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阐史官|《马赛曲》背后的故事才是真实的血色浪漫

作者:文摘周报

8月8日,在东京奥运会闭幕式上,播放了下一届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短视频,让许多日本"阴"文化的观众回到了"阳室"。

的确,《马赛》的曲调一出,再加上巴黎的晴朗天气,太阳升起的感觉就升起来了。

法国国家交响乐团的表演者将马赛音乐传播到城市的每个角落。

长笛演奏者在法兰西体育场的屋顶上独奏,小提琴家在巴黎圣母院的河岸上演奏,马林巴琴在卢浮宫的台阶上演奏,在市政厅的三件珍宝之一,胜利女神像后面演奏,钢琴家在巴黎旧火车站的轨道上演奏......最奇妙的是,在国际空间站上,宇航员用萨克斯管吹出了马赛的最后一段旋律。

在疫情爆发的阴霾中,阳光明媚、生机勃勃的巴黎与《马赛》上演,不得不说,法国人太了解了。

《马赛》大概是国歌最知名的,它甚至超越了国界,成为理想与革命、坚守与信仰的代名词。

一夜成名的天才创造不朽的歌曲

对《马赛》诞生最传奇、最具感染力的记载来自茨威格的《当星光闪闪》。

《马赛》的作者无舵雪橇是斯特拉斯堡驻军上尉,也是当地市长的好朋友。

1792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作为君主制排他性统治的象征巴士底狱被愤怒的巴黎人占领。1792年4月25日,法国国民议会以争取新自由的名义,以维护旧秩序的名义正式向普奥反法联军宣战。

"在这样的时刻,由于对胜利的信心和对自由事业的热情向往,整个国家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随着这样的演讲和祝酒的进行,迪特里希市长突然转向坐在他旁边的堡垒部队的年轻上尉鲁格。

"市长突然想起,六个月前宪法公布时,鲁格作为总理写了一首很好的自由颂歌,适合唱歌。因此,军乐队成熟了它,在公共广场上演奏并唱歌。

现在,宣战和游行不是也是一个音乐表达庄严场面的很好的机会吗?因此,迪特里希市长随口问船长(他给自己起了"De"3的标志,名为"Lear的无舵雪橇",他无权这样做)——好像在向他的一个朋友求助——他是否愿意用这种爱国主义为离去的部队写一些歌词,为莱茵军队写一首战歌, 明天会游行以吸引敌人?"

鲁格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像样的作曲家,他提出要自杀来取悦市长。

阐史官|《马赛曲》背后的故事才是真实的血色浪漫

里尔上尉

回到公寓,"电话、演讲和祝酒词中所有鼓舞人心的话语都在我的脑海中盘旋......他几乎是下意识地写下了前两行的歌词,它们只不过是那些呼喊的回声,回声和重复:前进,前进,祖国的儿子们,那个光荣的时刻已经到来!"

茨威格的下一个描述是非常福音派的:

于是他从橱柜里拿出小提琴试了试。真是太好了。前几个节拍的节奏很快与歌词的旋律相匹配。他匆匆忙忙地往书写,他觉得自己好像有一股力量从他的身体里涌了出来,拖着他前进,这一切:此刻他心中的感受;他在街上,在宴会上听到的话;对国家的焦虑;对胜利的信心;对自由的热爱突然聚集在一起。

"无舵雪橇不需要创作,也不需要补,他只需要把今天所有公眾的话语都押韵,用旋律和迷人的节奏,它变成了,这已经是整个人那种内心最深处的感情所表达、说、唱出来。

"而且他不必作曲,因为街道的节奏,时间的节奏,士兵行军的节奏,在军队人数的高潮中,在枪车的声音中,精神的节奏已经穿过关闭的百叶窗,进入了他的耳朵。

"旋律越来越顺从那种强大的欢呼节拍 - 国家的脉搏......他从未在公民狭隘的头脑中拥有如此的热情。

"这不是他自己的欣快和热情,而是一种神奇的魔力,在这一瞬间聚集并爆发出来,将这位可怜的业余作曲家从自己身上拖离数千倍,像火箭一样射向他,将非常短暂的光芒和火焰照射到星星中。一夜之间,里尔上尉鲁格·德·里尔(Ruge de Lille)成为不朽者之一。"

这首歌最初被称为"莱茵军团战争之歌",斯特拉斯堡市长并不十分关心。但这首歌很快就在法国公众中传播开来。

五月底,来自马赛的志愿者成群结队地前往巴黎,一位来自蒙皮拉尔的年轻志愿者弗朗索瓦在马赛的一次爱国集会上演唱了这首歌。

当他们到达巴黎时,马赛歌曲极大地鼓舞了士气,马赛人的名字被确定,最终成为歌曲的正式名称。

茨威格接着写道:一两个月后,《马赛》已经成为全民之歌,全军之歌。当时,没有一个音乐节以"马赛"结束,也没有一个战斗是由一队乐队演奏这首自由的战争歌曲。就目前而言,"马赛"就像是长着翅膀的胜利女神,在法国所有的战场上飞翔,给无数人带来热情和死亡。

与革命的波浪一起漂浮

一夜成名的天才的过程就像是上帝的帮助,而作为一个业余作曲家,他个人的结局是一场垮台。

从卢格在他的名字上加上的"De"标志可以看出,贵族的名字,他不是一个真正的革命者。

后来在革命中,他离开了军队,他的养老金被废除了。

他成了一个愤世嫉俗的人,他的生活支离破碎。据说他也是一个小偷,因为负债累累而被警察追赶。当拿破仑试图给他一些财政支持时,他责骂这位大人物:"你改变了革命的什么?"你把共和国变成了什么?"

