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独家!大量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搜寻鉴定细节曝光

今天是中国志愿军反美援助朝鲜71周年。

2014年至2021年,中韩双方本着人道主义原则,本着友好协商务实合作的精神,连续八年成功移交了825名韩中志愿军烈士遗体。老兵部牵头军队和国土有关部门,为前七批被埋葬的朝鲜志愿军所有烈士建立了烈士遗体DNA数据库,通过查找受控遗物、历史档案和生物信息技术对比,确定了许多烈士的亲属。

独家!大量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搜寻鉴定细节曝光

9月1日,朝鲜中国志愿军第八批烈士在韩国仁川机场被移交。张越

本文通过对退伍军人、科研专家、学者、发掘经验家、驻韩记者等的采访,揭示了韩国烈士遗骸搜验鉴定机构运作的制度机制和挖掘鉴定的幕后故事,讲述了当前在中国搜寻鉴定烈士遗骸领域取得的努力和技术突破, 并期待中国烈士遗骸搜寻鉴定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一些工作启示和建议。

韩国志愿军烈士遗体的转移已成为惯例

22岁的刘斌正在韩国担任军事指挥官。记者电话联系时,他刚刚参加了今年第八批朝鲜中国志愿军烈士遗骸的挖掘工作。

每年的6月25日,也就是朝鲜战争爆发的周年纪念日,韩国都会发起为期两个月的遗骸挖掘工作,自2013年以来一直在进行。除了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身份鉴定等领域的专家外,还有成千上万的现役军人像刘斌一样参与了这个庞大的工程。

每年,挖掘任务都涉及挖掘区域周围的部队轮流进行,士兵可以在培训计划下自愿申请。留学过中国,对中国有特殊感情的刘斌,在6月底与12名同志一起自愿参加了挖掘工作。

独家!大量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搜寻鉴定细节曝光

韩国士兵在现场挖掘

"最多有2000多人同时在山上挖掘。刘斌告诉记者,所有参与挖掘的士兵在开始工作之前,必须接受现场保护,遗骸识别和使用考古工具的培训。

韩国的年度挖掘工作由韩国国防部的人类遗骸挖掘任务领导。在挖掘之前,现场勘察队根据战争的历史资料以及战斗人员和附近居民的记载,结合战争遗迹,在向当地行政当局和土地所有者申请之前,在地图上用经度和纬度标记了一个方形区域,以确定挖掘地点。随后,许多指定的挖掘单位将在专家的指导下按照分工进行。

2021年7月6日,刘斌和战友们连续第九天工作后,终于挖出了一块人腿骨。"在移交给现场的恢复小组之前,我们几乎拼出了士兵骨骼的轮廓。但最吸引刘斌注意的是遗骸脚底留下的汉字和特殊图案,他们确定是中国士兵。

独家!大量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搜寻鉴定细节曝光

韩国军方出土的装备残骸

显中阁,位于韩国首尔观月山麓。三面环山,是韩国国家军事公墓,也是韩国国防部挖掘任务的所在地。踏入挖掘任务的大门,右石上刻着团训——"让他们回到祖国的怀抱"。刘斌出土的遗骸和遗骸最终被送到这里进行后续鉴定。

2000年,韩国国防部计划对烈士遗体进行搜查和挖掘,根据军事部退伍军人遗骸搜索和鉴定中心的一项研究。2007年1月1日,国防部颁布了《挖掘遗骸令》,并正式成立了遗骸挖掘任务。在接下来的10年中,韩国修订并颁布了一些法律或法规。记者了解到,法律赋予了朝鲜战争遗骸挖掘任务制定和实施的挖掘,朝鲜军方对朝鲜战争遗骸的中长期计划、调查、确认和挖掘遗骸,辨认遗骸和辨认遗骸,以及收集, 保存和管理遗骸的挖掘信息等责任。计划业务科(办公室)、调查和挖掘科(办公室)、识别科(办公室)、监测办公室和支助旅下设五个部门。经过近20年的发展,该机构在挖掘和鉴定遗骸领域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工作体系和完整的制度机制,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

