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准总统"乔·拜登将于1月20日上任,而在权利过渡中心,拜登见证了许多历史性时刻。
2020年11月,RCEP"修复至积极成果"。同年12月,《中欧自由贸易协定》签署。
这也代表着另一个迹象,表明世界确实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优先"一词已经开始褪色,拜登将迎来一个与特朗普时代截然不同的新国际格局。

好吧,这也预示着中美关系的新篇章。关系。
近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接受官方媒体采访时表示,中美关系两国关系现在已经走到了新的十字路口,中美两国可以再次考虑双边关系的未来方向。希望拜登上台后,美国新政府能够理性思考,重启对话,修复关系,重回正轨,重启合作。
一些专家将王毅的讲话解读为中国正在向即将上任的拜登政府伸出橄榄枝的迹象。
事实上,美国的政策对中国特别严厉,在很多方面都是不平等和非法的,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执政期间。然而,中国一直以"合作共赢"的理念为指导,可以说,如果美国政府是真正真诚的,中美关系。关系将逐步得到修复。
尽管"中美关系"关系永远不会回头"的论点,2021年美中科技拔河比赛不会停止,拜登可能会拉拢盟友在芯片,应用程序,5G和人工智能方面挑战中国。如果2020年对中国的科技产业有什么好处,那么2021年可能是革命性的。
那些希望美中科技战随着特朗普政府的离开而陷入历史毁灭的人将感到失望。拜登上任后的做法可能会改变,但战争将继续下去。分析人士预计,拜登将改变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方针,采取多边方式与中国打交道。
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并非如此简单,对于中美双方来说,还是有很多合作。
除了传统的竞争领域外,还有许多非零和竞争的领域,如新冠疫苗问题、气候变化、跨国犯罪等。中美在这些问题上有共同利益,相信拜登上台后会被推到谈判桌前。
当然,如果中美关系缓和,最担心的是蔡英文政府。
蔡英文在特朗普时代采取了与大陆全面对抗的政策,但现在拜登时代即将来临,民进党当局应该警惕,如果在特朗普时代,大陆的死亡被打响,"每次中国都会反对",有什么条件吗?
拜登说:"对中国来说,最好的策略应该是我们所有的盟友,或者至少是我们以前的盟友,都与美国站在同一边。修复与我们的盟国的关系并达成共识将是我上任头几个星期的优先事项。"
有专家表示,拜登的话代表了特朗普时代美中直接政策的"改变方向",可以肯定的是,拜登已将中国大陆定性为竞争对手而不是敌人,他的战略是"提高竞争力"而不是"改变中国"。
也有很多猜测,拜登政府将逐步恢复与中国的多层次战略对话。因此,未来,美国将摆脱特朗普中美之间的全面对抗。关系到竞争关系,竞争和合作。
民进党与大陆全面对抗的政策迫在眉睫,拜登政府的前两周对台湾政策调整的黄金时刻至关重要。
然而,就目前而言,蔡英文政府似乎无意趋同。
2020年12月24日,《亚洲周刊》在Facebook封面上刊登了蔡英文穿着"龙袍"的照片,标题为"台湾民选独裁政权背后的绿色阵营的新威权主义现象"。报告以"反渗透法"、不更换中天新闻台和"检查台"为例,并结合对民进党创始党老板等政界人士和学者的采访,分析蔡英文的"执政"逐渐向独裁倾斜,成为新的威权主义领导人。
视频截图(来源:Ring Video)
此后,《亚洲周刊》不仅受到民进党的批评,也受到绿营网络的批评。然而,有些人在编织梦想,而另一些人则保持清醒。
2021年1月1日,台湾媒体陈凤新赞扬中国在2020年取得的成就,称大陆已经"设定了几个目标","实施效率必须令人印象深刻"。
陈还列举了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嫦娥五号和中欧投资协定等各大洲的几项重要成就,并表示"大陆现在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快速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而中国大陆与美国关系的下一次转变,将对台湾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随着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民进党当局甚至敦促台湾抓住机遇,"趁势",加快与大陆"经济脱钩"。但是他们认为这会花多少钱呢?
疫情爆发的那一刻,外贸经济体台湾受到重创。如纺织品、机械、塑料橡胶制品等表现惨淡,出口普遍下滑,航空、旅游更是可悲。此外,民进党当局为"两岸经济脱钩"和实施"新南进政策"也濒临破产。
虽然科技行业确实是个例外,看到台湾股市飙升至15000点,但主要得益于中国大陆和美国贸易战的转移效应。如果未来美中贸易战缓和,转移效应将逐渐消退。
此外,从2021年开始,RCEP、中国大陆和欧盟的贸易协定也将在路上,CPTPP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台湾接下来的形势可能不容乐观。
总的说来,台湾对大陆的经济依赖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只有两岸关系的改善,才能改善台湾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
就目前而言,民进党当局不太可能希望看到拜登继续他的激烈抵抗,如果台湾在这个关键时刻走错了方向,很容易变成"切肉刀"。
无论如何,台湾问题对美国来说不是最重要的,但对台湾来说,两岸关系是最重要的。蔡英文的当局除了"顺其自然"之外,还想逆势而为,几乎是自作自灭。(赵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