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街街有頤康 養老不離“家”

街街有頤康 養老不離“家”

北京街頤康中心的短期護理床光線充足,功能齊全。

街街有頤康 養老不離“家”

頤康中心的治療設施。

街街有頤康 養老不離“家”

手功能組合訓練盒。

街街有頤康 養老不離“家”

長者在頤康中心前活動。

大城市大度假屋 4

《廣州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确指出,要實施街道城鎮養老綜合服務中心(頤康中心)建設更新三年行動,推進至少一個全程關愛等綜合功能的街道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頤康中心)建設。 到2023年,日托、門到門服務、指導下一步、資源總體配置,到2023年,在各村至少設立1個提供日托、門到門服務的街道和城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頤康中心)。頤康服務站是一個具有膳食輔助、餐飲等功能的村莊,形成了以企事業機關為主體,以社群為紐帶的"1+N"服務網絡,滿足老年人多層次的服務需求。

如何在鎮上建造頤康中心?記者近日走訪了市内多家頤康中心,以及一些以頤康中心為主的養老院,聆聽他們的經曆和觀點。

文字/廣州日報 全媒體記者 肖歡煥 吳偉、張丹

照片提供: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廖學明、吳偉、張丹

北京街:滿足老年人的個性化需求

北京街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頤康中心)位于越秀區燕雲西巷,是依佳養老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北京街工委和街道辦事處委托經營的綜合養老服務中心。記者走訪發現,幹淨整潔,非常舒适,與普通養老院相比,這家頤康中心的功能要齊全得多。

一樓為老年食堂,通過"社群中央廚房+社群養老星光+餐飲、餐飲、送餐"服務模式,為轄區内老人提供營養包;二樓設立多功能活動區,開展書法、繪畫、工藝品等各類興趣小組,除康複訓練區、日托休息區等功能區外;三樓至四樓提供日托服務和短期護理服務,有十多張全日制護理床,有日托需要的老人也可以在這裡托管。

據從業人員介紹,頤康中心已營運10個月,功能逐漸完善,進一步為轄區内的長者提供更貼心的服務。除了保留原有的長者食堂送餐和家庭護理服務外,還增加了對老年人的短期護理和日托服務,以進一步滿足轄區内老年人的多樣化需求。在全日托方面,根據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和殘疾情況,價格從每月6000元以上到7000元以上不等;在日托服務方面,為轄區内社群内長者、殘障人士士或患有癡呆症的長者提供8小時的日托服務,并為中便長者提供日常健康監測、康複運動、文化娛樂、午餐及午餐護理等服務;在短期護理服務方面,中心擁有十餘張24小時、8小時護理床位,為中/中/重度護理老人提供24小時全日制護理的短期護理服務。

除了功能齊全外,頤康中心還探索了智慧養老的探索。"比如通過一些可穿戴裝置,我們可以及時了解老人的身體狀況,每張床前面都有一個應急呼叫裝置供老人使用。下一步,我們将進一步完善功能,将頤康中心建設成為綜合養老服務的示範點。"

趙女士的父親現在在北京街的頤康中心招待,她說她父親今年已經80多歲了,在頤康中心一個很友善,一家人需要随時來老人看望,離家步行十幾分鐘, 被認為是"老年人不離家";二是專業,除了專職護理人員外,還經常有志願者來做公益活動,一日三餐,父親還可以在這裡和同齡人聊天,擴大社交圈。她告訴記者,父親來這裡照顧他後,他的精神顯然比以前好多了,"我們上上班之前,隻有保姆陪着他;頤康中心的活動比較多,總比整天在家無聊要好。"

根據廣州市民政廳釋出的資料,截至2021年9月,全市176個街道和城鎮共建了179個頤康中心,實作了街道和城鎮的全覆寫,并逐漸輻射出村住宅。

紅山街:

建立9個社群養老金平台

位于黃埔區紅山街的頤康中心于去年12月30日成立,是黃埔區首批成立的頤康中心之一。與大多數街道不同,頤康中心不負責養老機構的運作,而是負責洪山街社群衛生服務中心。

