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生产换线、机器“换人”、设备换芯,智能化“东风”让蔡甸传统制造企业焕发新生

生产换线、机器“换人”、设备换芯,智能化“东风”让蔡甸传统制造企业焕发新生

工人们在金瑞的车间里生产。通讯员 蔡轩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10月26日,长江日报记者走进位于蔡甸经济开发区的数码模具公司焊接车间,机器手臂的眼睛与冲压件紧密接触,冷光火花四溅。十台焊接机器人工作有序,却听不到点焊的噪音。在金瑞科技公司车间,铝水、加工中心提货,这些原本由人工工艺完成,现在都交给自动化机械臂来完成。

生产换线、机器“换人”、设备换芯,智能化“东风”让蔡甸传统制造企业焕发新生

机械臂与冲压件紧密接触,无火花或点焊。张恒,长江日报记者

生产线换,机器换"人",设备换芯...来自蔡电区信息通信局的记者获悉,今年,蔡田区实施省市技改专项资金共计3543万元,涉及彰化长园、优尼冲压、金瑞科技等10家企业,建成博格华纳、金瑞科技等6个市级智能化改造示范项目,辖内多家传统制造企业以车和 以零部件为主的技术改造"加速关键"完成生产结构改造。

自动化率从50%提高到90%,技改"意外"赢得海外亿订单

"我们采购量大的产品合格率有硬指标,关键合格率为90%,整体合格率要求为100%。数码模型公司规模庞大,设备先进,配套有保障,将订单给他们,我们有信心。"日前,国内知名整车厂配套部负责人陶先生这样告诉长江日报记者。

去年年底,数码模具冲压科技(武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数码模具公司)与整车厂签订了20亿元的汽车零部件冲压焊接合同,即将开始履行。

数码模型公司是从事汽车模具及汽车零部件研发和生产的企业,今年的年销售额预计达到3亿元以上,而根据现有订单,明年的销售额可接近5亿元。

就在几年前,企业生产的主营业务仅限于汽车模具开发,产品单一,竞争力不足困扰着企业的发展。为此,数字化模型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在技术改造上下大力气。企业自动化率从最初的50%提高到现在的90%。

生产换线、机器“换人”、设备换芯,智能化“东风”让蔡甸传统制造企业焕发新生

金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其大型生产车间里只有几名工人。张恒,长江日报记者

记者看到,在冲压车间50多米长的生产线上,几台近三层楼高的大型冲压机排成一排,冲压机之间的产品传动,都依靠机器人来承受。钢板穿过快速运行的压机,立即变成汽车箱。价值1亿元,世界上最先进的德国舒勒伺服冲压机是工厂最精良的设备,每分钟可冲压30次以上,比传统冲压机床效率提高6倍,确保冲压件不留死胡同。

"这条生产线最多需要五个人来操作,而传统的冲压线至少需要20人。"数码模具公司模具技术中心副主任周建新说。

据了解,自2017年以来,数码模具厂开始进行智能化改造,已投入超过5亿元人民币的改造资金,通过引进机器人生产线,使冲压、焊接、涂装等三个工艺有了飞跃。

通过生产线的自动改造,数字化模型公司市场份额逐年增加,企业"朋友圈"不再局限于国内。2019年8月,国外某知名新能源汽车厂莅临汉族参观考察,以其先进的设备和研发能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于年底与数码模型公司签订了1亿元人民币的电动汽车电池载体总成订单,今年8月完成量产和批量交付。

"拧螺丝不再依赖人",传统制造业向"智"转型

21日,位于蔡甸经济开发区的广州中石机器人智能装备(武汉)有限公司入选武汉第二批人工智能企业。是机器人、智能技术、高端智能装备研发、制造、应用、销售的领导者,为汽车及配件行业提供一整套智能系统集成技术解决方案。

生产换线、机器“换人”、设备换芯,智能化“东风”让蔡甸传统制造企业焕发新生

某机器人公司开发的智能设备。长江日报记者 袁满

生产换线、机器“换人”、设备换芯,智能化“东风”让蔡甸传统制造企业焕发新生

机器人开发的智能设备。长江日报记者 袁满

中社机器人公司总经理杨岩告诉记者,今年6月,通过自主研发,他们为武汉市菜店区长化昌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定制交付了全省第一条螺丝锁自动生产线,打破了传统的手动拧紧螺丝,实现了设备自动切换、自动螺丝传动、 自动扫描工件二维码存档。智能生产线投产后,劳动力从20多人减少到2人,产品合格率从90%提高到99.9%,生产效率提高80%。

近年来,蔡田区通过引进工业机器人、高端智能制造设备等配套工业企业,为辖区内企业"智创"赋能。

"智能改造将推动新的生产流程和设备取代过时的流程和设备,智能地提升质量,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杨岩表示,在大数据智能化时代,汽车及零部件等传统制造业将变得更加"智能化",公司目前正在开发新能源汽车焊接机器人智能生产线,为实现车身轻量化提供辅助。

中德技术合作"咨询脉搏"打造智能互联示范工厂

工业人工和边缘计算,AR数字孪生,SIMICAS数字测试平台...在武汉中德国际工业园企业大厦的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心,我们展示了德国面向工业物联网的尖端集成和数字解决方案。

工业互联网使能中心是蔡甸区西门子、中电光谷三方共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围绕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质量和稳定性等,由相关专家免费出具智能化改造专业诊断和建议报告。截至目前,已有100多家企业走访,为财电辖区30多家企业出具诊断报告,武汉金瑞科技有限公司是受益者之一。

西门子专家告诉记者,能源中心通过对工厂的布局和生产线的虚拟模拟、定量分析,找出产能瓶颈。目前,武汉金瑞新能源汽车车身及轻量化结构件建设项目总投资5亿元以上已启动,预计明年投产,将达到年产100万辆新能源汽车电机车身、汽车轻量化结构件100万件的生产能力。

生产换线、机器“换人”、设备换芯,智能化“东风”让蔡甸传统制造企业焕发新生

数字模型公司的工人正在调试生产设备。张恒,长江日报记者

生产换线、机器“换人”、设备换芯,智能化“东风”让蔡甸传统制造企业焕发新生

近年来,金瑞科技公司已投入8000多万元进行技术改造。产品综合合格率提高30%以上,生产效率提高42%,生产成本降低25%以上。项目智能化改造降低了企业成本,减少了工业固体废物排放,实现了清洁生产、绿色生产、数字化生产,通过智能化改造,企业应用和掌握了大量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获得1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

智能化改造让企业尝到甜头,也增添了信心。武汉金瑞公司负责人王毅军表示,二期项目建设以将智能制造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信息技术相结合,最终实现国产工业机器人及关键部件示范应用,打造国产工业机器人整机及关键零部件应用智能互联示范工厂。

(长江日报记者张恒元曼、记者孙克良陈思)

编辑:胡志轩

欲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大武汉"客户端在各大应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