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雨季、馬鈴薯、小米等作物的生産是非常有益的,但在多雨、潮濕、高溫的環境中,也為大豆、小米、馬鈴薯病害等病蟲害的發生和傳播創造了有利條件,造成嚴重的作物病蟲害,導緻減産。近日,山西省植物保護植檢站進階農學家于麗萍專門針對雨季作物、重大病蟲害的發生特點和防治做了詳細的介紹。

她是一個美麗的人
山西省植物保護檢驗站進階農藝師
洋芋是主要害蟲
01 洋芋 28 星瓢蟲
馬鈴薯可産于山西省各地28隻星瓢蟲,一年兩代。成蟲在枯草、樹縫和石塊折痕冬季,第二年在5月中下旬,先在附近雜草叢生,然後逐漸遷徙到馬鈴薯,種植物作為害蟲繁殖産卵,成蟲産卵期很長,卵在葉的後部産量較高,常20~30直立成塊。用蠕蟲和成蟲傷害葉子。老式的蠕蟲将鼻涕蟲轉向葉子的背部或莖。在炎熱的夏季,成蟲躲在陰涼處停止進食。一般從6月下旬到7月上旬和8月中旬,第一代和第二代幼蟲通常處于鼎盛時期,而在9月中旬,第二代成年昆蟲正在尋找越冬地點。進入,幼蟲剝葉肉在葉的背面,隻留下表皮,形成許多不規則的半透明細凹紋,形狀像胫骨的底部。也可以把葉子吃成洞狀或隻有葉脈,嚴重,受影響的葉子幹燥,褐色,整個植物死亡。
防控方法:28隻星瓢蟲發生,現場卵孵化率為15%~20%,可選擇80%敵方乳油或90%結晶敵對硫磷乳液或50%馬拉硫素乳液或40%瓢蟲乳液1000倍液态,1.8%阿維辛噴霧1500倍液态控制;或者每667平方米用4.5%氯氰化物30~50克,或20%氰化物20~40克噴霧防控,葉背必須噴入液體中,防止蟲害漏網。
02 豆莢
大豆從南向北分布在中國許多省(市)。除洋芋外,寄主植物還有花生、棉花、大豆、甜菜、麻、蕃茄、韭菜等。一代5齡幼蟲(假蛾)在山西省的土壤中過冬。翌年6月中旬,成蟲作為危害從6月下旬到8月中旬出現,8月是危害嚴重的時期,成蟲聚集在植物的樹枝上作為害蟲,活潑而善于攀爬。豆蟲喜歡吃洋芋的嫩片。将葉子咬成洞或缺少的雕刻,甚至吃掉,隻留下網狀脈絡。成蟲在受到驚吓時迅速分散或倒在地上,并且能從腿部末端分泌出含有茴香的黃色液體,如接觸人體皮膚,可引起發紅和腫脹的泡沫。成蟲在土壤中産卵約5厘米,每個孔約70至150枚卵。豆蟲以害蟲為食,但幼蟲以肉為食,以蝗蟲卵為食。當幼蟲孵化并分散覓食時,如果沒有蝗蟲卵可以吃,它們就會餓死。通常蝗蟲卵塊可以被幼蟲吃掉。
防控方法:發現成蟲後,(1)粉劑噴灑:用1.5%甲基1605粉、或2%銻松粉、或敵方百裡香粉2.5%,每667平方米用1.5~2.5公斤。(2)噴淋:交替噴1.8阿維黴素2000次,或每667平方米噴灑20%氰化物20~40g,或4.5%氯氰酸酯30~50克等藥劑2次,回噴液體,施用間隔7~10天。
03 馬鈴薯晚期病害
晚熟的馬鈴薯病害主要影響葉片、莖和薯片。馬鈴薯晚疫菌喜日暖夜涼爽高濕環境,相對濕度在95%以上,18°C~22°C條件,有利于孢子囊形成,是以多雨年,空氣潮濕,或暖霧條件嚴重,病害常見于各地,危害嚴重。即馬鈴薯開花前後,田間有中心品系,在溫度濕度适宜和種植病害感覺品種的條件下,約10~14天後,病害可傳播到田間各株。在嚴重的情況下,葉子枯萎,整個植物死亡。
綜合防控:(1)及時發現中心應變。且在病害點對石灰進行消毒,并對病害50米左右噴灑戴森錳鋅、霜凍、乳膏錳鋅等藥劑500倍的預防治療。(2)對于已經發生的領域,交替使用上述藥劑進行2~3次噴霧防控。以山西省為例,上述技術可用于每667平方米産量低于1500公斤的田地;每667平方米生産2000~3000公斤田地,馬鈴薯開花後第一雨後,人們可以進入田間噴灑80%戴森錳鋅500倍液,7天後再打70%鋅1000倍。第二次給藥10天後,根據情況再噴灑72%細黑聚糖或10%氰化物乳膏2000次液體噴霧。