中心副主任齊國華介紹,頤紅中心的成立是社群醫療機構養老服務的一次嘗試,頤紅中心由醫院支援,包括居家養老、社群養老、機構養老等多重功能。

"我們在民政部門注冊了養老院,建立了9個社群養老平台,并配備了居家養老服務人員。齊國華介紹,頤康中心覆寫了整個醫院和街道醫療平台項目,面向整個洪山街3800多名60歲以上的老人。

齊國華表示,他們正在打造"社群健康服務中心+頤康中心+護理站"的典範,可以提供全方位的整體醫療衛生服務。頤康中心和社群健康服務中心是基礎、自下而上、包容性的項目,而頤康中心是一個工作量較大的街道級基本養老綜合服務平台,目前頤康街怡康中心隻有15張全日制病床。

針對收費情況,齊國華介紹,例如,對于中心的15張床位,政府要求其為含稅,是以不能超過7000元的最高護理水準。一張床的大緻價格在4000元到6000元以上之間。"對于我們轄區的老年人來說,價格仍然是中等甚至更高一點。他告訴記者,申請機構長期護理保險後,老年人可以享受高達近3000元的補貼。

據悉,洪山街此前也有養老服務項目,一般從第三方社會工作組織購買;現在,社群養生服務中心整合了醫養資源,以醫療護理為基礎,既開設了民政系統養老機構,又接手了街道養老服務項目,全面協調,"雖然目前的運作過程不是很順利,但從醫療到護理,從機構養老到居家養老,我們的頤康中心已經完全覆寫了。"

記者在中心看到,老人食堂、活動室、養老床位都設定好了。中心還搭建了智能養老平台,滿足35戶家庭養老病床的需求。該中心位于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的隔壁,"住在我們頤康中心的老人,最大的友善就是滿足醫療需求,一旦身體出現問題,就可以轉診到社群醫院,如果治療做不到,醫院也會幫助他們轉學到更好的三級醫院。"齊國華說。

豐原街:

42 張全日制床位

荔灣區豐原街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頤康中心)于上個月29日剛剛落成,目前,除了中心一樓的中醫理療區向周邊居民開放外,二樓以上區域尚未正式開放。頤康中心由豐原街道經營,目前由一家具有豐富醫療和護理整合經驗的廣州養老集團營運。

中心負責人何璐介紹,中心入口處的多寶街是搞"中醫街",是以頤康中心也想将當地的中醫藥和中醫文化嵌入其中醫文化,把頤康中心建設成為中醫結合的示範點。目前,在頤康中心一樓,有許多中醫理療裝置,如用于吸煙艾草的紅外治療儀器和艾瑞寶,以及用于頸椎和腰椎護理的溫熱理療儀器。.m 10點左右,許多老鄰居來到這裡享受免費的中醫治療。

住在豐原街的66歲的郭阿姨第三次來這裡進行理療。「平時還是帶孫子們,還要做其他家務,腰椎、頸椎一直不是很舒服,上月底來這裡做理療後感覺輕鬆多了,這個月堅持要做。

何璐介紹,目前,中醫理療對鄰居是完全免費的,在理療過程中,會随時有醫生指導和檢查老人的狀況。何璐也希望盡快推廣頤康中心,"目前,它已經運作了20多天,反響還是很不錯的。"

據悉,頤康中心目前正在為豐源街打造智慧養老平台,将老人與醫生、護士和社會工作者連接配接起來。通過在申請家庭養老病床的老年人家中安裝一套智能裝置,及時發現老年人的需求,提供家庭醫療護理服務。未來,中心2至5樓正式向公衆開放後,将提供全日托、日托、現場服務,協調各種醫療護理資源的配置。"頤康中心總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設有老年大學、老人食堂、智慧養老中心、聚會團體活動室、家庭床展示區、綜合康複區、運動康複區、中醫理療室等功能區, 還有一個住宿室,可以為老年人提供42張全程護理床。

目前,頤康中心仍在等待電梯的安裝和各種驗收,預計将于12月正式開放。

私人養老院:更新為怡康中心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對于《規劃》中提到的鎮街宜康中心的建設,不少養老院也急切嘗試。位于荔灣區東沙街的療養院和怡安養院是一家已經營運了20多年的老牌養老機構。這是一個美麗的住宿地點,非常适合老年人。如今,療養院擁有約200張病床。院長沈世偉告訴記者:"《規劃》要求廣州在'十四五'期間實作養老院舍75%的養老床位,建構面向全體老年人的基本養老服務體系,重點關注經濟困難和急診護理的老年人。我們一直在遵循這個方向。"

