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专访丨演员于波:从“大侠”到“火箭军”,不变的英雄情结

作者: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记者 杨开庭

对于演员于波来说,很多观众最熟悉的角色是《萧世一郎》中的连成碧、《水月洞天堂》中的童波、《幻针》中的金成。对于80后观众来说,于波几乎是童年那些武侠电视剧中伟大的英雄形象代言人之一。

专访丨演员于波:从“大侠”到“火箭军”,不变的英雄情结

"水月洞日"剧照

于波对自己说,他从小就有英雄情结,喜欢多演一些英雄化的角色。年轻时,他是一个英雄,扮演了一个跨江湖的男人,最近,在正在播出的《小号手原地》中,于波出演了剧中的《定海神针》——火箭军军官安磊。

"能够发挥火箭力是这部剧最大的吸引力。于波直言不讳地解释了参与该项目的原因。

专访丨演员于波:从“大侠”到“火箭军”,不变的英雄情结

《原地小号手》剧照

我想拍摄更多英雄角色

在参加《原地小号手》之前,于波对火箭部队充满了好奇。参与项目后,他有机会参观和体验了火箭军的实际地点,了解了火箭军成立以来导弹的历史、重要人物、逐步升级和演变。

"过去,我想象火箭部队正在发射导弹,这是一类非常普通的士兵。在接触、了解并走访了包括军事学院在内的实际场馆后,我发现中国火箭军的发展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感觉我们国家最前沿的科技力量,最早是在火箭军这样的地方实践的。这真的让我们为火箭部队的发展而叹息,看到火箭部队的那种高科技,那种威慑力,作为中国人民,感到非常安全,非常自豪。于波感叹,火箭军是一股强大的威慑力量,"一旦被使用,很可能爆发一场大战。因此,火箭军更是默默守护国家,普通大众很少真正感受到火箭军的存在。"

于波认为,"安蕾"作为《原地小号手》中呈现的火箭军军官,这个角色最大的魅力在于他不是一个象征性的角色。"他是有血有肉的,他非常逼真,他和许多角色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他和妻子、孩子的状态被呈现出来,所以观众更容易接受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做鬼脸的角色。"

专访丨演员于波:从“大侠”到“火箭军”,不变的英雄情结

对于这次表演,于波坦言,他在表演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由于火箭力主题的特殊性,表演基本上是在没有实物的绿幕前进行的。

"因为火箭军的所有装备,所有的科技东西,很多都涉及保密,所以只能靠想象来设计一些装备环境等等,而这些都是后期特效需要做的,那种表演是凭着想象力来表演的,在表演的时候比较困难。幸运的是,李璐导演对火箭军有了更深的了解,"当他告诉演员们这部剧的时候,他会告诉我们'这里有什么','那里有什么','未来会呈现什么'。他说话的时候,让演员有一种画面感,那里有一种非常真实的想象,所以虽然演员是一场没有物理对象的表演,但他说的细节程度让演员找到了一些表演的依据。"

另一个难点就是角色那段大而非交际的独白,"我的台词有时是一页,两页,最多我记得连续说两页半,台词量特别大。"在表演中没有对手演员,《安蕾》作为旅长,言行冷静,不能有太多的大动作,多或依靠眼神、语气来表达情感,这无形中给表演增添了难度。

于波坦言,年轻时,他拍摄的古装剧较多,"那时候,他完全依靠自己的体能演戏,打斗、骑马等动作场面都比较危险。但现在我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宁愿尝试一些内向的,发自内心的,更复杂的角色,我想尝试更多不同类型的戏剧。于波再次强调:"但我的初衷直到今天都没有改变,我想拍摄更多的英雄人物,这能给观众带来一些启发和鼓励。"

专访丨演员于波:从“大侠”到“火箭军”,不变的英雄情结

说到《原地小号手》,于波还表示,他和主演李一峰在拍摄期间就榜样进行了现场交流,"他会担心'我在这个州是否不够当兵',我说其实我没得想那么多, 他的性格不是军人,大学毕业后刚进入军营,那么一开始他就是军人的形象气质状态。从不当兵到当兵,首先要有一些基础训练、体能训练、素质训练,加上修炼训练,需要一段时间的锤炼。当你当了几年兵之后,一个军人的形象和气质会从内到外显现出来,所以我说:你的"不喜欢"是对的。"

