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龙开发区各区县扶贫安置点,一排排现代建筑整齐排列,宽阔干净的城市主干道纵横交错。美移民配套校园,学生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认真学习;扶贫研讨班,农民工忙得不停;文化广场,公园里的老人或健身,或坐在三两个闲置的地方,有笑话和笑话,为了更好的生活。幸福溢出到每个新公民的脸上......

新公民,你们扬起笑容,我见证幸福
青少年,学习一些东西
上学是民生的根基。为切实保障5580多名新公民学龄儿童有上学问题和良好学历,开发区高度重视教育教学问题,在原大龙中学、中心小学、大龙中心幼儿园等条件下,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并高标准建设大龙第二幼儿园、大龙第三幼儿园、大龙第四幼儿园(马云堂第一幼儿园)、马云塘中心小学(龙江小学)、德龙小学、龙江中学等7所幼儿园、中小学。确保新公民子女的就业率达到100%。
中学校园的学生乐于学习
小学生努力学习
孩子们在幼儿园玩得开心
年轻人,业力已经完成
就业是民生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为做好后半篇扶贫搬迁工作,开发区积极推进"新公民•梦想之桥"工程,通过开展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帮助其通过多渠道增收能力。截至目前,开发区共举办电工技能培训86期,手织、缝纫、厨师、挖掘机、育种育种,覆盖4896人次;为5557个劳动家庭建立了就业信息分类账,带动9989人就业创业,充分实现了每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更好地为新公民打造"幸福家园"搭建了一座"致富桥梁"。
新公民可以在家门口找到工作
劳动密集型企业为新市民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楼上住楼下就业扶贫工作坊
老年,老年有乐趣
搬迁不仅要切实满足"三原则"问题,更要符合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为打造更加舒适、优质的城市生活,加快新市民融入新家园的步伐,开发区结合实际情况,加大扶贫夜校、老年活动中心、科普预览室、文体公园等文化娱乐配套设施, 和阳光幸福家园,努力完善文化服务设施建设,高效满足其不断增长的文化活动需求。(姚双荣)
"基层万医"为新市民提供免费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