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兰州推出儿童剧《豆谣》讲述监狱成长故事中的"西北小萝卜头"

作者:MtimeTime.com
兰州推出儿童剧《豆谣》讲述监狱成长故事中的"西北小萝卜头"

12月6日下午,据《西北小萝卜头》罗莉莉,用自己亲身经历的同名纪录片作品写成,红色主题儿童剧《豆谣》专家报告演出在兰州举行。崔琳

新华社兰州12月7日电(记者崔琳)"豆杆、低低、打结的大豆铁体,细胞丽丽夸大豆类,世界首食;长大后冲出铁门,全世界的大豆都属于你......"伴随着《西宋王》王洛宾这首民谣,讲述了《西北小萝卜头》罗莉莉儿时的故事,儿童剧《豆歌》剧情进入高潮,让观众立刻流下了眼泪。

6日下午,根据"西北小萝卜头"罗莉莉亲身经历,写了改编创作的同名纪录片作品,创作了红色主题儿童剧《豆谣》专家报告演出,81岁的罗丽丽老人也应邀到现场, 含着泪水观看了整个演出。

兰州推出儿童剧《豆谣》讲述监狱成长故事中的"西北小萝卜头"

这位81岁的老人与儿童剧《大豆民谣》的演员合影。崔琳

该剧讲述了1940年6月甘肃省工业委副书记罗云鹏同志因叛徒出卖被捕,与妻子余贵英一起被关押在兰州沙沟监狱,生下年仅8个月大的女儿罗丽丽,萧丽丽开始了她六年多的狱卒生涯。由于监狱条件恶劣,小李丽瘦瘦的身体显得头很大,所以有个绰号"西北小萝卜头"。

从小时候住在监狱里的小李丽,什么也没见过,每天吃的都是黑糊糊,直到有一天她拿起一颗蚕豆,给狱友王洛宾炫耀:"世界上最好的食物就是大豆!"

在长、宽、高都1.5米,像笼子里的笼子里王洛宾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在牙膏皮肤即兴创作中为小李写了一首"豆歌";

兰州推出儿童剧《豆谣》讲述监狱成长故事中的"西北小萝卜头"

图为大豆民谣的照片。崔琳

演出结束后,罗瑞走上舞台,说这是她自己的经历,剧情把她的思绪带回了70多年前的苦难岁月。

她给少年们发了一条信息,"亲爱的小家伙们,一个羊毛球和一个大蚕豆,一定不是你们生命中的稀有品。今天要过上更好的生活,是无数先辈奋斗牺牲的结果,是无数简单劳动者辛勤劳动的结果。最重要的是,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孩子需要快速成长,用你的智慧和勤奋来开拓和创造。"

现任兰州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的铁嫦是这部儿童剧的策划者和编剧。她说,原版该剧由女儿马瑞宁在第二届甘肃省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讲述的《豆谣》、《西北小萝卜头》罗莉背后的故事,在铁炎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于是把它变成一部儿童剧的思路。

从2019年10月开始,铁岩一直计划以"西北小萝卜头"罗莉莉的原型制作舞台剧。2020年初,她发现兰州市著名儿童剧作家周芳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当周芳看到这部纪录片《豆歌》兴奋不已时,她含着眼泪答应铁炎的邀请,决定共同创作这部同样的儿童剧。2020年5月,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正式确定为该剧的制作单位,兰州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为创作单位,兰州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为合作单位。

"我比另一个小萝卜头幸运得多。罗丽丽告诉记者,她原名萝莉丽,在父亲义日,为她改名,希望她能靠自己的力量站起来。

她坦言,童年的苦难是她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虽然她没有上学,却遇到了王洛宾、胡润宝这些大人物,这让她的童年教育独一无二。长大后,罗莉莉成为了一名人民的老师。

"我不熟悉戏剧,但我希望能够一起做,"她说。"今天,她将这部儿童剧的创作视为她作为革命烈士后裔传承红色文化的新方式。同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她认为这部剧可以更生动、更贴心的红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在青年群体中扎根。

据悉,儿童剧《豆歌》正式登台,将排练成两个不同的版本。其中,完整版致力于剧院的官方演出准备,将拥有最丰富的角色配置和最完善的舞蹈美容设施。精简版,力求在舞台故事完美呈现的基础上,随时随地承接,参与"戏剧进校园"、"送文化下基层"等文化活动的"移动"能力。(完整)

来源:中国新闻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