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日报

连江市高桥镇坪山岗村综合资源规划乡村旅游景观,图中是利用老土坯房改造的"铭记怀旧"展厅。向受访者提供地图
夏日,坪山岗村口大面积莲花盛开,旁边一片稻田里的联合收割机正在呼啸而来,满满的谷物如流水从谷口流出,700多亩红橘林环绕着村子,一株绿色的果实已经弯曲了树枝......从曾经的"贫困村"到现在众所周知的"宜居村""工业村",屏山港村依靠党的建设为主导,统一村民的思想行动,吸引村民的帮助,湛江连江市是农村发展的杰出代表之一。
像平山岗从"落后"到"先进"的村落,在连江众多。今年1月底,连江市完成村(社区)"两委"改选工作,选举产生2567名村(社区)"两委"班组成员和398名村(居民)监委会主任。以党建为先导,促进产业发展,增加村民收入,振兴农村,成为这群富强"头"精准的政策选择。
美化乡村促进"幸福"
"以前村子里到处都是泥,蚊子很多。有40多年经验的党员杨秀芬回忆起村子的最初情况,皱起了眉头。当时,村里的道路不仅狭窄,而且坑坑洼洼,晴天时尘土飞扬,下雨时泥泞不堪。
屏山岗要变,但不能"随便"。时任高桥镇党委副书记谢琦在坪山岗村工作,提出要坚持农村生态发展的特色,组织号召全村参与坪山岗村的建设。
如何调动集体力量,达到集体努力的效果?坪山岗村党支部用"土法"——"茶话会"和"交流会"等方式与村干部村民沟通。喝茶、聊天,距离更近了,为振兴乡村的"走出理念"氛围增厚,一些邻里矛盾也在这种氛围中慢慢消除。
思想达到统一,党员干部发挥先锋作用,率先应对"三清三拆三整",劝说亲朋好友拆毁老旧危险房屋。
这些看得见的、数着的动作,在潜意识里对村民的影响,在头脑中从原来的"要我跑康""要我贡献",变成了"我要跑康""我想投身"。
不仅村里人的思想和行动发生了变化,有的从村里走出来的人才,更是被这一名军官创业氛围所感染,在家乡的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走出坪山岗村的陈兆荣在深圳创办了自己的工厂。几年前回到村里捐钱,免费帮平山岗村设计景观项目,率先在自己的房子里改造成住宅示范点。
经过几年的建设,屏山岗村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破旧的老房子,泥泞的村路消失了。相反,它是一座小建筑,一条宽敞,平坦的混凝土乡村道路。
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强化"获取意识"
"月薪保证3000元,还要照顾家庭,心实在在。连江市良屿兴旺的农机合作社的村民胡国秀高兴地说,她已经在国外工作多年了,现在,在合作社党支部的帮助下,她在家门口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
胡国秀是良轩镇中塘村的一个贫困家庭,丈夫因癌症去世,家里有三个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婆婆需要照顾,大女儿还没有大学毕业。她无路可走,想出去工作,却放不下家里的老小。
得知自己的情况后,她被兴旺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党支部的干部找到,根据她的意愿,结合实际,她得到了连江市兴旺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的工作。
"离家上班两公里左右,不重,工资和工资也不比外面差。在自己的努力和蓬勃发展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党支部成员的帮助下,尽职尽责的工人胡国秀去年成为仓库主管。"工资对我和我的孩子来说已经足够了。"它会变得越来越好,"她说。
2014年,兴旺农业机械合作社党支部成立。在党支部的帮助下,兴旺的农机合作社建立了农村实践人才培养基地和农村青年创新创业培养基地。目前,合作社已组建了一支由30多名农村经济职业经理人组成的团队,带领200多户家庭围绕转型为专业农民;
党建要带头,读农村致富
"像陈兆荣这样的乡镇很多,都是以党建为首,选择回老家做贡献。石镇汕头村的陈春同样热衷于美丽的乡村建设,为乡村的振兴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连江市农乡局副局长李法明认为,在党的建设领导下,"巧农"层出不穷,凸显了党建在引领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连江市农业农村局围绕"党建特色产业",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模式,充分发挥村党组织产业发展的带头人、推动者和服务者作用,解决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问题, 缺乏发展渠道,为农民增加收入提供宽广渠道,努力实现"分行行动,群众受益,集体受益"。
唐鹏镇六环村,就是这种模式的优秀代表。在党支部的指导下,六环村结合当地"北方运输"蔬菜区域优势,通过领先的"基地与合作社和贫困户"模式,成立了丽江市唐丰六环果蔬专业合作社,投资1亿多元,转让土地80亩,建设水肥综合现代化蔬菜种植基地, 解决35名困难村民的就业问题。
在强化"内功"的同时,连江市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把把党的建设引导致富小康的经验引向更广阔的平台分享、待检验、汲取新能量。在与连江市新村(社区)"两委"干部沟通后,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新平村总支书记、乡委主任张远腾说:"奔康好致富,乡村振兴好,没有党的建设领导, 现在要实现农村发展的良好局面是不可能的。"
南方日报记者 李廷瑞 记者 赖明思 黄兴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