独家!大量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搜寻鉴定细节曝光

9月1日上午,在韩国仁川军站的临时安置点,韩国《人民日报》记者张越有幸见证了朝鲜中国志愿军第八批烈士遗体和遗体的落地。

"韩国严谨的工作态度,专业的操作令人印象深刻!"张越告诉记者,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用棉花用每一块烈士遗体,用优质纸精心包裹成木棺材,在棺材外摆放鲜花。每个遗物都经过精心清洁和编号。工作人员的每个流程和操作都有特定的要求。

独家!大量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搜寻鉴定细节曝光

韩国工作人员将中国志愿烈士的遗体包裹起来,放在棺材里。张越

韩国专家Im Nahyok博士参与了所有八批志愿烈士遗体的辨认和移交。她的中央法医研究所负责识别遗骸,由具有考古学,人类学和生物学硕士或以上学位的人员组成。

2014年至2021年,中韩双方本着友好协商务实合作的精神,连续八年成功移交825名烈士遗体825人。"韩国的惯例是,未来继续在韩国出土的中国平民志愿者遗骸移交给中国。退伍军人事务部烈士遗体搜寻鉴定中心主任李忠水告诉记者,下一步将是继续深化与韩国的合作与交流,积极推进韩国志愿军烈士遗体保护工作,继续做好志愿军烈士遗体的例行交接工作,迎接相关工作。

独家!大量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搜寻鉴定细节曝光

在埋葬仪式现场,全体人员三次向中国民志愿军烈士遗体鞠躬。陶然照片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韩国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陆超表示,中韩两国已连续八年合作移交朝鲜志愿军烈士遗体,显示了韩国最大的善意和对志愿军烈士的充分尊重和礼仪。

人体遗骸鉴定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吴庄村是新才县福阁寺镇,位于河南省马甸市东南135公里处。

詹武庄村是韩国中国志愿军第七批烈士的故乡。随着詹志忠遗体的归还,刻有"张志忠"印章的chN-626。退伍军人事务部军人事务部门和退伍军人事务部军事医学研究所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和档案记录,结合烈士献祭时间、行动地点、挖掘烈士遗体地点等,筛选出431名烈士名单, 市、自治区现役军人部门联合协助鉴定烈士亲属,组织333名烈士亲属参与DNA信息采集鉴定比对,对包括3名院士在内的10余名专家进行评价和验证。最终,包括詹志忠在内的四位烈士的身份和亲属关系得到了确认。

独家!大量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搜寻鉴定细节曝光

烈士的遗物和印章

"利用DNA等技术手段识别烈士和亲人,是殉道的新领域,是新的突破。李忠水告诉记者,这是退伍军人事务部烈士遗体搜验鉴定中心成立以来首次承担烈士遗体鉴定工作。辨认烈士遗体是一项极其复杂和严格的任务。专案组克服了时间长、信息匮乏、血缘关系远等困难,在短时间内成功确认烈士身份,验证了辨认烈士遗体的可行性。

2020年4月16日,退伍军人事务部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CSC)正式成立,烈士遗体鉴定、收集和收集烈士事迹和遗物是其主要职责之一。

据记者介绍,目前退伍军人事务部牵头的军队相关单位,已经完成了返还志愿烈士遗骸DNA信息采集,建立了志愿烈士遗骸DNA数据库,翻译完成了烈士遗体外文信息的转移, 和数千名烈士遗骸清点和整理,全部建立电子档案。

下一步是建立烈士遗体的DNA数据库和烈士家属的DNA数据库,并比较两个数据库之间的DNA信息,以便让更多的烈士找到他们的亲人。没有比较是成功的,将在公安部的DNA数据库中进一步比较。同时,通过遗物等线索,继续开展其他不明身份的英国烈士的家属搜寻活动。

2015年1月,国家启动了"忠诚骨计划",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所研究员王胜奇及其团队的任务是建立韩国志愿军烈士遗体的DNA数据库。