谷物是主要的病蟲害
01 小米葉甲
甲蟲也被稱為小米負泥蟲。成蟲沿葉脈叮咬葉肉,受影響的葉子形成白色條紋;幼蟲大多藏在心葉中吃嫩葉,一般為3~5頭,多20頭潛入谷心的同一株植物中。使葉面出現白色條紋的吃痕,嚴重受害,導緻葉面枯萎,葉子腐爛或死心,整株死亡。
這種蠕蟲每年發生一代,成蟲潛伏在山谷,田野裂縫中,枯草葉下或雜草根部下以及冬季的土壤中。次年5-6月成蟲飛出活動,吃谷葉或橫尾,中午特别活躍,有假死感和感光性。6月初進入産卵季節,卵散落在1~6片葉的背面,葉片多2~3片,産卵期7~10天,先孵化的幼蟲經常聚集——啃食葉肉,有的體負糞便,幼蟲一共4年,20多天,老熟後爬到土l~2厘米處做飛蛾, 蛾子外面粘稠細土,像蚯蚓一樣,波紋期為16~21天。有羽毛的成蟲在9月中旬進入越冬。在幹旱或容易發生洪水的年份,這種昆蟲在幹燥或幹燥的土地上容易受到幹燥的土地的影響,早春的山谷比旋轉的土地更容易受到山谷和重地的後期播種的影響。
防治方法:有毒土壤:用2.5%溴化氰化物乳液50毫升水1~2公斤,将細土20~25公斤混合到有毒土壤中,撒在植物心葉和腋窩之間。噴霧:每667平方米2.5%高效氯化菊花乳液,或25克/升溴菊花乳液2000倍液,液體劑量40~50公斤,田間噴灑,可結合秧苗期提出的冰毒、跳粒甲蟲、稻蠅等成蟲。
02 灰燼小米
以幼蟲腐爛為食基部的籽粒莖,播種期受害人形成死心幼苗,穗病害容易在風中落下,常形成穗狀,并使籽粒空出,形成白色穗狀。或者在風雨中,大量折疊廠造成的産量減少。
該蠕蟲每年在山西發生兩代。在山谷或草地,玉米繭和玉米稭稈與舊的煮熟的幼蟲中過冬。幼蟲在5月下旬為蛾,6月上旬有羽毛,6月中旬為成蟲開花,然後進入産卵季節,第一代幼蟲集中在6月中下旬,對春谷幼苗造成危害,造成死心。第二代幼蟲主要處于8月中旬至9月上旬的春谷期。成蟲比日落後多羽化,白天在山谷或其他植物中隐藏着葉背、土縫等黑暗的地方,夜間活動,有光照。第一代成蟲大多産于春谷幼苗和中下葉背向葉尖中央脈部,少數可在葉面産生。第二代成年卵位于穗狀春谷的基部或中央葉背上,少量位于籽莖上。第一批幼蟲活潑,爬行迅速。大多數幼蟲沿着卵株的莖爬到下部葉子或靠近地面的新根部,以采取食物造成傷害;部分停泊者下垂,随風吹到鄰近的植物或落到地上爬上去。
防治方法:采糧期,是一代小米卵孵化期到幼蟲莖的階段,幼蟲施用前是防治莖的關鍵時期。一般谷間每500粒苗有l個卵塊,用2.5%溴化菊花乳液50毫升澆水1~2公斤,混合細土20~25公斤成有毒土壤,散落在谷地植物心葉或根部。還可選用1.5%果粉2公斤,混合細土20公斤放入有毒土中,撒在谷根,形成藥帶,效果也很好。1%甲鹽1500倍、高氯馬1000倍等噴霧劑也可用于防控。
03 谷葉斑病
谷類葉斑病主要害葉。葉橢圓形,大小2至3厘米,中灰褐色,邊緣棕色至紅棕色。後來的斑塊上誕生了小黑點,細菌主要在帶有孢子的植物病害殘留物上越冬。第二年春天産生了孢子,通過風和雨傳播,最初的入侵和再次感染。雨季,雨季易患病。
防控方法:早發噴施36%甲硫菌重懸劑500~600次液體或50%多菌可吸入濕氣粉600~800次液體,60%防黴寶超微潤濕粉800次液體,50%琥珀化肥銅可濕粉500次液體,30%堿性硫酸銅懸浮液400次液體,47%加林可濕粉700次液體, 12%綠色乳液銅乳液600次液态,每10天左右1次,連續防控2~3次。
編輯:李敏 王大偉 審計:沈洪濤
(原文,轉載請注明出處!欲了解更多實用、原創的農業技術和知識,請關注微信110公益平台。方法1:微信搜尋:農業110,點選跟進。方法二:微信搜尋ID:sxnk963110,點選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