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
徐世恒,新一代音效调音师,出生于广东省深圳市,毕业于美国艾默生学院,主修声音。畢業後,他定居在洛杉磯,並加入後期製作公司This is Sound Design,Salt Audio和Summit Post,擔任聲音編輯和混音師。他与著名的混音师Rick Van der Hoist和Nathan Ruil密切合作,并凭借短片Drift赢得了洛杉矶电影奖和最佳短片电影节最佳声音设计奖。他的作品还在Disney+,iHeartRadio和主要电影节上放映。

左边的第一位是徐世恒
媒体:声音编辑和混音是所有电影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声音比文字具有更丰富的表达和情感支持层次。徐先生,作为一名专业处理声音的影后工作者,您认为声音编辑在当代电影中扮演什么角色?
徐世恒:声音是电影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它实际上应该消失在电影的画面中,它应该与电影完全融为一体,直到你没有意识到声音的存在。人们经常把声音和配乐混为一谈,但实际上,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东西,音乐主宰着情感,声音承载着故事。声音剪辑、声音设计和混音都是为了创造特定的声音空间,强化电影的画面、故事、人物,从而给电影带来更立体、更丰富的感觉。声音编辑实际上与图片编辑非常相似,除了我们在不同的媒介下工作,最终目标是更好地讲述故事。声音虽然不是具象的,但却是一种非常立体的创作,同时出现的声音揭示了故事中的许多不同的细节,而这种混合恰恰是为打开这些声音元素的层次所做的工作。
媒体:作为一名知名的音响工作者,你对音响事业的奉献给你带来了什么荣誉?
徐世恒荣获最佳短片电影节最佳音效设计奖
徐世恒:近年来,我有幸参与了许多极具挑战性和趣味性的项目,包括为犯罪调查故事播客《狩猎》(Hunted)做声音编辑,该播客由两届艾美奖得主迪克(Dick)执导。伍尔夫由好莱坞四大机构之一的Endeavor Content制作和发行。我还剪辑了短片《漂流》的声音,汇集了许多年轻有才华的电影人参与制作,并由著名演员韩三明主演,《漂流》获得第67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奖提名,在雷克雅未克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国际短片奖, 并入选新奥尔良电影节。我参演的另一部短片《黄振珍的演讲》获得了第68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荣誉奖,入围棕榈泉国际电影节,并被提名为新时代青年季最佳短片。
我参与过的其他项目包括编辑和混音虚拟时尚博主Lil Miquela的MV Hard Feelings,该作品目前在Youtube上有252万次观看。我还担任过Oakley与NFL广告合作的声音编辑和混音师。最近,我一直在与耐克合作制作一系列短纪录片,这些纪录片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在主要平台上播出。
我在爱默生学院教学生如何编辑声音和混音,并且是艾默生电视台的常驻混音师。去年,我在深圳的录音音库——《深圳》,在国际顶级音库网站上出售,希望能为影视创作者贡献优质的国产音效。
媒体:从事声音工作可能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需要格外小心,因为使用的每一个声音既不能让观众感受到人造色,而且可以最有效地发挥其艺术作用。你认为继续投资声音工作的最大收获是什么,看似无聊的工作让你坚持下去的动机是什么?
徐世恒:可以说,除了技术要求之外,声音作品的很大一部分也是情感上的,很大程度上需要你用自己的感性和理解力去创作。我从小就对人类行为特别感兴趣,我喜欢观察每个人不同的行为、言语、表情和背后的意义,所以我喜欢思考这些事情。因为我参与的每个项目都非常独特,我喜欢沉浸在这些故事中,而声音制作是我在这些故事中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同时,声音其实比其他方面更自由,因为它不那么具体,我可以在合理的前提下用我的想象力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我喜欢与其他职位的不同导演或艺术家合作,当你们一起工作时,你经常通过灵感创造有趣的东西,这对我来说实际上非常有吸引力。
传媒:徐先生曾与多位好莱坞知名影视艺人密切合作,他们合作过哪些,您有哪些难忘的经历?
