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街颐康中心的短期护理床光线充足,功能齐全。
颐康中心的治疗设施。
手功能组合训练盒。
长者在颐康中心前活动。
大城市大度假屋 4
《广州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指出,要实施街道城镇养老综合服务中心(颐康中心)建设升级三年行动,推进至少一个全程关爱等综合功能的街道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建设。 到2023年,日托、门到门服务、指导下一步、资源总体配置,到2023年,在各村至少设立1个提供日托、门到门服务的街道和城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颐康服务站是一个具有膳食辅助、餐饮等功能的村庄,形成了以企事业单位为主体,以社区为纽带的"1+N"服务网络,满足老年人多层次的服务需求。
如何在镇上建造颐康中心?记者近日走访了市内多家颐康中心,以及一些以颐康中心为主的养老院,聆听他们的经历和观点。
文字/广州日报 全媒体记者 肖欢焕 吴伟、张丹
照片提供: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学明、吴伟、张丹
北京街: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
北京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位于越秀区燕云西巷,是依佳养老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北京街工委和街道办事处委托经营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记者走访发现,干净整洁,非常舒适,与普通养老院相比,这家颐康中心的功能要齐全得多。
一楼为老年食堂,通过"社区中央厨房+社区养老星光+餐饮、餐饮、送餐"服务模式,为辖区内老人提供营养包;二楼设立多功能活动区,开展书法、绘画、工艺品等各类兴趣小组,除康复训练区、日托休息区等功能区外;三楼至四楼提供日托服务和短期护理服务,有十多张全日制护理床,有日托需要的老人也可以在这里托管。
据工作人员介绍,颐康中心已运营10个月,功能逐步完善,进一步为辖区内的长者提供更贴心的服务。除了保留原有的长者食堂送餐和家庭护理服务外,还增加了对老年人的短期护理和日托服务,以进一步满足辖区内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在全日托方面,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残疾情况,价格从每月6000元以上到7000元以上不等;在日托服务方面,为辖区内社区内长者、残疾人士或患有痴呆症的长者提供8小时的日托服务,并为中便长者提供日常健康监测、康复运动、文化娱乐、午餐及午餐护理等服务;在短期护理服务方面,中心拥有十余张24小时、8小时护理床位,为中/中/重度护理老人提供24小时全日制护理的短期护理服务。
除了功能齐全外,颐康中心还探索了智慧养老的探索。"比如通过一些可穿戴设备,我们可以及时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每张床前面都有一个应急呼叫设备供老人使用。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功能,将颐康中心建设成为综合养老服务的示范点。"
赵女士的父亲现在在北京街的颐康中心招待,她说她父亲今年已经80多岁了,在颐康中心一个很方便,一家人需要随时来老人看望,离家步行十几分钟, 被认为是"老年人不离家";二是专业,除了专职护理人员外,还经常有志愿者来做公益活动,一日三餐,父亲还可以在这里和同龄人聊天,扩大社交圈。她告诉记者,父亲来这里照顾他后,他的精神显然比以前好多了,"我们上上班之前,只有保姆陪着他;颐康中心的活动比较多,总比整天在家无聊要好。"
根据广州市民政厅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9月,全市176个街道和城镇共建了179个颐康中心,实现了街道和城镇的全覆盖,并逐步辐射出村住宅。
红山街:
建立9个社区养老金平台