就像卢格的命运一样,马赛人的命运有时也是喜忧参半的。随着政权的更迭,"马赛"将给他带来荣誉,并给他带来一个名字的时刻。

1795年7月14日,法国政府宣布"马赛"为国歌。但当拿破仑上台时,他禁止唱"马赛"。

阐史官|《马赛曲》背后的故事才是真实的血色浪漫

1817年,鲁格定居巴黎,但他的作品被禁止出现在巴黎的舞台上和国家图书馆。他在70岁时因债务被判入狱,后来在朋友的担保下获释。

辉煌的三天(1830年7月27日至29日,巴黎推翻查理十世起义三天后)使马赛复活,人们在巴黎歌剧院演唱。

因为这首歌,人们授予无舵雪橇一个奖品和一件象征着荣誉的皮大衣。但没过多久,这件外套就穿了出来,就去世了。

虽然作者已经去世,但"马赛"的寿命更长。在1834年的政治审判中,"马赛"被诽谤为"煽动骚乱"的歌曲。

1848年,欧洲掀起了一股革命浪潮,马赛开始在欧洲传播,而在其祖国,法国第二帝国宣布这是一首"煽动颠覆"的歌曲。

然而,拿破仑三世曾经模仿他已故的叔叔,并允许在普法战争期间唱"马赛"。1880年,马赛人的地位最终确定,政府规定学校必须教授和唱马赛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证明,"马赛"在面对死亡威胁时具有团结人们的作用。但在国外,《马赛》依然是一首革命之歌。结束流亡的列宁在歌曲"马赛"中返回俄罗斯。

在1906年至1910年间,参加环法自行车赛的法国人在穿越德国统治的阿尔萨斯时不由自主地哼唱了这首歌。

在经典的二战电影《卡萨布兰卡》中,令人难忘的场景之一是里克酒吧的老板维克多命令乐队唱"马赛",以粉碎纳粹军队。

法国人和其他嘉宾一起唱了起来,歌声响起后,人们兴奋地高呼:"法国万岁!"自由万岁!"

在巴黎解放期间,戴高乐将军还唱了《马赛》。

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它的军事主题。1974年至1981年统治的法国总统瓦列里·蒂斯卡·德斯廷(Valery Tisca Destin)下令放慢这首歌的速度,因为他觉得战争精神太强烈了。

在2015年巴黎IS袭击事件发生后,"马赛"唤醒了巴黎的士气。

历史学家西蒙·夏尔马(Simon Sharma)告诉BBC的一档节目,"马赛是面临风险的勇气和团结的一个很好的例子。這就是為什麼它如此鼓舞人心,為什麼它將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國歌。"

在慈溪前玩马赛

《马赛》出现在中国第一部由晚清政治理论家王琦撰写的《Pfa战争纪事》中,后来,随着晚清与世界交流的不断加强,《马赛》居然出现在欢迎皇太后的仪式上。

30年(1904年),京丰铁路竣工。慈禧皇后乘火车前往盛京(沈阳)。

当火车经过天津时,正在小车站练习的袁世凯掏出他的小车站乐队帮忙。小站乐队由162名熟悉各种军事乐器的军队音乐家组成。他还与赫德乐队合作,为王太后表演。

"赫德乐队"是一支管乐队,由中国总税局罗伯特·赫德(Robert Hurd)和一名英国人在天津招募了20名中国年轻人。这些乐器都是赫德自费购买的,可以说是中国管乐队的祖先。

这一次小站乐队再次承担起接手的任务,居然演奏了《马赛》。由于清代没有正式的国歌,接手的乐队演奏了最流行的音乐。

阐史官|《马赛曲》背后的故事才是真实的血色浪漫

小站军乐队

《马赛》是一首自由之歌,激发斗志,号召人们废除封建贵族的王位。这是对慈禧的公开诅咒。

不过慈禧并不懂《马赛》,听起来感觉很好,于是小站乐队陪到沈阳,在不同的场合演奏。

青廷不是中间人,慈禧身边的女官余德玲和父亲余宇一起做了法国,对"马赛"还是有一种理解。但慈禧的脾气是无法当面挑出来的。

过了一会儿,于德玲建议慈溪定国歌,以免开玩笑,也变相劝说不要播放这些革命歌曲。但国歌直到八年后西奇去世才定下。

资源:

《当人类的星星闪耀时》茨威格

巴黎革命之声:从《马赛》到《国际之歌》高远

《马赛》背后的故事 张继璇

"马赛"被天气风化

津门对天津最早的西方乐队的记载没有国界

此版本的图片基于网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