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生産換線、機器“換人”、裝置換芯,智能化“東風”讓蔡甸傳統制造企業煥發新生

生産換線、機器“換人”、裝置換芯,智能化“東風”讓蔡甸傳統制造企業煥發新生

勞工們在金瑞的工廠中的房間裡生産。通訊員 蔡軒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10月26日,長江日報記者走進位于蔡甸經濟開發區的數位模具公司焊接工廠中的房間,機器手臂的眼睛與沖壓件緊密接觸,冷光火花四濺。十台焊接機器人工作有序,卻聽不到點焊的噪音。在金瑞科技公司工廠中的房間,鋁水、加工中心提貨,這些原本由人工工藝完成,現在都交給自動化機械臂來完成。

生産換線、機器“換人”、裝置換芯,智能化“東風”讓蔡甸傳統制造企業煥發新生

機械臂與沖壓件緊密接觸,無火花或點焊。張恒,長江日報記者

生産線換,機器換"人",裝置換芯...來自蔡電區資訊通信局的記者獲悉,今年,蔡田區實施省市技改專項資金共計3543萬元,涉及彰化長園、優尼沖壓、金瑞科技等10家企業,建成博格華納、金瑞科技等6個市級智能化改造示範項目,轄内多家傳統制造企業以車和 以零部件為主的技術改造"加速關鍵"完成生産結構改造。

自動化率從50%提高到90%,技改"意外"赢得海外億訂單

"我們采購量大的産品合格率有硬名額,關鍵合格率為90%,整體合格率要求為100%。數位模型公司規模龐大,裝置先進,配套有保障,将訂單給他們,我們有信心。"日前,國内知名整車廠配套部負責人陶先生這樣告訴長江日報記者。

去年年底,數位模具沖壓科技(武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數位模具公司)與整車廠簽訂了20億元的汽車零部件沖壓焊接合同,即将開始履行。

數位模型公司是從事汽車模具及汽車零部件研發和生産的企業,今年的年銷售額預計達到3億元以上,而根據現有訂單,明年的銷售額可接近5億元。

就在幾年前,企業生産的主營業務僅限于汽車模具開發,産品單一,競争力不足困擾着企業的發展。為此,數字化模型企業優化産業結構,引進先進的生産裝置,在技術改造上下大力氣。企業自動化率從最初的50%提高到現在的90%。

生産換線、機器“換人”、裝置換芯,智能化“東風”讓蔡甸傳統制造企業煥發新生

金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其大型生産工廠中的房間裡隻有幾名勞工。張恒,長江日報記者

記者看到,在沖壓工廠中的房間50多米長的生産線上,幾台近三層樓高的大型沖壓機排成一排,沖壓機之間的産品傳動,都依靠機器人來承受。鋼闆穿過快速運作的壓機,立即變成汽車箱。價值1億元,世界上最先進的德國舒勒伺服沖壓機是工廠最精良的裝置,每分鐘可沖壓30次以上,比傳統沖壓機床效率提高6倍,確定沖壓件不留死胡同。

"這條生産線最多需要五個人來操作,而傳統的沖壓線至少需要20人。"數位模具公司模具技術中心副主任周建新說。

據了解,自2017年以來,數位模具廠開始進行智能化改造,已投入超過5億元人民币的改造資金,通過引進機器人生産線,使沖壓、焊接、塗裝等三個工藝有了飛躍。

通過生産線的自動改造,數字化模型公司市場佔有率逐年增加,企業"朋友圈"不再局限于國内。2019年8月,國外某知名新能源汽車廠莅臨漢族參觀考察,以其先進的裝置和研發能力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于年底與數位模型公司簽訂了1億元人民币的電動汽車電池載體總成訂單,今年8月完成量産和批量傳遞。

"擰螺絲不再依賴人",傳統制造業向"智"轉型

21日,位于蔡甸經濟開發區的廣州中石機器人智能裝備(武漢)有限公司入選武漢第二批人工智能企業。是機器人、智能技術、高端智能裝備研發、制造、應用、銷售的上司者,為汽車及配件行業提供一整套智能系統內建技術解決方案。

生産換線、機器“換人”、裝置換芯,智能化“東風”讓蔡甸傳統制造企業煥發新生

某機器人公司開發的智能裝置。長江日報記者 袁滿

生産換線、機器“換人”、裝置換芯,智能化“東風”讓蔡甸傳統制造企業煥發新生

機器人開發的智能裝置。長江日報記者 袁滿

中社機器人公司總經理楊岩告訴記者,今年6月,通過自主研發,他們為武漢市菜店區長化昌源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定制傳遞了全省第一條螺絲鎖自動生産線,打破了傳統的手動擰緊螺絲,實作了裝置自動切換、自動螺絲傳動、 自動掃描工件二維碼存檔。智能生産線投産後,勞動力從20多人減少到2人,産品合格率從90%提高到99.9%,生産效率提高80%。

近年來,蔡田區通過引進工業機器人、高端智能制造裝置等配套工業企業,為轄區内企業"智創"賦能。

"智能改造将推動新的生産流程和裝置取代過時的流程和裝置,智能地提升品質,更好地适應市場需求。楊岩表示,在大資料智能化時代,汽車及零部件等傳統制造業将變得更加"智能化",公司目前正在開發新能源汽車焊接機器人智能生産線,為實作車身輕量化提供輔助。

中德技術合作"咨詢脈搏"打造智能互聯示範工廠

工業人工和邊緣計算,AR數字孿生,SIMICAS數字測試平台...在武漢中德國際工業園企業大廈的工業網際網路賦能中心,我們展示了德國面向工業物聯網的尖端內建和數字解決方案。

工業網際網路使能中心是蔡甸區西門子、中電光谷三方共建,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圍繞企業提高生産效率、降低生産成本、保證品質和穩定性等,由相關專家免費出具智能化改造專業診斷和建議報告。截至目前,已有100多家企業走訪,為财電轄區30多家企業出具診斷報告,武漢金瑞科技有限公司是受益者之一。

西門子專家告訴記者,能源中心通過對工廠的布局和生産線的虛拟模拟、定量分析,找出産能瓶頸。目前,武漢金瑞新能源汽車車身及輕量化結構件建設項目總投資5億元以上已啟動,預計明年投産,将達到年産100萬輛新能源汽車電機車身、汽車輕量化結構件100萬件的生産能力。

生産換線、機器“換人”、裝置換芯,智能化“東風”讓蔡甸傳統制造企業煥發新生

數字模型公司的勞工正在調試生産裝置。張恒,長江日報記者

生産換線、機器“換人”、裝置換芯,智能化“東風”讓蔡甸傳統制造企業煥發新生

近年來,金瑞科技公司已投入8000多萬元進行技術改造。産品綜合合格率提高30%以上,生産效率提高42%,生産成本降低25%以上。項目智能化改造降低了企業成本,減少了工業固體廢物排放,實作了清潔生産、綠色生産、數字化生産,通過智能化改造,企業應用和掌握了大量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裝置,獲得10多項自主知識産權和專利技術。

智能化改造讓企業嘗到甜頭,也增添了信心。武漢金瑞公司負責人王毅軍表示,二期項目建設以将智能制造技術與人工智能技術、資訊技術相結合,最終實作國産工業機器人及關鍵部件示範應用,打造國産工業機器人整機及關鍵零部件應用智能互聯示範工廠。

(長江日報記者張恒元曼、記者孫克良陳思)

編輯:胡志軒

欲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請下載下傳"大武漢"用戶端在各大應用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