位于黄埔区红山街的颐康中心于去年12月30日成立,是黄埔区首批成立的颐康中心之一。与大多数街道不同,颐康中心不负责养老机构的运作,而是负责洪山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中心副主任齐国华介绍,颐红中心的成立是社区医疗机构养老服务的一次尝试,颐红中心由医院支持,包括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多重功能。
"我们在民政部门注册了养老院,建立了9个社区养老平台,并配备了居家养老服务人员。齐国华介绍,颐康中心覆盖了整个医院和街道医疗平台项目,面向整个洪山街3800多名60岁以上的老人。
齐国华表示,他们正在打造"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颐康中心+护理站"的典范,可以提供全方位的整体医疗卫生服务。颐康中心和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是基础、自下而上、包容性的项目,而颐康中心是一个工作量较大的街道级基本养老综合服务平台,目前颐康街怡康中心只有15张全日制病床。
针对收费情况,齐国华介绍,例如,对于中心的15张床位,政府要求其为含税,因此不能超过7000元的最高护理水平。一张床的大致价格在4000元到6000元以上之间。"对于我们辖区的老年人来说,价格仍然是中等甚至更高一点。他告诉记者,申请机构长期护理保险后,老年人可以享受高达近3000元的补贴。
据悉,洪山街此前也有养老服务项目,一般从第三方社会工作组织购买;现在,社区养生服务中心整合了医养资源,以医疗护理为基础,既开设了民政系统养老机构,又接手了街道养老服务项目,全面协调,"虽然目前的运作过程不是很顺利,但从医疗到护理,从机构养老到居家养老,我们的颐康中心已经完全覆盖了。"
记者在中心看到,老人食堂、活动室、养老床位都设置好了。中心还搭建了智能养老平台,满足35户家庭养老病床的需求。该中心位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隔壁,"住在我们颐康中心的老人,最大的方便就是满足医疗需求,一旦身体出现问题,就可以转诊到社区医院,如果治疗做不到,医院也会帮助他们转学到更好的三级医院。"齐国华说。
丰原街:
42 张全日制床位
荔湾区丰原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于上个月29日刚刚落成,目前,除了中心一楼的中医理疗区向周边居民开放外,二楼以上区域尚未正式开放。颐康中心由丰原街道经营,目前由一家具有丰富医疗和护理整合经验的广州养老集团运营。
中心负责人何璐介绍,中心入口处的多宝街是搞"中医街",因此颐康中心也想将当地的中医药和中医文化嵌入其中医文化,把颐康中心建设成为中医结合的示范点。目前,在颐康中心一楼,有许多中医理疗设备,如用于吸烟艾草的红外治疗仪器和艾瑞宝,以及用于颈椎和腰椎护理的温热理疗仪器。.m 10点左右,许多老邻居来到这里享受免费的中医治疗。
住在丰原街的66岁的郭阿姨第三次来这里进行理疗。「平時還是帶孫子們,還要做其他家務,腰椎、颈椎一直不是很舒服,上月底來這裡做理療後感覺輕鬆多了,這個月堅持要做。
何璐介绍,目前,中医理疗对邻居是完全免费的,在理疗过程中,会随时有医生指导和检查老人的状况。何璐也希望尽快推广颐康中心,"目前,它已经运行了20多天,反响还是很不错的。"
据悉,颐康中心目前正在为丰源街打造智慧养老平台,将老人与医生、护士和社会工作者连接起来。通过在申请家庭养老病床的老年人家中安装一套智能设备,及时发现老年人的需求,提供家庭医疗护理服务。未来,中心2至5楼正式向公众开放后,将提供全日托、日托、现场服务,协调各种医疗护理资源的配置。"颐康中心总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设有老年大学、老人食堂、智慧养老中心、聚会团体活动室、家庭床展示区、综合康复区、运动康复区、中医理疗室等功能区, 还有一个住宿室,可以为老年人提供42张全程护理床。
目前,颐康中心仍在等待电梯的安装和各种验收,预计将于12月正式开放。