独家!大量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搜寻鉴定细节曝光

韩国志愿烈士遗骸的DNA数据库

王胜奇告诉记者,志工烈士遗骸的鉴定需要克服两大问题:一是烈士遗体由于年龄大和埋葬条件差,人类遗骸的降解程度非常严重,给DNA提取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其次,志愿军的烈士大多死时没有后代,父母和兄弟姐妹还很少,主要依靠远亲DNA对比,进行复杂的亲属鉴定。这是世界上公认的两个技术问题。

"整体水平国际先进,部分国际先进技术。经过多年的努力,王胜奇团队突破了老遗骸DNA提取成功率低、抑制剂高、时间长等核心技术瓶颈,最快可能在6小时内完成遗骸的DNA提取工作,提取成功率可达到95%以上。

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完善

9月17日下午,记者来到北京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所。在这里,王胜奇和他的团队正在前往沈阳,对韩国志愿烈士遗体进行第八批DNA采样。

独家!大量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搜寻鉴定细节曝光

来自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所的王胜奇团队正在进行DNA鉴定。军事医学研究所插图

"联合军队和国土优势单位和资源组建民族烈士遗骸DNA鉴定等专门机构,系统地规范失踪烈士和亲属的基本信息库,构建和识别亲属,尽最大努力'让每一个不知名烈士出名'。王承志说,世界上的美国、韩国、日本、越南、欧洲等国家和地区都成立了专门的遗骸挖掘和鉴定机构。为推动建立国家烈士遗体挖掘鉴定机构,有关部门多年来一直在努力。

"尽快向前迈进,建立亲属DNA数据库并与时间赛跑,这是当务之急!"王胜奇表示,亲属DNA数据库与烈士DNA数据库一样重要,他建议尽快抢救,收集MART近亲DNA样本,提高亲属鉴定的成功率、准确性和效率。他还建议,广泛的社会力量,包括兵役、公安、医疗卫生系统等部门共同努力,让更多的烈士幸存者、亲属进行抽样。

独家!大量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搜寻鉴定细节曝光

王胜奇坦言,我国烈士DNA数据库的大规模建设和亲属鉴定是第一次,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在专门机构、专职人员、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无法满足烈士DNA数据库建设和识别任务的系统化、规模化和正常化发展任务。

"烈士家属是国家的姿态,是对军队的承诺,无论你身在何处,国家都有责任带你回家。辽宁社会科学院韩国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陆超说,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建设和平时期,人们对英利的尊重都不应该改变。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为70年前逝世的烈士寻找亲人,寻找烈士遗骸,是人民群众对烈士的崇敬和对烈士亲人的尊重,也是一个大国和政党的作用。

李显龙告诉记者,韩国在挖掘和辨认烈士遗体方面有相对完整的法律制度。然而,韩国立法是基于搜索和挖掘"国家功勋"的身份证明,志愿烈士的遗骸是被动挖掘国家。

近年来,中韩两国在志愿军烈士遗骸的挖掘、鉴定和移交方面开展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我国烈士遗骸的搜寻鉴定起步较晚,基数薄弱,挖掘鉴定工作经验相对缺乏,需要加大交流合作,学习经验,同时,要加强基础研究,掌握先进经验,增强工作能力,为长期搜寻鉴定烈士遗体打下良好的基础。

独家!大量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搜寻鉴定细节曝光

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兵从韩国士兵手中接管了韩国中国志愿军烈士的棺材。摄影:王伟

据了解,韩国的搜查和识别团队主要依靠军队的组建,业务单位均隶属于国防部,硬件先进,人员齐全,专业覆盖。在我国,在专门机构、专职人员、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李中水建议,中国可以充分发挥国内军事用地相关单位和高校科研院所的优势,用智慧推动形成搜寻挖掘识别等专业团队平台。

李忠水说,我国可以按照总体设计和分步实施,逐步制定和颁布关于搜寻鉴定烈士遗体的法律法规,积极争取尽快将烈士遗体搜寻挖掘纳入系统建设总体框架,明确规划, 遗骸搜寻和发掘任务的制度建设和工作标准,建立统一的国家标准化挖掘和保护程序体系,使更多的志愿烈士能够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来源:《中国退役军人》微信公众号

继续阅读