沈世偉估計,随着老齡化的加速,再過10到15年,對益康中心具有全日托、日托、上門服務等綜合功能的需求,引導到下一個,以及整體資源配置将會更大,"我估計一條街上至少要有兩條才能滿足需求, 它還将擴充到村莊一級。"

為此,沈世偉養老院自去年以來一直在更新軟硬體,逐漸達到頤康中心的建設标準,提供廣州首批24個基本養老服務項目的大部分。例如,他說,如果養老院提供的全日托服務和居家護理服務,要為社群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務和居家護理服務,就需要增加十幾名具有護理資格的專職護理人員;同時,還有必要使膳食和餐飲服務專業化和更新。去年以來,醫院增設了專門的餐飲區,增加了一些康複設施和娛樂設施,并開設了綜合活動區,整個校園現在煥發了活力。

此外,養老院的大部分床位都是護理床,護理人員基本具有照顧重度殘疾老人的水準,并擁有可以監測老年人健康和身體狀況的綜合醫療中心。近三年來,養老院在軟硬體更新上花費了不少于100萬元。

沈世偉表示,政府現在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頤康中心的建設,但頤紅中心建設的門檻比較高,他希望養老院在1到2年内更新改造後,能夠達到頤康中心的服務标準。"我們現在有一個目标要努力,那就是按照頤康中心的标準進行建設,完善服務功能,提高服務水準,希望它最終能被納入政府主導的頤康中心建設範圍。

難點:重度殘疾老人的照顧

從事養老行業20餘年,沈世偉對這個行業也有比較深刻的見解。他認為,目前無論是社群養老還是機構養老,當務之急是解決占老年人口20%左右的重度殘疾老人的護理問題。如今,居住在養老院的老人中有60%以上是殘障人士,而這部分老人基本上占據了90%以上的護理資源。"我們服務重度殘疾老人沒有問題,如果有政府支援,其他綜合功能改造更新後也不會有問題。

近年來,随着長期護理保險報帳比例的逐漸提高,住養老院的老人,包括床費、護理費,最高可報帳2500元,而養老院完全殘疾老人的護理費用僅為4000元/月,也就是說, 老年家庭隻需要支付1500元/月左右,這是普通家庭負擔得起的。是以,展望未來十年,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和長期護理保險報帳率的提高,老年人留在養老院的需求也将大幅增加。沈世偉表示,即使未來頤康中心的功能不斷完善,智能養老水準進一步提高,抓重度殘疾老人的"方案"也不能丢掉。

準備好24個功能并非易事

記者了解到,2021年版《廣州市養老服務清單》為全市老年人提供供需對接、服務供給、服務保障、醫療衛生、權益保護等5大類24項基本養老服務,包括護理需求評估、膳食補足、基本生活保障、 家庭養老病床、日托、臨時照料、長期養老等項目。即使已經建成的頤康中心,要完全擁有這24項功能并不容易;而普通的民營養老機構需要具備這樣的綜合功能,既需要軟體又要硬體都進行更新。

越秀區大唐街頤和園負責人陳英智告訴記者,建設功能齊全的頤康中心是非常必要的,可以為轄區的老人家屬提供特殊服務。鎮街頤康中心具有全日托、日托、門到門服務等綜合功能,有不同需求的老年人可以在這裡找到自己的服務。陳英智所在的頤和園之是以早已滿員,是因為位置位于住宅區邊緣,入住非常友善,提供的服務也非常适合老年人的需求,是以現在要排隊。"我們提供的服務不是整體,而是專業。"陳英芝說。

《方案》出台後,不少養老機構都非常興奮,有了"做大工作"的勢頭。以陳英芝的養老院為例,養老院的老化改造在過去幾年裡一直在進行,養老院也在提升标準鎮街上頤康中心标準的功能,期待未來進入鎮街宜康中心建設的願景, 并可以從政府獲得更多的财政支援。"頤康中心為養老院提供全面的服務标準。但是,在未來養老院的完善中,要做好刺繡工作,實行點對點服務,為老年人做好服務。"陳英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