私人养老院:升级为怡康中心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对于《规划》中提到的镇街宜康中心的建设,不少养老院也急切尝试。位于荔湾区东沙街的疗养院和怡安养院是一家已经运营了20多年的老牌养老机构。这是一个美丽的住宿地点,非常适合老年人。如今,疗养院拥有约200张病床。院长沈世伟告诉记者:"《规划》要求广州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养老院舍75%的养老床位,构建面向全体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重点关注经济困难和急诊护理的老年人。我们一直在遵循这个方向。"
沈世伟估计,随着老龄化的加速,再过10到15年,对益康中心具有全日托、日托、上门服务等综合功能的需求,引导到下一个,以及整体资源配置将会更大,"我估计一条街上至少要有两条才能满足需求, 它还将扩展到村庄一级。"
为此,沈世伟养老院自去年以来一直在升级软硬件,逐步达到颐康中心的建设标准,提供广州首批24个基本养老服务项目的大部分。例如,他说,如果养老院提供的全日托服务和居家护理服务,要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和居家护理服务,就需要增加十几名具有护理资格的专职护理人员;同时,还有必要使膳食和餐饮服务专业化和升级。去年以来,医院增设了专门的餐饮区,增加了一些康复设施和娱乐设施,并开设了综合活动区,整个校园现在焕发了活力。
此外,养老院的大部分床位都是护理床,护理人员基本具有照顾重度残疾老人的水平,并拥有可以监测老年人健康和身体状况的综合医疗中心。近三年来,养老院在软硬件升级上花费了不少于100万元。
沈世伟表示,政府现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颐康中心的建设,但颐红中心建设的门槛比较高,他希望养老院在1到2年内升级改造后,能够达到颐康中心的服务标准。"我们现在有一个目标要努力,那就是按照颐康中心的标准进行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希望它最终能被纳入政府主导的颐康中心建设范围。
难点:重度残疾老人的照顾
从事养老行业20余年,沈世伟对这个行业也有比较深刻的见解。他认为,目前无论是社区养老还是机构养老,当务之急是解决占老年人口20%左右的重度残疾老人的护理问题。如今,居住在养老院的老人中有60%以上是残疾人,而这部分老人基本上占据了90%以上的护理资源。"我们服务重度残疾老人没有问题,如果有政府支持,其他综合功能改造升级后也不会有问题。
近年来,随着长期护理保险报销比例的逐步提高,住养老院的老人,包括床费、护理费,最高可报销2500元,而养老院完全残疾老人的护理费用仅为4000元/月,也就是说, 老年家庭只需要支付1500元/月左右,这是普通家庭负担得起的。因此,展望未来十年,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和长期护理保险报销率的提高,老年人留在养老院的需求也将大幅增加。沈世伟表示,即使未来颐康中心的功能不断完善,智能养老水平进一步提高,抓重度残疾老人的"方案"也不能丢掉。
准备好24个功能并非易事
记者了解到,2021年版《广州市养老服务清单》为全市老年人提供供需对接、服务供给、服务保障、医疗卫生、权益保护等5大类24项基本养老服务,包括护理需求评估、膳食补足、基本生活保障、 家庭养老病床、日托、临时照料、长期养老等项目。即使已经建成的颐康中心,要完全拥有这24项功能并不容易;而普通的民营养老机构需要具备这样的综合功能,既需要软件又要硬件都进行升级。
越秀区大唐街颐和园负责人陈英智告诉记者,建设功能齐全的颐康中心是非常必要的,可以为辖区的老人家属提供特殊服务。镇街颐康中心具有全日托、日托、门到门服务等综合功能,有不同需求的老年人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服务。陈英智所在的颐和园之所以早已满员,是因为位置位于住宅区边缘,入住非常方便,提供的服务也非常适合老年人的需求,所以现在要排队。"我们提供的服务不是整体,而是专业。"陈英芝说。
《方案》出台后,不少养老机构都非常兴奋,有了"做大工作"的势头。以陈英芝的养老院为例,养老院的老化改造在过去几年里一直在进行,养老院也在提升标准镇街上颐康中心标准的功能,期待未来进入镇街宜康中心建设的愿景, 并可以从政府获得更多的财政支持。"颐康中心为养老院提供全面的服务标准。但是,在未来养老院的完善中,要做好刺绣工作,实行点对点服务,为老年人做好服务。"陈英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