徐世恒:我一直与《这就是声音设计》的创始人兼混音师内森·鲁伊尔(Nathan Ruyle)密切合作,几乎所有内森的电影都在美国顶级电影节上赢得了一些名额。内森其实是我的第一个师傅,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他对今天的技术特别熟悉。好莱坞的大多数声音导演和混音师都比较老,不熟悉,并且对新技术和工作方式有些抗拒。但 Nathan 是我见过的为数不多的处于时代最前沿的混音器之一,现在 Avid S6 混音器已成为专业混音室的标准配置,而 Nathan 是第一批开始使用它的混音器之一。他也知道并购买了最多的插件,所以我也从音频知识中受益匪浅。
我与美国学院成员兼混音师德里克·范德霍斯特(Derek Vanderhorst)合作拍摄了短片《无辜的再见》(Innocent Goodbye)。Derek 在 90 年代开始制作声音,他是最早开始使用声音数字工作站的人之一。他非常有经验,有很好的直觉,仅仅通过看图片和故事,他就已经非常了解这部电影需要什么。除了他的技巧,Derek也是一个非常幽默和随意的人,经常告诉我他在福克斯混音中的过去,以及他过去如何从乐队切换到后声音。他让我意识到气质的重要性,有时甚至比声音的知识储备更重要。他向我解释说,他的受欢迎程度也很好,因为他随和的天性,他的受欢迎程度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合作机会。
我最近还与一家名为Brud的公司合作,该公司是Lil Miquela背后的跨媒体工作室。事实上,Lil Miquela是一个虚拟的化身,被称为历史上第一个CGI时尚偶像。我很荣幸能与Brud合作Lil Miquela的最新MV,Hard Feelings。这个过程也非常特别,用CG凭空制作,使画面与声音相匹配。这个时候,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所以也很有挑战性,但我最喜欢的部分也是能够与新一代艺术家一起站在技术和艺术的最前沿。
Media:你认为你的声音编辑和混音风格是什么?
徐世恒:我参与的每一个项目,其实在风格、内容、类型上都大不相同,所以剧本和视频类型每次都对我的风格有很大的影响,我觉得每部电影的音效风格都应该符合电影本身的气质。无论哪个项目,我都试图完全理解故事的背景,故事本身的叙事,角色的转变,以及所有其他戏剧性的故事基础。因为故事驱动着一切,包括声音的风格,所以它对我每次的声音的原则和标准都有决定性的影响。我觉得如果不充分研究它,声音编辑和混音都不是没有灵魂的。
同时,我想为每个项目创造一个不同的声音空间,所以我在脑海中感受到它,并且提前对每部电影都有很多想象力。因为我觉得声音创造的空间特别重要,它可以让观众更多地参与到故事中来。在声音的空间里也会有焦点,通过混合和编辑来改变声音的焦点,我可以控制观众在看电影时的体验,从而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有选择地呈现带有情感的信息。声音工作者经常故意用声音来转移观众的注意力,但有时声音也是看不见的。我会通过"缩放"的声音不断让观众沉浸在故事中,让他们把注意力转移到不同的叙事点上。
Media:作为一名资深的音效混音老师,你对后浪潮的声音爱好者和从业者有什么话要说?
徐世恒:我认为,作为一名音响工作者,甚至是电影制作人,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素质。因为在我们工作的过程中,作为创作者,你必须对电影有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只有对电影有足够深刻的理解,对电影的类型、历史、类型、风格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开始有自己的创作观。同时,你和导演或者制片人的沟通会比较顺畅,因为通过讨论其他电影,可以不断找到一种最接近对方想法的感觉,用文字形容一个声音其实很难,但是当你以电影为例时, 其他人将很容易理解。此外,音乐感对于音响工作者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很多好莱坞混音师都会自己演奏音乐,虽然这并不意味着你必须具备很多音乐知识才能从事声音后期制作工作,但声音的剪辑和混音其实是与制作音乐融为一体的,节奏和旋律对于影视音效来说也是重中之重, 这些将要求你对音乐有很好的感觉。另一点是,实践非常重要。如果你不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也是无用的,那么每天做一些声音剪辑,练习不同的项目是非常重要的,你必须有实践经验,才能了解在不同情况下应用什么不同的处理方法。当然,练习时可能会犯错误,这往往是最好的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