要害叶。叶椭圆形,大小2至3厘米,中灰褐色,边缘棕色至红棕色。后来的斑块上诞生了小黑点,细菌主要在带有孢子的植物病害残留物上越冬。第二年春天产生了孢子,通过风和雨传播,最初的入侵和再次感染。雨季,雨季易患病。

防控方法:早发喷施36%甲硫菌重悬剂500~600次液体或50%多菌可吸入湿气粉600~800次液体,60%防霉宝超微润湿粉800次液体,50%琥珀化肥铜可湿粉500次液体,30%碱性硫酸铜悬浮液400次液体,47%加林可湿粉700次液体, 12%绿色乳液铜乳液600次液态,每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控2~3次。

编辑:李敏 王大伟 审计:沈洪涛

(原文,转载请注明出处!欲了解更多实用、原创的农业技术和知识,请关注微信110公益平台。方法1:微信搜索:农业110,点击跟进。方法二:微信搜索ID:sxnk963110,点击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