在宇波看来,这涉及到演员对角色的"舞台化理解"。"拍摄全是段落打乱,拍摄日程是根据现场安排的。所以所有的场景,情节都被打乱了,对于一个演员来说,你有什么不能失去的呢?它是自始至终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网络。"

"比如两个人相爱,从不认识认识,到模棱两可到相爱在一起,这个过程你得表现出来,不能知道两人刚认识,但表演状态很熟悉,不能是两个老夫妻,但表演是相爱中的一对小夫妻。 "一个角色的完整性部分来自他性格关系的阶段,我们不能失去舞台,破坏舞台。表现不是为了达到目标,表现是过程,是情绪的过程,是成长的过程,不是一张脸的结果。"

做演员需要良好的态度,不能着急

谈及多年来在业内一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于波说,最难忘的事情就是他第一次出道拍摄《小十一郎》的时候。"我特别怀念那段时间,剧组里所有的演员都住在一起,大家会为了一个场景而互相讨论和交流,你想怎么演戏,我想演怎么演,气氛很热烈,很开心。即使今天其中一个场景表现不佳,这种氛围也总能感染我们,促使彼此努力。在这样的环境中,它将在性能上增长最快。于波坦言,"现在很多剧组,拍摄节奏非常快,都在抢时间,演员和演员之间,生活中没有交流,对戏来说,也缺乏相互了解和讨论表演的机会和精力。"

专访丨演员于波:从“大侠”到“火箭军”,不变的英雄情结

《萧诗奕》剧照

"这并不是说不能被接受,也许这就是时代需要的。但最大的缺失可能是,在片场,人与人之间的人际接触越来越弱。其实,演员生活中的熟悉感和交流感,在剧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中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演员们真的需要互相理解,当演戏是关于控制的时候,比如说,在剧中我们是敌人,我想打他骂他,但是我们私下里关系很好,我知道在表演中我打他骂他,他明白,他不会怪我。那么这对角色之间的紧张感有很好的帮助。但现在大家都不熟悉了,掌握这个表现的衡量标准就不好了。向前看可能会造成这种情况,我们的表现也受到遏制,无法释放。"

那么在这个时代的新形势下,如何做好自己的表演呢?"如何调整好状态,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把仓位放在最短的时间内,才是最重要的。根据自己的经验,于波只是简单地提出了几点建议。

"不断体验生活,感受周围的变化。我认为,演员的表演,必须基于对剧本的深刻理解,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对时代的真实感受。你能理解到什么程度,你才能行动到什么程度。于波说:"小时候,并不知道扮演一个成熟已婚的男人是什么感觉,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经验的积累,我对这个角色的理解不断加深。一方面,这种积累来自大量的拍摄经验,"积累拍摄经验,去发现镜头前的感觉和状态,让自己最大化自己的优势,完善自己的缺点";另一方面,它来自于拍摄之外的学习,"多读书,多做功课,多看电影,这种积累在未来遇到复杂角色时非常有帮助,你可以从这些积累中找到共鸣,找到模仿,依靠模特。"

专访丨演员于波:从“大侠”到“火箭军”,不变的英雄情结

"练体能,拍戏也是体力劳动"于波以自己为例,拍完戏后,他不熬夜,生活规律,不喝酒,很少吃甜食,坚持各种运动和锻炼:攀岩、跑步、健身、游泳。"要自律,少抽烟少喝酒,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对得上观众,配得上自己。

"这样做需要一个良好的心态,顺其自然,而不是急于快速获利。于波特别真诚地说:"我们小时候,是一部剧,一部剧,观众可以慢慢了解你。现在一出戏就能让一个人"红",一出戏也能让一个人"变黑",这种时刻的高峰到低谷起伏,压力非常大,我觉得一般人的心是难以承受的,所以平和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名利,也许在这个圈子里,似乎太容易接近了。有时收益和损失被过于认真地对待。我们要找出生命的真正价值和意义,而不是盲目追求和要求什么。或者在收益和损失之间找到平衡。于波说,在拍摄现场,往往是服装、灯光、摄影等部门,几十人、几百人,在为演员的工作服务,为此,演员不应该习惯,"去感受大家的努力,都是为了让你呈现出最好的表演,所以你没有理由把它做好, 你必须做得很好。让自己从心态、状态、认知中更加自尊,更加敬畏。"

主编:程宇

校对:张良亮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